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典教案设计
经典教案设计(一)
一、题目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设计
二、课型
实验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说明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练习,能够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能够解决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
六、教学准备
显微镜、标本、擦镜纸、纱布、多媒体设备,正确使用显微镜的视频。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PPT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上被放大百倍的、我们肉眼无法看到的形状各异的细胞,进而引出能让我们观察清楚细胞的具体形状的工具——显微镜。
(二)小组合作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并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的历史及各部分名称。
(三)教师指导
(1)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显微镜、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等,并指导学生看书第37页——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3)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回答指示部分的名称。(教师利用课件,点击即显示各部分名称)
(4)介绍三种观察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让学生边看书自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强调显微镜使用步骤,尤其是在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压碎标本,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四)提问思考
教师:为什么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的?
学生讨论:因为物像是倒像。
教师: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
学生:放大倍数一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教师: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
学生: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五)总结
播放正确使用显微镜的视频,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八、教学反思
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和操作。显微镜的使用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经常出现,所以在开始就要强调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经典教案设计(三)
一、题目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设计
二、课型
新授课
三、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与教育成就;初步了解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培养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的发展史与本课所讲的思想史的联系,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梳理历史知识,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立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六、教学难点
理解诸子百家中主要学派的思想及政治主张。
七、教学准备
PPT,儒、道、法、墨、兵五家学派的有关资料,多媒体设备。
八、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指泰山,“一水”指黄河,那么这“一圣人”指的是谁呢?
学生:孔子。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孔子图片及人物介绍,导人新授课。
(二)小组合作
一横排为一组,分成四个小组,共同合作完成下面三个任务。
(1)结合教材和所给材料,给孔子制作一张名片,内容包括姓名、时期、著作、主要思想。
(2)回忆小学社会课学过的孔子办学的相关内容,并结合语文课刚刚学完的《论语十则》的内容,归纳孔子在办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有哪些相关论述。
教师总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其核心政治思想是“仁”,“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师:那么除了孔子之外,当时还有哪些思想家呢?
学生:老子、孟子、荀子、庄子……
(3)按照给孔子制作名片的方式,阅读教材及教师发的相关材料,给其他人也各制作一张名片,并指出他们分别是哪一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三)小组辩论
教师:诸子百家的思想大到可以治国,小到可以修身,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都有它们的用武之地,你最赞赏哪一种学派呢?
(学生讨论)
教师:好,那么我们现在共分为五个小组.分别代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兵家,就自己赞赏某一学派的原因以及不赞赏其他学派的原因进行辩论。
(四)布置作业
(1)制作表格,展现诸子百家中主要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人物、时期、主要思想等重要历史信息。
(2)结合我校实际,或运用儒家道德教育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就校风建设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九、教学反思
诸子百家的言论都是古汉语,生涩难懂。即使课本上出现的简单的言论,也会使一部分学生存在识读障碍和分析障碍。课堂容量又不允许教师给学生详细解释。所以我选择将这些内容以适合学生阅读的背景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既方便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搜索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经典教案设计(二)一、题目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设计
二、课型
新授课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创意、锲而不舍”等词语;
2.了解议论文论证的方法,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学习运用事实论据。
(二)过程与方法
1.自学字词并学会运用;
2.分组讨论,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四、教学重点
学习议论文论证的方法;找出富有创造力的人与缺乏创造力的人之间的区别。
五、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七、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两个基督教徒一起找到牧师,其中一个教徒先走上前去问:“牧师,请问祷告的时候可以吸烟吗?”
牧师听了一脸的不高兴,态度坚决地说:“不行!”另一个教徒见状,想了一下,接着又问:“牧师,请问吸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祷告?”牧师听了很高兴,态度和蔼地说:“当然可以。”后一个教徒把“吸烟”和“祷告”的位置倒过来,让牧师感觉到他在利用一切机会向主祷告,由此获得了牧师的赞同。
面对生活中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转换一下思维方式,就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解决办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迦·费·因格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说明论证过程。
(1)中心论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论证过程:
①第1—3段,看图形的角度不同,所选择的答案也就不同。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②第4段,推及到生活中,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进一步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③第5—9段,指出寻求多种答案的方法需要创造性思维,引出创造性思维的必备要素。
④第10一14段,得出结论:只要具备几个关键性的要素,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2.研读课文,自主探究
(1)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人们去思考、去探索,“寻求第二种答案”,才会有所创新。
(2)“寻求第二种答案”的途径是什么?
“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3)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有哪些?
①丰富的知识;
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懂得如何运用知识。
(4)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是什么?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5)课文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①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例子:一个是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另一个是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
②作用:用事实说话,更能使人信服,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说明创造性思维要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6)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三)拓展延伸.思维训练
(1)一元钱可以用来做什么?
(2)现代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弊端?
提示:此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讨论来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四)课堂总结
1.全文结构严谨,过渡自然
本文围绕论点,逐层展开,论述了只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法,具备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坚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文章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本文从一个具体的材料引出观点,接着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给读者以启迪。
(五)布置作业
(1)在美国纽约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乞丐,他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什么都看不见”,每天得到的施舍却很少。后来一位诗人看见了,在这块牌子上加了一句话,从那之后,施舍者络绎不绝。请同学们猜一猜,诗人给乞丐写了一句什么样的话?
(2)课外阅读《六顶思考帽》。
八、板书设计
备战面试:教师资格证面试流程七步走 说课教案 试讲/答辩秘籍
面试视频:2016年233网校-教师资格面试“说课-情景模拟”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jiaoshi_233| QQ群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另外,还可扫一扫以下二维码,下载233网校手机APP,考试报考一手全掌握,迅速了解考试,还能随时随地免费做海量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