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创造性教育途径 P349
1、提供给幼儿自我表现的材料
自我表现的材料是指教师为发展创造性而给幼儿提供的绘画、描图、泥工、绣花、舞蹈等活动材料。开展这方面活动教师应注意:
教师在自我表现材料的活动中应尽量不干预。
教师应理解和尊重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以重视幼儿操作活动的过程为主,而不是记结果。
教师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给予正确的评价。
教师应给有疑虑的幼儿不参与活动的权利。
教师要给自我表现本身进行评价。
2、创造性思维训练来源:www.examda.com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模式有很多种,(如威廉的创造与精致教学模式等)。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具体来说,一方面在幼儿园教学中采用创造性教学形式,如在美术教学时让幼儿填补图形。另一方面每天给幼儿训练题目,促进幼儿在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方面的发展。
3、教师的有效教育
教育者必须确信每个幼儿都有创造性
幼儿的创新创造就在于他用自己的眼睛、大脑去发现自己不曾知晓的一切。因此教师应将工作重点放在激发幼儿自主观察、想象、表达和动手操作上,并以此培养幼儿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社会的探索欲望和精神,为未来创造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
教师对幼儿活动过程价值重视不够,评价过严,缺少宽容与鼓励,控制过高,常常以自己的主导作用替代幼儿的主体地位,成了幼儿创造性萌发的羁绊,因此解放幼儿,让其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自然和社会是最重要的。这样成长的幼儿就会具有创造性。
坚持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意识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幼儿学习的是生活经验而不是系统的知识,生活本身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幼儿园活动、游戏和教育活动都是幼儿创造性教育的途径和载体,不能单纯依赖某一领域教育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二、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P427
皮亚杰研究了儿童对规则的态度和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把儿童道德认知分为三个阶段:1、前道德阶段;2、他律阶段;3、自律阶段
一、儿童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年幼的汉字虽然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比赛,但却各自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他们还没有他规则当作一种有义务去遵守的实在;年长的儿童则把规则看做是大家在有西中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二、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年幼的儿童往往根据行为者行为在客观上造成的后果,即行为的客观责任去做出判断;年长的儿童则往往根据行为着行为的主观意想性,即行为的主观责任去做判断。
三、从服从的公正到公道的公正:年幼儿童对公正概念尚不理解,他们以成人的是非为标准。好坏标准取决于服从不服从,认为听话就是好的行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就是坏的行为。来源:考试大
四、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年幼儿童往往认为,应该用强制手段使犯过者遵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他们认为惩罚要严厉,最严厉的惩罚将是最公正有效的。皮亚杰认为,抵罪性惩罚是儿童在成人的约束和强制条件下的产物,带有专断的性质,是他律道德的表现,报应性惩罚是儿童同伴间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的产物,不带有专断性的性质,是自律道德的表现。
五、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到自律:后面
三、概念同化 P312
概念通话是指通过学习前人已经形成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下定义的方法来掌握新概念。通过类属学习,把新概念归入认知结构中的有关部分,并使新概念与这些部分建立相互联系的过程。
四、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到自律 P427
年幼儿童饿道德判断具有强烈的尊重准则倾向。这些准则在儿童心目中都是权威人物:上帝、警察、教师、父母等制定的准则都是神圣的,不可改变的。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认识到社会准则是共同约定的,在道德上不是绝对的,是为了保障他人的需要,是可以改变的。
五、什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P449
一、幼儿教育活动的含义来源:www.examda.com
1、幼儿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多种形式活动的教育过程。
2、有三种教育组织形式:集体活动组织形式、小组活动组织形式和个别活动组织形式。
3、幼儿教育活动的类型:生活教育活动、游戏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自由游戏、活动区游戏和集体游戏。
4、教育活动设计:指在教育活动开始前,对教育过程中的一切预先加以策划,从而安排教育情景,以期达成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六、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的模式 P450
1、递进式,将一个内容分成若干阶段,逐步推进的教育活动设计模式。
2、放射式,指通过各种渠道完成一个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的形式,其主要内容含义与深化式设计模式相同。
3、立体式,指将一个主要内容分解成为若干个子内容,子内容再分解为若干个次子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形式。
4、网络式,指将递进式、放射式、立体式结合起来形成的教育活动设计形式。
七、幼儿教育活动指导的趋势 P450
幼儿教育活动的指导趋势是由具有传统教育历年的典型特征的指令性指导,到作为现代教育发展基本趋势的指向性指导过渡,表现为:
1、教育过程已由教师向儿童的垂直传授转向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平等对话。
2、儿童学习已开始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构建。
3、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强调教师指导的主导作用。
八、构成师幼互动行为的要素 P494
1、外显行为要素
任何一个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由一方主体想另一方主体发出启动行为的信息,从而印发对方的反应,经过双方主体间行为上的往来而形成的。
2、师幼互动行为的性质
其一,就行为实现的方式而言,师幼互动行为在性质上可分为两种:言语型行为与非言语型行为。
其二,就行为主体的情感特征而言,师幼互动行为因其发起的主体不同可以区分为教师行为和幼儿行为。三种教师行为:正向、负向、中性;幼儿三种行为:进取、畏惧、平和来源:考试大
3、互动行为的主题与结果;对一切师幼互动事件来说,都可以归结为两种情况:要么接受施动着的行为目的,要么对之加以拒绝。
4、互动行为的类型。师幼湖动行为的类型包括:言语互动(指以语言为主要手段,附带有目光、表情、姿势、动作的湖动)非言语型互动(指单纯借用目光、表情、姿势、动作,而不伴有言语的互动。
九、什么是自我效能感P510
由Bandura 提出,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时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十、互动行为的内隐要素P494
1、场景界定
主要是指行动者个体对其行为发生的外在环境,包括对时间、地点和场合的认识。
2、角色认知
指互动双方行为主体对自身及对方在互动进程中所应扮演角色的理解与选定,在三种内隐心理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
3、行为期待
它是互动行为主体对自己与对方所采取具体行为的期望,是互动双方可能采取的具体行为在个体心理空间的假设性预演。
十一、建立和谐师幼互动的初步构想P499
1、改变教学理念采集者退散
从偏重关注事务到兼重关注情感。
从教师单一主导到师幼双重主体。幼儿就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与自我发展的主体。
从严格控制约束到适度自主自由。
从谋求整齐划一到崇尚个性差异。
从单纯重视知识传授到促进全面成长。
2、有效的互动教师的心理特征
教师对儿童宽容、尊重
对儿童的学习采取一种不苛求的态度就是这些品质之一。一个总受到批评的儿童有较低的自尊,将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
教师在情绪上的安全感
情绪上的安全感是与自我力量有关。自我力量是高度自尊与自信的结合,包含着镇静的内容,保证人们平静和客观地处理问题。这对教师有效地处理教育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来源:www.examda.com
教师的职业态度
良好的职业态度意味着他们对责任感和勤奋工作有积极的态度。
教师的教学风格
师生互动研究较多的方面是了解教师偏爱的技术(即教学风格)
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思想过于僵化,或坚持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正确的,那些怀疑自己的人都是错的,就会剥夺儿童许多可能的学习经验,并造成儿童发展的不利。
从教师之角色来说,幼儿教师应该是:家长代理人、养护者、知识传授者、教导者、辅导者、模范公民、决策者和纪律维护者等。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