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对教材、大纲的分析、理解、运用能力。
(2)组织学生活动的能力。
(3)课堂监控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
(4)板书能力。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6)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的能力。
2.[参考答案]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3.[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是在幼儿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的在层次上属于初等教育阶段,在性质上具有基础性特点,为小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发展打好基础,为中等教育输送合格新生打好基础,为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打好基础。
4.[参考答案]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这要求教育者抓住时机,适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一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感情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这要求教育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
(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表现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个阶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这要求教育者按步骤、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同时这种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品质、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要求教育者从整体出发,系统完整地进行教育,做到综合育人。
(5)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具体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发展水平的先后和表现方式的差异,以及个体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自主选择方向的差异等。这要求教育者理解差异、尊重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五、案例题
1.[参考答案]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并在这一情景中鼓励学生自己找到“比”的方法。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该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兴趣,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获取新知,并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2.[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近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