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小学心理学试题

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答案

来源:233网校 2007年4月4日

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C.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概念。
2.C.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命题学习。
3.B.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陈述性知识。
4.c.这种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模象直观。
5.B.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适用于年幼的儿童以及年长的学生学习新学科或新材料的早期的学习。
6.B.学生通过对整数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数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有理数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相关归属学习。
7.D.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实物直观。
8.B.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称为概念学习。
9.B.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主要突出与黑板颜色的差异,方便学生识别,因此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差异律。
11.B.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下位学习,见下位学习的定义和特征。
14.A.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无适当提取线索。
12.C.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描述性知识,主要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13.A.消退说是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
14.c.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活动律。
15.B.程序性知识,需要发出行为指令,激活速度较快,,提取不需有意识搜寻,因此,只有通过观察行为测量才是正确的。
16.D.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也非总结关系时产生的学习称为 并列结合学习。
17.D.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问题的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
18.c.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下位学习。
19.B.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称为上位学习。
20.A.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强度律。
21.A.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 这种学习属于上位学习,因为学生是通过对“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

二、填空题
1.信息组织
2.感性知识理性知识
3.感念命题
4.陈述性
5.程序性
6.符号学习命题学习
7.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
8.心智技能 认知策略
9.知识的理解 知识的应用
10.直观概括
11.实物直观言语直观
12.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13.瞬时记忆长时记忆
14.先快后慢
15.直接记忆工作记忆
16.正例或肯定例证
17.变式
18.组块
19.前摄抑制 后摄抑制
20.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21.同类比较异类比较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