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第斯多惠
B.瓦根舍因
C.赫尔巴特
D.韦特海默
12、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3、 “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14、( )是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的体现。
A.崇高的职业道德
B.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C.教育理论知识
D.文化科学知识
15、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
A.《大教学论》
B.《论演说家的培养》
C.《普通教育学》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6、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论争,其实质是关于( )的论争。
A.知识与能力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
17、德育方法中的说服法包括( )。
A.讲解、谈话、报告、参观
B.讲解、谈话、讨论、参观
C.讲解、谈话、示范、参观
D.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
18、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 )。
A.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19、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20、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
A.教育的一致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原则
D.疏导原则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