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结构化每日一练(6月1日)
一、家境贫寒的学生被其他学生误解为小偷,你作为班主任,该怎么办?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容不得半点污渍的沾染,孩子的心灵是美好的,无论出身什么家庭,他们都性本善。本着我对孩子们的信任,会合理地处理此事。即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不破坏班级的团结。
首先,我会告知学生们,在未查明真相之前,请大家不要轻易怀疑任何一名同学。物品找不到可能是失主忘记了保存位置或散落他处,请大家尊重客观事实。
其次,我会与被怀疑同学进行谈话。先让该生放松心理,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通过小心引导得出实情。如果丢失物品是该生所拿,我会让他把物品交给我,由我来交给失主,并告诉他,我会为他保密。将失物归还后,与该生一起勤工俭学,用劳动所得买自己喜欢的物品。通过这个过程对该生进行德育教育。如果不是该生拿走了丢失物品,我会和大家一起寻找失物,找到后及时归还失主。
再次,利用晨会、自习时间进行全体同学思想教育。告诫同学遇到任何事情要沉着冷静去面对,不能胡乱猜测和指责,更不能歧视和侮辱他人。并叮嘱借用他人物品,要及时归还。
最后,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要诚实守信,要正确对待同学关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学会宽容、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对于学习知识而言,知道怎么去学的人比不上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及以此为乐的人。孔子的这句话,说明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好”“乐”,更强调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其将这种兴趣内化为不断开拓进取的驱动力,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可以从“培养”和“强化”两个方面着手。前者,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设计课程,从学生接受的角度出发,适时引导,巧妙设问,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探索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其潜在的学习兴趣;后者则是在学生已有兴趣的基础上,通过鼓励、拔高等方式,不断强化学生对自己的心理认同感,避免出现“三分钟热度”的情况。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学习活动,并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相关推荐:
答疑解惑:添加小编微信个人号【ks233wx3】,进入微信学习群,或关注微信公众号【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众号“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关注即可一对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