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高中政治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第1批
热点推荐>>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汇总
通关秘籍:教师资格证面试如何快速通关?233网校讲师将面试情景还原,助你一举攻下“结构化面试+试讲+答辩”三大内容,实战通关!免费体验>>
高中思想政治《唯心主义》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那现在,让我们暂时先走出“唯物主义”的楼梯口,去看看另外一个楼梯里面的究竟。
我们先回顾一下,唯心主义是什么呢?在处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我们就称之为是唯心主义,那么唯心主义又有哪些基本形态呢?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天的课程:唯心主义。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含义
活动一:案例剖析
多媒体展示案例。
我们先看先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1.物是观念的集合。
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3.心外无物。
4.存在就是被感知。
5.我思故我在。
这五句话分别站在哪个角度去阐述对世界的看法的?它们分别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还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同学们来进行讨论发言。
老师总结:现在我们对这五句话进行分类,看看这些话是不是都是表述同样的一个内容。从主语来分析,第1、3、4、5都是围绕着“我”去阐述对世界的看法,而第2句话却是从上帝的角度出发,认为上帝主宰着世界上的万物。这两类有什么不同呢?
在唯心论中,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因为形成了两种基本的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
活动二:火眼金睛
主观唯心主义
请同学们先来看一组对话。
王守仁问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
弟子说:人是天地之心。
王守仁问:什么是人的心?
弟子说:只是一个灵明。
王守仁解释说: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的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吉凶灾祥?
弟子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
王守仁说: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
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有什么关系?没有人的灵明就没有世界吗?王守仁的这种观点属于什么观点的呢?——他将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
那客观唯心主义又是怎样的呢?
客观唯心主义跟主观唯心主义不同,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比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哲学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认为上帝创造了万物。)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刚才我们学习了哲学的两个主要派别。在哲学的发展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之外,还有就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但它们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那究竟是怎么附属的呢?在自然界存在一种藤类的植物,它的生在必须要依附在主干树上,以吸收所需的养分。离开了主干,它们就没法生存。如果我们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定为树的话,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就是那种寄生藤。
辩证法的观点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
环节三:巩固提高
大家来看一个例子:比如一位同学这次考试考了60分,大家如何去评价他呢?是不是就认为这位同学就不好呢?
请大家仔细思考一下,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位同学呢?
提问若干学生,从学生的回答里引导他们辨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最后师生明确:
在判断评判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时候,要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搜集材料,辨别哪些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哪些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板书设计】
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什么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参考答案】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是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2.说一说本节课你这样导入新课的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在本节课的新课导入中,我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第一,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伊始的导语,一定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第二,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也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第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等。
考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