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学试题

2012年四川省教师资格教育学A全真模拟试卷(六)

来源:233网校 2012年9月24日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质量都影响教育质量。
3.[解析]“父母”(P)态人格结构,往往有明显的权威感和优越感,通常行为表现为统治人、训斥人以及权威式的色彩。
4.[解析]在个别交往的层次上,教师对学生的感情一般要经历生疏——熟悉——亲近一热爱等不同发展阶段。
5.[解析]学生对教师的情感,随心理距离的逐步缩短,一般要经历接近——亲近——共鸣——信赖等几个阶段。
6.[解析]在对立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问的态度表现为教师简单、粗暴,学生畏服。
8.[解析]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10.[解析]教师居于班级团体的领导地位,是创造课堂气氛,改进教室情境的主要影响者。
11.[解析]根据教学的任务,课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又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复习课。
13.[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题干中所、描述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因材实施的原则。
15.[解析]学生教育方法是在教育原则指导下,运用教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16.[解析]教师使用口语对学生进行教育,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项目,说服又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说服是使对方放弃原来的观点和认识,接受教师的意见。
17.[解析]社会学习论认为,榜样的行为对儿童的影响很大,教师和家长把社会的道德规范传递给学生有两种途径,一条是言语教诲,另一条是向儿童展示自己的行为实践。题于中所说的“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体现了榜样和示范的重大作用。
20.[解析]教师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主导地位,其教学行为是:无甚主见,不善于临场决策,感情用事等。

二、多项选择题

21.[解析]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
22.[解析]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初中学生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初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是人生记忆“高峰”的前奏,如果教育有方,其记忆力会获得较大的发展。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初中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也加速发展,而且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加。初中生的情绪活动表现很强烈。
23.[解析]教师与家庭互相联系要注意三个问题:①要坚持经常;②双方都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③教师与家长联系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不要让孩子觉得教师和父母在密谈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从而产生反感。
24.[解析]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25.[解析]教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室气氛必须要有下列行为:①接纳感受;②赞赏或鼓励;③接纳意见;④善于发问。

三、判断改错题
26.(P33)√
27.(P165)√
28.(P177~l78)√
29.(P223)×改正: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四、简答题
30.(P25~26)
(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
(2)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
(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31.(P82-83)
(1)教育预见能力。
(2)教育传导能力。
(3)教育过程控制的能力。
32.(P227-228),
(1)陶冶功能。
(2)育美功能。
(3)益智功能。
(4)健体功能。
隐性课程也可能产生负效应,即对学生的发展起消极的影响作用。有意设计的隐性课程,一般说具有正向功能,即起积极的影响作用,但不排斥在某种情况下具有负向功能。

五、论述题
33.(P151-159)
(1)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
(2)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不限于工作关系,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已开始为当代的教育理论所重视。
(3)师生之间的组织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的结构中各自占有不同的位置,履行不同的职责,这种不同的地位和职责,也即是从组织和制度上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4)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心理关系有认知方面的,也有情感等方面的。
(5)教师与学生的非正式关系
师生之间除了在学校组织中所发生的关系之外,还有十分明显的个人交往,组织行为学称之为非正式交往。它使师生关系具有“私人性质”的非正式关系。

六、材料分析题
34.(P363-364)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道德认识迅猛发展时期,他们向往未来、要求上进、极力扩大自己的知识与视野,对社会生活有所认识。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看问题容易简单片面,出现一些过失也是难免的。然而,只要他们的认识一提高,改起来也快。故进行德育要注意正面教育、说服诱导,提高思想认识。况且青少年学生单纯、热情、耿直,敢想敢说,他们的思想认识总是要表现出来的,就像河水奔流一样,要堵是堵不住的。对思想认识问题,如果企图用“堵”的办法、“压”的方法去解决,就会使矛盾激化,造成对抗。所以,要像治水一样,重在疏导,使他们明白事理、提高认识,自觉地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要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自觉的建设者,就只能说服而不能压服。

试题推荐:

2012年四川省教师资格教育学A模拟试题及答案4套

四川教师资格考试A/B级试题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