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学试题

2011年中学教育学专项习题及答案(简答题)

来源:233网校 2010年12月23日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2.以共产党主义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青少年,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进行社会实践,逐步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品德,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具体任务如下:(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观;(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3)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当前学校的教育任务,协调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和影响,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学生的教育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对他们的学习、劳动、工作、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等全面负责,把班培养成为积极向上的集体,使每一个学生在徳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
4.(1)高尚的师德:①教师的道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上;②热爱教育事业必须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③教师的道德还突出地表现在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上。(2)现代人的素质(3)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4)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
5.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班级授课制优点是便于向学生集体教学,而缺点是不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今天,我国学校的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主要特点和功能如下:(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3)便于系统的传授知识;(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6.“受教育均等”是教育民主化要求的一个具体口号。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构的均等。由仅仅强调受教育向强调积极参与教育的转变,是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一个表现。
7.(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的理想和理论走向现实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意义日益广大;(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4)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5)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6)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7)教育功能扩展和增强;(8)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9)不断变革——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10)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
8.学生认识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另一个是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识成果。二者有必然的联系:(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9.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它有如下一些特点:(1)灵活性(2)开放性(3)综合性(4)兴趣性(5)自主性。它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10.这是因为:(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他对学生的思想、学业、身体是全面关心的,他又明确教育的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这个转化活动的规律和方法,自觉地促进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
11.美育的功能就在于引导受教育者的审美活动,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促进他们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形体美,增进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使他们为维护和创造美好的事物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12.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其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质变,即变成了先行者。《学会生存》这个报告说:“多少世纪以来,特别是在发动产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教育的发展一般是在经济增长之后发生的。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这种倾向首先大胆和成功地出现在诸如日本、苏联和美国这些国家。”《学会关心》这个报告也说:“过去,全世界的教育制度总是成为各种趋势的追随者,而不是这些趋势的创造者。现在,教育应当领先于变革,而不只是对变革的反映。”可见,今天,不能担当先行者而继续扮演追随者角色的教育,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
13.就个人发展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教育史上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可以归结为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一种是从个人出发,依据内在需要来确定的,另一种是从社会出发,依据外在需要来确定的。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强调从个人自身发展出发来规定教育目的,认为教育应当把促进个人个性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目的。社会本位论强调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来规定教育的目的,认为教育应当把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准则的人,使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作为自己的目的。
由于人们总是根据一定的利益和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的,同时由于教育本身又确实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功能,所以教育目的取向不同就必然的。但是,二者共同弊病是它们都把自己的出发点强调到了极端的程度,完全排斥和否定了另一面的合理性,因此二者都是不科学的。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这一问题上,只有把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社会化与个性化、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等等有机地统一起来,我们才能有可能正确地解决教育目的的价值
14.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和德育是相辅相成的。美育利用美的形象进行教育,提高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并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引起内心的共鸣,使学生爱美恶丑、从善拒恶,抵制资产阶级没落、颓废的思想情调和庸俗生活方式的侵蚀,养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15.德育与智育不同,它有自己的特点。智育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致力于分清真假,解决科学真理观问题。德育也要以认识为基础,但它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发展他们分辨善恶的能力以解决道德价值观问题。
1,
6.教育与教学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17.二者的关系,一直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1)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有赖于能力的发展;(2)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能力;(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18.(1)强烈的示范性;(2)独特的创造性;(3)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19.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有:
(1)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
(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应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应动员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3)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学校应充分利用对社会各种团体所提供的条件,如少年宫、博物馆、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等,丰富和补充学校教育,使学生在这些场所学习在学校中学不到的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阔眼界。
(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近年来,教育的社区化已成为一种趋势。社区教育委员会是以学校为中心,由一所学校与所在社区的部分邻近工厂企业,事业机关和政府部门共同组成。社区教育委员会有助于学校与社会各界的互相沟通、理解和支持,及时反馈有关青少年教育的信息,共同做好教育工作。该组织还可以互通有无,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筹集教育资金,宣传教育,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社区教育委员会沟通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协调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实现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一体化,同时还有助于解决社区对教育需求和教育服务与社区之间的矛盾,改变教育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的现象,逐步实现学校为振兴社区经济服务的目标。
20.学校咨询与辅导要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班级中开展课程方式的心理健康辅导;为其他教师以及家长担任顾问或提供间接咨询;配合学校教育需要开展心理测评工作;组织协调学校和社会的有关资源共同参与咨询辅导工作等。

试题推荐: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专项习题及答案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测试题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汇总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