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增强儿童识记的目的性、积极性;
(2)教会儿童识记的方法;
(3)合理组织复习;
(4)掌握一些回忆的策略。
2.[参考答案]
(1)认知方式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也称认知类型或认知风格。它是个体内在心理过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的习惯性特征。认知方式具有持久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前者指它在时间上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后者指个体在完成类似的任务时都会采用这种方式。
(2)学生的认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学生的认知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场独立与场依存;
②沉思型与冲动型;
③辐合型与发散型。
3.[参考答案]
知识的巩固对于知识的掌握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巩固了的知识,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发挥定向作用。具体而言,知识巩固的作用如下:
(1)知识的巩固是积累知识的前提。
(2)就巩固与领会的关系来说,一方面,巩固有赖于领会,缺乏领会的教材是难以巩固的。另一方面,领会也有赖于巩固。
(3)就知识的应用方面来说,也必须以习得知识的巩固为前提。
4.[参考答案]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2)替代经验。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其中的关键因素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
(3)言语劝说。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
(4)情绪唤醒。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
5.[参考答案]
感觉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强调的是个别属性。知觉是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强调直接作用跟整体。它们的关系是,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同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
6.[参考答案]
(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四、论述题
1.[参考答案]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进一步发展的一种新近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者以其对学习的基本理解为基础,就学习内容的选取和组织、教学进程的整体设计等学校教学实践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灵活性理论及随机通达教学认知灵活性理论是建构主义的一支。教学侧重点因两种不同的学习类型而不同,这两种学习类型是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
(2)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
(3)情境性教学。情境性教学是一种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情境性教学,其具体要求包括:
①情境性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②情境性教学的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
③情境性教学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测验,而是采用融合式测验,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
(4)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预热,即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
②探索,即首先由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用以引发情境的各种可能性,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尝试,教师可以给以启发引导,可以做演示,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也可以给学生以反馈等,但要逐渐增加问题的探索性成分,逐步让位于学生自己去探索;
③独立探索,即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探索的方向和问题,选择自己的方法。
(5)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是一种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的教学模式。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正确的理解。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人们了解彼此的见解,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2.[参考答案]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大量研究证明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在学前期就已经产生了。儿童能进行评价的对象、内容和范围都进一步扩大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具体有如下特点:
(1)小学儿童由于独立性有限,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
(2)由于知识经历的增加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3)小学儿童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4)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的发展阶段。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由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5)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