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中学心理学试题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来源:233网校 2009年2月13日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解析]埃里克森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初中和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2.B[解析]智商简称IQ
3.B[解析]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所以青年初期是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
4.B[解析]狼孩现象主要是因为后天错过了学习的关键期引起的。
5.B[解析]青少年期包括少年期(11、12岁一14、15岁)和青年初期(14、15岁一17、18岁)。
6.A[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7.B[解析]见大纲25页。
8.B[解析]见大纲23页。
9.A[解析]见大纲24页。
10.A[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11.D[解析]见大纲25页。

3.ABC[解析]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监控。
4.ACE[解析]见大纲25页。
5.ADE[解析]鲍姆宁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
6.BCDE[解析]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
7.BC[解析]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8.ABCD[解析]独立性、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和冒险精神是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
9.ABCDE[解析]略。
10.ACD[解析]略。
三、填空题
1.青春期2.类型差异3.逻辑思维、运算4.自我同一性5.场依存6.社会自我、心理自我7.性格8.斯金纳9.情感体验10.半成熟、半幼稚11.关键期12.自我调节
四、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3.人格: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4.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五、简答题
1.(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2.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3.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4.(1)概念;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意义: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5.场独立性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性者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
(1)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
(3)同辈群体,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
2.[答案要点]:
青年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精神生活空间扩大。青年期突破了少年期局限于学校和家庭的活动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青年人开始独立与社会交往,在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中,社交结构也由简单向复杂化发展,跨越了一个较大的心理跨度。青年离开家庭、跨入社会,同时,开始了以智力生活为重要特征的精神生活。他们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了解过去,观察现在,预测未来,无限地扩展视野。
其二,心理发展显著,认识能力明显提高。随着实践活动的明显增加,青年的思维活动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从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出现了特有的独立批判性和创造性。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理想、信念,人生观初步形成。由于自我意识基本成熟,青年的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以及对别人与社会的评价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当然还不成熟和全面,所以还会产生种种复杂的矛盾。
其三,性机能的成熟。性的问题,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问题。由于性机能成熟的前倾,出现了很多与此相联系的一系列内心情感体验。但因缺乏必要的性科学知识,对性冲动又缺乏心理上的准备,从而产生神秘感和好奇心、羞耻心及不安感等心理矛盾,随之又会产生对异性的向往和爱慕。这是青年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其四,情感日益丰富。青年的情感发展日益丰富。他们的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都有很大发展,爱情的体验也已出现。但遇事仍易激动,不善于用理智控制感情,表现出情感动荡不定。若受不良思想支配,易导致不轨行为。

上一篇: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下一篇: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