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2013年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考试大纲

来源:233网校 2013年4月11日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复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知识点梳理
  1.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 (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l4、1 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l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青年期指14、15岁至l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关于关键期
  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①命题之间的关系
  ②假设一演绎推理
  ③抽象逻辑思维
  ④可逆与补偿
  ⑤思维的灵活性
  5.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关于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6.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①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
  ②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
  ③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④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⑤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2)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都会影响人格的发展。
  7.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
  (2)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8.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与要点归纳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
  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2)智力差异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订。
  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
  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智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3)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9.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关于性格特征差异,一般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一是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二是性格的理智特征;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
  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会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重点难点提示

  试题推荐:

  2013年教师资格《教育学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中小幼)

  模考:2013年教师资格《教育学和心理学》模拟试卷(中小幼)

  如何一次性通过考试:

  两学考点-24小时快速掌握

  2013教师资格HD高清视频班/精讲班,考点全面攻略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