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B.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沦上二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2.c.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3.A.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C.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5.B.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他在教学中主张教师中心、课程中心和课堂中心。
6.B.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
7.B.华生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其上述观点认为儿童的成长发展只与其生活的环境有关,与遗传等其他因素无关,故属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8.A.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9.A.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10.c.学校教育在少年儿童的品德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11.A.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12.B.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疏导性原则。
13.C.班级教学制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地培养学生。
14.A.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15.A.我国最早的小学出现于殷周时代。
16.B.《论语》中最早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此语最早由孔子提出。
17.A.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不够成熟,感知具有笼统性,精确性比较差。
18.B.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老师在进行教学是必须要有创造性,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19.D.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机体的某一部分受损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补偿,这就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20.A.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二、填空题
1.《大教学论》
2.入学条件学习年限
3.孟子
4.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5.班集体
6.学生
7.演示法
8.个体
9.教育目的
10.人的全面发展
11.素质教育
12.培养人
13.非智力因素
14.授受
15.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16.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