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小学心理学试题

2007年小学部分《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答案

来源:233网校 2007年4月11日

三、简述题
1.
(1)教师的领导风格。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参与式领导注意 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
(2)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 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其次,班级越大,课堂管理所遇到的阻力也可能越大。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3)班级的性质。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凝聚力。
(4)对教师的期望。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任务往往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人们还是会按照这种固定的看法去看待和解释教师的行为,这就是定型的期望。一般说来,它的形成是教师长期交往方式和一般行为的结果。

2.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 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而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气氛失控,学生过度兴奋、各行 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课堂气氛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问 发生连锁性的感染。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学习,而且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 程。所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3.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问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群体凝聚力对课堂管理功能的实现有重要影响,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课堂群体凝聚力。
①要全面、及时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
②要帮助课堂里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
③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人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自豪,形成归属感。
④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4.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这是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促成的纪律是不可缺少的。
(2)集体促成的纪律。这是指由群体压力而形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 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任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他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
(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5.一般认为,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教育失策。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与教师的教育失策直接相关,有些甚至就是教师直接造成的。教师的教育失策主要表现为:指导思想的错误,管理的失误,教学的偏差等。
(2)学生的身心因素。课堂中大量的问题行为与学生的身心状况直接相关,是由学生 自身的因素引起的。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问题行为也因其身心条件的差异而表现 出不同的特征。
(3)环境因素。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还与环境影响有关。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家庭、大众媒体、课堂内部环境等方面。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