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法律法规复习资料:第十一章
高校教育法律法规复习资料:第十一章
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早期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教学制,早出现于原始社会。班级授课制先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系统阐述的。我国,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1901年后逐渐在我国各级学校中普遍推行。
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是为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其发展变化趋势主要有: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时间间隔上的短学程化、教学活动的场所呈非课堂化和多样化。
高校的教学活动主要由课堂教学、实验课的教学、实习、科研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几个环节组成。
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原则:在学生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对学生全面负责。指导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学年制是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水平的教学制度。其特点有: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容易管理,有利于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弊端:不利于新兴学科较快地进入高教,不利于学生按其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兴趣主动地学习。
学分制是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分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特点:1)允许学生选修课程,以求在专业的不同主攻方向上得到发展;2)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较快反映新的研究成果;3)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和学科间的渗透。灵活性强是学分制的优点。弊端: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散乱及出现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资源浪费等现象。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采用学年制有利于加强专门人才培养的计划性。但随着社会经济与高教的发展,学年制感性有余、柔性不足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
实行学分制对我国高教改革和高校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利于⑴高校的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⑵促进高校教学思想的转变;⑶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⑷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是当前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教学方法体系的组成基本要素: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信息传输的载体(含语言、文字、视觉信息及工具等)。
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包括三方面:1)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2)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与讲授法不同,讨论法是双向的)、3)自学指导法。
讲授法的优缺点:优点:1)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较多的有关各种现象和过程的知识信息,教学效率相对较高。2)成本低,比其他教学方法的费用要低得多。3)通用性强,一堂讲授课的内容常常是通用的,可以通过增加或删除其中的某些内容以适应教材和学习者的变化。
缺点:1)讲授法主要是一种单相电信息传输方式,过多地使用,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和学习上的被动。2)讲授法作为一种以语言为主要眉睫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知识。3)教授对记忆的影响较差,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对较长课时的课程尤其明显。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了解学生,使需要传递的信息适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2)教师要实现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教学内容那个,理清讲课的思路。3)教师板书内容那个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行复习。4)教师要善于运用在语言的技巧5)教学手段的选取与使用应视要达到的目标而定。
讨论法:是指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辨明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的教学方法。与讲授法不同是讨论法是双向的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就所讨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法的适用范围:1)从教学内容看,讨论法更适合于应用概念和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也适合于旨在改变学生能够学习态度等教学。2)从教学对象看,高年级学生更适合于讨论法,班级成员之间关系融洽也利于选用讨论法。3)从教师素质看,要求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愿意与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善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4)从教学环境看,讨论法适合较小的班级或小组。
讨论法的要求:1)教师要明确讨论主题,确定讨论规模与进程,并制定一定的规则,以保证讨论的质量和效率。2)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讨论,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3)教师要善于控制讨论的晋城,分配讨论的时间4)教师要进行及时的总结,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变化的。纵观各国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有三个共同的趋势:⑴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育目标上,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在肯定及时指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对象,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主体;在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上,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注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⑵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⑶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教学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⑴对教学决策的影响⑵对教学模式的影响⑶对高教、高校教学发展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效率;扩大教育规模;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
教育媒体是实现教育技术和完成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运用教学媒体应遵循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即为什么要选用那些教学媒体,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2)媒体选择与组合的优化原则,以使教学达到效果。
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教学测量,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它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实地描述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水平。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计划、教学过程进行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促进实践中正在进行的对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手段。高教评价的对象是一个多元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按评价对象分,教学评价分为:1)学校的办学水平2)专业水平3)课程评价及学生学业评价和4)教师评价四个层次。
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准则包括:教学素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安排,及教学的实际效果。
班级授课制:与个别授课制相比较,班级授课制不但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且有利于同学之间结成团结的集体。但班级授课制往往过于强调统一,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1)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2)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上的段学程化3)教学活动的场所呈非课堂化和多样化。
小编推荐:
γרҵ | ʦ | ԭ/Żݼ | ||
---|---|---|---|---|
ѧͳȡ֤ࣨۺ+֪ʶ | ţ | 1000 / 550 | ||
Сѧͳȡ֤ࣨۺ+ѧ֪ʶ | 1000 / 550 | |||
ͳȡ֤ࣨۺ+֪ʶٰ桿 | ־ | 1000 / 550 | ||
2017ѧԾࣨСѧã | ־ | 300 / 200 | ||
2017ӢѧԾࣨСѧã | Ծ | 300 / 200 | ||
2017ʦʸԾ | 300 / 200 | |||
2017ʦʸСѧԾ | ǻ | 300 / 200 | ||
2017ѧ֪ʶࡾ̲İ桿 | ʤ˫ | 200 / 200 | ||
2017ѧۺʾࡾ̲İ桿 | ȫz | 200 / 200 | ||
2017Сѧѧ֪ʶ | ǻ | 200 / 200 | ||
2017Сѧۺʾࡾ̲İ桿 | 200 / 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