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中学心理学试题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来源:233网校 2009年2月13日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从众行为主要是跟随他人的现象,因此选A。
2.A[解析]由态度认知的定义可知。
3.D[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4.D[解析]态度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5.D[解析]品德是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6.D[解析]根据大纲162页认同的概念,选D。

14.B[解析]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是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
15.C[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16.A[解析]由此定义可知是直觉性道德情感体验。
17.C[解析]不能抗拒诱惑显然是意志薄弱。
18.B[解析]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19.D[解析]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陶冶功能。
20.C[解析]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成熟性。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群体的特点与个体的特点对个体从众都有影响。
2.ABCDE[解析]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
3.ABD[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4.ACE[解析]道德认知和态度定势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5.AC[解析]在选项BDE中,应当提供正反两方面的材料。
6.AB[解析]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7.ABCDE[解析]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也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从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性格化。
三、填空题
1.情感成分、行为成分2.道德认识3.依从、认同、内化4.道德行为5.想象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6.意向或意图7.学习、个体与环境8.伦理道德9.认识与体验10.初二年级11.模仿12.内在的需要13.观察、模仿14.榜样15.性格化

五、简答题
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再次,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指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2.(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
3.(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4.(1)选择阶段:包括①自由选择;②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③充分考虑各种选择之后再进行选择。
(2)赞赏阶段:包括①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②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
(3)行动阶段:包括①按自己的选择行事;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自我意识增强;
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2.[答案要点]: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对于该定义,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改变的。态度结构有三个成分:(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2)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上一篇: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下一篇: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