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学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理论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来源:233网校 2009年1月5日
  三、简答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一)简答题题型特点
  在试卷中,简答题在总成绩中所占分值最高。考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你对简答题的回答情况。简答题涉及的都是较大的问题,让你阐述一种观点,或者对某种理论作出解释,也可能是提供证明,有一定的系统性。回答要层次清楚、言简意赅,论点或根据不可遗漏。简答,这既是简答题内容上的要求,也是这类题的题型特点。
  (二)简答题解题技巧
  (1)对已有的科学事实和观点做出肯定,阐明其具体表现,这是简答题中比较好对付的一类问题。在回答中,只要说明“是怎样”,就可以了。
  [例]教学为主的标志是什么?
  当然就这么回答:“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
  (2)比较难的一种问题,突出实践过程,强调具体方法,回答“应当怎样”。对这类问题,要注意操作的程序性,否则,回答就可能出现错误。
  [例]如何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只有这样答才严密:
  ①合理利用日常概念;
  ②充分利用感性材料和经验;
  ③注意“变式”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
  ④要将词与感性材料相结合;
  ⑤正确下定义;
  ⑥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
  (3)最多一类问题,要求阐明原因,回答“为什么”。对这类问题,关键把道理讲清楚,看你的论据是否全面。
  [例]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就是这种性质的问题,表现出较强的理论性。
  (4)还有一种特殊问题,对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观点,要求界定,加以区别。回答这类问题,语言必须简洁,直接点出差异所在,就达到了题目要求。有时,最好的办法和策略,就是叙述概念,自然把差异说了出来,不必再写什么。
  [例]再认和回忆有什么不同?
  这时叙述概念:“再认也叫认知,是对过去感知过的对象再接触时,有熟悉感,知道它是知觉过的对象”;“回忆也叫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对象不在主体面前,由其他刺激作用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过程”。这样两相对照,就是一种差异显示。
  (5)在简答题中,最简单的是一些记忆性问题,不要求你解释,只要求你整体把握。一个问题,回答的要点多,是这类问题的特点。
  [例]我国普通学校应当遵循哪些主要教学原则?
  答案要全面,得写出全部七个原则:
  ①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③直观性原则;
  ④启发性原则;
  ⑤循序渐进原则;
  ⑥巩固性原则;
  ⑦因材施教原则。
  这必然是一道7分题,一条原则一分,每个原则不必解释,否则,会影响整个应试速度。应当注意,我们统计发现,这类问题多出在教育学部分的内容中,心理学部分则少见,因此,准备这类问题要有侧重点。
  四、论述题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一)论述题题型特点
  理论性强,是论述题的最突出的特点。
  理论要有深度,是论述题主要的质量要求。
  论述题的答案,并不强调标准化,允许自由发挥,鼓励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从论述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学科水平。
  (二)论述题解题技巧
  (1)论述题涉及的都是主要理论,其中一些问题,需要全方位论述,因此,开阔视野,多角度看问题,就是解答论述题的首要策略。
  [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如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
  回答这一问题,就要注意到三个方面,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论述:在发挥学校教育占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争取家庭与社会的支持,通过书面或互访的形式,加强互相了解,保持经常性联系,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2)“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论述题中,常引用这样一类格言,与教育现象联系起来,看你的理解能力。在这里,此格言表明了智力开发的重要意义,涉及的是知识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由这一点展开论述,就抓住了本质。
  (3)能否用教育和心理理论指导实践,是论述题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又一个方面。根据理论,如何去做?
  [例]按照心理学对能力的分类,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哪些能力?
  显然,只有懂得了能力分类知识,才能指导教育实践,还表明这是一种理论运用,这是关键所在。其回答是:
  ①按照能力的倾向性,应培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②按照能力的功能,应培养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③按照其所参与活动的性质,应培养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4)对一种教育观点或新生事物作出评价,是论述题中最难的一类问题。要会分析,指出优点和可能存在的弊端。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看法,最好能自由发挥。当然,这种发挥要符合教育原理或心理规律,不能偏离主题,应当防止出现这种错误。
  [例]评论“分层教学”?
  经过分析,可从两方面肯定这一新生事物:
  ①此举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②可以避免能力分组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但是,分层教学需要大量的组织工作,而且,分层的标准难以掌握。这就又指出了缺点。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