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古代雅典的教育和斯巴达的教育特点?(1.1)
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简述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在教育上,孔子关于“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等的主张,不仅对中国古代影响极深,对现代的中国教育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近代教育的特点?
近代教育有如下特点:
(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
(2)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条件。
(3) 教育的世俗化;与共了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世俗教育目标,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
(4)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
政治经济制度是如何制约教育的?(2.1)
(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
(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生产力是如何决定教育的?
(1)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为什么说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有两种情况:
(1) 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 、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2) 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或传统的影响,其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科学技术是如何影响教育的?
(1)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观念,(2)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
(1)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为什么说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 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程,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2) 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
(3) 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关于学校文化的界说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1) 学校文化不仅包括学校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一些观念和行为,而且也包括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观念和行为;
(2) 学校文化既可能会给预定教育目的达成带来积极意义,也有可能阻碍教育目的的达成;
(3)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1)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 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 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1) 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 同伴群体的影响;
(3) 师生的交互作用;
(4)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 社区的影响。
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
(1) 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2) 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3) 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4) 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3.1)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能夸大的。
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
(1)要不断提高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2)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
(3)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
(4)应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由知识反过来奴役人。
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4.1)
(1)导向作用。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激励作用。共同的目的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不能相互取代。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可以测量,而目的是不能测量的。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怎样理解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普通中学德育有哪些要求?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
(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有哪些?
(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