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B
【解析】一般认为IQ超出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还不到1%。
3.B
【解析】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巴甫洛夫。
4.C
【解析】内部动机是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成.近景、远景是由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来划分的。
5.C
【解析】爱劳动是一种行为习惯。这种行为习惯在家养成了,而后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行为规范的迁移。
6.A
【解析】消退说是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
7.C
【解析】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8.D
【解析】教师在黑板上只需写出重要的信息即可。
9.D
【解析】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
10.A
【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11.D
【解析】全身松弛训练法由雅各布松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12.D
【解析】略。
13.C
【解析】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教学事项,见教学事项的定义。
14.D
【解析】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提出来的。
15.C
【解析】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16.D
【解析】一般说来,群体间竞争的效果取决于群体内的合作。
17.A
【解析】教师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角色认知。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2)角色体验。角色体验是指个体在扮演一定角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评价与期待而产生的情绪体验。(3)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和对别人应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的看法和期望。
18.B
【解析】略。
19.D
【解析】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重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知识。
20.B
【解析】处于关注生存阶段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解析】教学媒体正不断更新,从简单的实物、书本、录音、录像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都是教学媒体。
2.BCD
【解析】行为主义基本主张有客观主义、环境主义和强化。
3.BCE
【解析】略。
4.BC
【解析】数字运算对字母运算的影响是积极的,因此是正迁移;数字运算是下位的、较低层次的,因此是自下而上的迁移。
5.ACE
【解析】教学内容一体化要体现事物的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
6.ABD
【解析】学习时,随着学习的进行,人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存在三种变化模式:先高后低;中间高两头低;先低后高。
7.ABCD
【解析】学习环境的设置首先要注意调节自然条件,如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明亮的光线以及和谐的色彩等。其次,要设计好学习的空间,如空间范围、室内布置、用具摆放等因素。
8.ABCDE
【解析】教师课堂中的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
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
9.ABCD
【解析】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气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创造性。故以上选项均有利于孩子的创造性的培养。
10.ABCD
【解析】以上选项均为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
最新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