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词解释
1.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社会本位论:以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3.“分支型”学制:“双轨制”中的下部即初等和中等教育基础合一了,形成底部单轨、顶部双轨的学制类型。
4.调查法: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2)是德育实践中的活动和交往,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
(3)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
2.[参考答案]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参考答案]
(1)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自觉自愿的健康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2)能够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适应学生多种需要和个性差异,培养、发现和选拔各种专门人才。
(3)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4)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
4.[参考答案]
(1)重视学前教育的普及以及初等教育的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前入学年龄。
(3)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立交桥。
(4)发展多类型、多层次的高等教育。
(5)建立立体开放的学校教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