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教学过程及其特点。★★★★☆
答: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
特点: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一是知识的间接性;二是教师的指导性;三是教学的发展性;四是教学的教育性。
(2)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2.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答:(1)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2)感知教材:是任何教学获得进行的必经阶段。
(3)理解教材: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4)巩固知识: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
(5)运用知识:掌握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
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辅。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依存的,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的。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又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5.论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答: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辅。
一方面,学习间接经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必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这也是由学生的特殊任务决定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继承已有的认识成果,把他人的转化为自己的,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
另一方面,学习间接经验要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试验、学习、参观等实践方法,获得直接经验。
总之,我们既不能只重视书本知识,忽视直接经验;也不能只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而忽视间接经验,要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6.论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答: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依存的,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A.他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他能够引导学生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B.教师受过专门训练,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思想修养,而且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能够发挥主导作用;C.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思想行为尚不成熟,缺乏人生经验。
另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A.学生是有主动性、积极性的人,他们能够反映客观事物;B.教师教是外因,学生学是内因,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才能把老师所教授的变成自己的。
(总结)总之,我们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7.论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答:教学既是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发展智力的过程,两者是相互统一的;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为智力活动提供了具体的素材;发展智力优势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一定的智力水平。
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1)从传授知识的内容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规律性的知识,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从教学活动的结构看,重视学生的活动和参与,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
(3)从传授知识的方法上看,应采用启发式教学。
(4)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既不能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也不能只重视向学生传授实际有用的东西,在教学中,应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8.论述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具体体现是: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首先,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需要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做基础;其次,学习知识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通过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发展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3)坚持传授知识与品德教育相统一,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要注意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9.论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答: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1)要正确选择直观手段和教具。教具种类分为三种: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教学中的直观并不是让学生随意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的。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语言直观可以摆脱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限制。教师还应运用生动的言语进行讲解,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唤起想象,形成表象。
10.论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答: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启发性教学原则既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同时又是由我国教育目的所决定的。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1)教师的讲授应“少而精”,给学生留出发挥思考的空问。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学会思考。
11.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基本教学原则主要有哪些?★★★★☆
答:(1)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启发性教学原则既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同时又是由我国教育目的所决定的。
(3)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牢固、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4)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掌握知识,引导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论述教育的巩固性原则。★★★☆☆
答: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牢固、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所决定的。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抓好学生的复习环节和运用环节。
(3)教学生复习和记忆的方法。
13.论述教育的循序渐进原则。★★★★☆
答: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使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1)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在注意系统性的同时要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
(3)教学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14.简析班级授课制特点和意义。★★★★☆
答:它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1)固定班级,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
(2)以课为教学活动的单位。
(3)固定时间,把每一节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
意义:
(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3)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15.教学的其他组织形式有哪些?(除了班级授课制)★★☆☆☆
答:(1)个别教学;
(2)小组合作学习;
(3)分层教学;
(4)现场教学:
(5)复式教学。
16.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根据什么?★★☆☆☆
答:(1)教学任务和目标;
(2)教学内容;
(3)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
(4)教师个人特点。
17.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是指以教师和学生的口头语言活动以及学生的书面阅读为主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自学指导法等。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以及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等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学生的实际活动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
(4)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材料,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事物、理解教材或探索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的方法。
(5)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欣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等。
18.论述基本的教学方法一讲授法。★★★☆☆
答: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教授法的优点:
(1)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
缺点:没有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做出反馈,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的内容要有系统性、科学性。
(2)讲授的方式方法要有启发性。
(3)讲授的语言要生动、通俗、形象、条理、语速适当。
19.论述讨论法的含义、作用和要求。★★★☆☆
答: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讨论法的作用:
(1)发挥学生主动性;
(2)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
(3)促进学生的交往,相互合作学习。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1)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有讨论价值。
(2)讨论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进行,要让学生有普遍发言的机会。
(3)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提出需要进行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20.简述练习法及其基本要求。★★★☆☆
答:练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知识完成一定的操作,形成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方法。特点是:以学生为主;目标明确;实践性强。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1)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
(2)练习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教师要教学生练习的方法,注意练习的时间等;
(4)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要及时检查。
21.论述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答: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1)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2)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特长。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对我国优秀教育经验的总结。它是由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和我国教育目的中个性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
22.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1)目标明确。要有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目标,而且具体、正确、恰当。
(2)内容正确。传授的是科学的知识。
(3)方法灵活。
(4)学生主动。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
(5)语言艺术。教学语言简洁、明快、生动、有条理等。
(6)学生思维活跃。以上六条既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一节课的标准。
23.教学手段的操作要求有哪些?★★☆☆☆
答:(1)适时、适度、注重实效。
(2)电教屏幕不能代替黑板,教具演示不能代替必要的教具操作。
(3)必须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使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