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专项练习题及答案(6)
名词解释
1.实验法
2.注意
3.记忆
4.知觉
5.心理健康
6.心理学
7.意识
8.社会知觉
9.思维
10.流体智力
11.横断研究法
12.应激
13.感受性与感受阈限
14.社会助长
15.创造性思维
16.动机
17.个性
18.感觉适应
19.学习
20.演绎推理
21.个别智力测验
22.内在动机
23.有意义学习
24.先行组织者
25.学习动机
26.概念形成
27.问题解决
28.创造性思维
参考答案:
1.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2.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3.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4. 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它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
5.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
6.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7.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8.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9.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10.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11.横断研究法就是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 较。
12.应激是指个体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偶发性和紧张性的特点。
13.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性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者是刺激变化的程度,或者是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变化所需量的临界值。
14.社会助长是指个人单独完成任务与别人在场时完成任务相比,如果是完成同样的任务,单独完成赶不上在别人面前完成的效果。阿尔波特称这种现象为“社会助长”。
15.创造性思维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16.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17.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8.感觉适应是指一种感受器受到同一刺激的连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9.学习足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尘化而有所表现。
20.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21.个别智力测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测量一个被试,其优点在于测量形式多样,手段精密,反馈及时,但与团体测验相比,较费时费力,不适于大规模测试。
22.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
23.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过程。
24.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目的是在原有的观念和新的知识之间建立关联。
25.激发并维持个体的学习活动,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 态。
26.通过观察一类具体事物,发现其特点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概念的方式。
27.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8.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