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考答案]
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发展过程,都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作用的辨证发展过程,那么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策略如下:
(I)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3)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4)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2.[参考答案]
(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4)教育原理可以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具有深化和奠基的作用。
3.[参考答案]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参考答案]
(1)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思想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他们对新课程实施认识
不足,对教材适应性较差。
(2)教师的指导培训有待加强。教学方式的实质性的东西理解不到位,形式简单模仿,教学实效性较差。
(3)课程资源不足,许多学校由于缺少必备的教学设施和课程资源,教师手头资料少,使诸如探究学习等内容教学不能很好地进行,另外教具也受限制,配套的教学资料不仅少,甚至出现脱节的现象。
(4)评价体系还不健全,对教师的评价,不利于教师张扬教学个性,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基本素质及其成长过程。
5.[参考答案]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6.[参考答案]
(1)时限性。即课程目标要同特定的教育阶段相互联系,不是对所有教育阶段预期结果的笼统规定。
(2)具体性。即课程目标要详细描述学生身心发展的预期结果,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
(3)预测性。即课程目标所描述的结果是预期性的,不是实际的结果,是学生发展状态的理想性规划。
(4)操作性。即课程目标是明确的,可以付诸实现,不是一般性的规划。
四、论述题
1.[参考答案]
(1)个别教育工作包括各种类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对优等生的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处理好各方面发展的关系。
(3)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主要包括四方面:分析落后方面及其原因,根据其特点进行耐心引导,多方配合因势利导。
(4)其他类型的学生教育主要有针对性地调动积极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促进全面发展。
(5)要贯彻德育原则。
2.[参考答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的矛盾关系。
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的学习。
②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学生的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要把这种知识转化为学生真正能够理解掌握的知识,还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作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的。
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掌握知识也需要以相应的智力发展为条件。
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自觉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促进智力的发展。
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发展他们的智力。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结合的规律。这一规律又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①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智慧和才能,还可以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善恶,培养良好的品德。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②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促进其思想品德的提高,从而推动其进一步努力学习。
③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一种是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另一种是脱离知识的传授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②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历年真题:07年-2011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教育学 心理学]
课程辅导:2013年教师资格HD高清课件全新上线 多种辅导体系,满足不同需求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