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加涅按学习水平的分类和按学习结果的分类。
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
(1)信号学习。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其过程是:刺激一强化一反应。
(2)刺激一反应学习(s—R的学习)。操作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作用不同,其过程是:情景一反应一强化。即先有情景,做出反应动作,然后得到强化。
(3)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
(4)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化。
(5)辨别学习。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
(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7)规则的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8)解决问题的学习。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加涅的这一分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1)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
(2)认知策略,表现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
(3)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加涅认为,上述五类学习不存在等级关系,它们是范畴各不相同的学习。这种分类是对学习层次分类的一种简缩,它集中于学习的更高水平,充分体现了人类学习的特点,尤其符合学校学习的性质。加涅认为,把学习结果作为教育目标,有利于确定到达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因此,通过对学习结果的分析,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从而为达到教学目标铺平道路。
2.简述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
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以动物为对象研究学习过程,创立了著名的尝试一错误说。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通过对动物和人类的实验研究,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所谓联结,指的是某情境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考/试/大学习的作用就在于将与生俱来的原本联结或永久保存,或消除,或改变。
(2)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建立。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
(3)学习的基本规律主要有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3.请简述桑代克主张的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学习原则。
(1)效果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联结就会削弱。
(2)练习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小。
(3)准备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可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了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
4.试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一发现说或认知一结构论。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指出,考/试大/学习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这就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获得了新知识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即对知识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适合新任务,目的在于学得更多的知识。
(3)提倡使用“发现法”。布鲁纳主张学习者要有发现的态度和方法,即用“发现学习”,提倡“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是由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从而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和设想,通过分析、运算和操作等过程,最后自行发现原理,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发现法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5.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其主要观点如下: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建构主义重视个体已有经验对学习的作用,提倡合作学习和小组学习,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
6.阐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殊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因此,它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有所不同。人类的认识是从实践开始,而学生的学习可以从学习现有的经验、理论、结论开始,同时补充以感性经验。从总体上来说,间接经验的学习形式是主要的。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上,特别要求教师能把学校学习与实际生活和学生的原有经验相联系。
(2)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社会的要求,因此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由于教师既掌握所教知识的内在联系,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因此,能够保证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特殊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完成掌握前人经验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学习过程。
(3)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学生的学习与人类学习一样,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但他们的学习又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环境,当学生意识不到他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的生活实践的关系时,就不愿为学习付出努力。因此教师要注意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学生的学习既有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般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如果不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就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成人化;或是只注意灌输,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的学习者。这些做法都有碍于学生的学习。
7.阐述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
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或是机械的,必须了解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联系(简称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性质。新旧知识联系的性质既受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的影响,也受要学习的材料本身的性质的制约。
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第一条标准是,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第二条标准是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不是人为的。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我们称前者为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称后者为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考/试/大/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从主观条件来看: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如果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又具备了适当的知识基础,那么,这种学习材料对学习者来说就具备潜在意义,即学习材料有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联系的可能性。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构成意义学习的上述条件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