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B【解析】一般认为IQ超出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还不到1%。
3.B【解析】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3岁左右。
4.C【解析】内部动机是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成,近景、远景是由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来划分的。
5.C【解析】爱劳动是一种行为习惯。这种行为习惯在家养成了,而后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行为规范的迁移。
6.A【解析】消退说是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
7.C【解析】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8.D【解析】教师在黑板上只需写出重要的信息即可。
9.D【解析】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
10.B【解析】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阻碍作用。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层次(概括和抽象程度不同)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也可以说是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层次(抽象和概括程度相同)的学习问的相互影响,即难度和复杂程度大致属同一水平的学习之间的迁移。非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可见,B项正确。
11.D【解析】全身松弛训练法由雅各布松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12.A【解析】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达42%,所以应当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13.C【解析】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教学事项。
14.C【解析】形象联想策略要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
15.C【解析】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16.D【解析】形态扩散是以事物的形态为扩散点,设计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可能性。
17.A【解析】教师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①角色认知。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②角色体验。角色体验是指个体在扮演一定角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评价与期待而产生的情绪体验。③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和对别人应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的看法和期望。
18.C【解析】通过教学评价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提供依据。
19.D【解析】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重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知识。
20.A【解析】专家型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所以他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教学媒体正不断更新,从简单的实物、书本、录音、录像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都是教学媒体。
2.BCD【解析】行为主义基本主张有客观主义、环境主义和强化。
3.BCE【解析】略。
4.BC【解析】数字运算对字母运算的影响是积极的,因此是正迁移;数字运算是下位的、较低层次的,因此是自下而上的迁移。
5.ACE【解析】教学内容一体化要体现事物的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
6.ABD【解析】学习时,随着学习的进行,人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存在三种变化模式:先高后低;中间高两头低;先低后高。
7.ABCD【解析】学习环境的设置首先要注意调节自然条件,如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明亮的光线以及和谐的色彩等。其次,要设计好学习的空间,如空间范围、室内布置、用具摆放等因素。
8.ABCDE【解析】教师课堂中的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
9.ABCDE【解析】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故以上选项均属于道德情感。
10.ABCDE【解析】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也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从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性格化。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