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学试题

2012年四川省教师资格教育学B考前密押试卷(一)

来源:233网校 2012年10月17日

三、名词解释题
21.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转变为现实特征的过程。
22.个案研究: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方法。
23.人的发展:是指作为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的起点状态到生命的终点的全部人生中,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身心两个方面的整体的积极变化过程。
24.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25.操作计量评定法:是指使用以百分为满分或实行百分制计分法,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计分规则,依据学生的品行表现予以加分或减分,以对学生的品德做出评价的方法。

四、简答题
26.(1)以文法学校、修辞学校等古典学校为主。
(2)学校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占代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如官吏、牧师、骑士、君子等,另一方面是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宗教、道德或政治的教化。
(3)课程内容主要是一些古典学科。
(4)教学方法强调严格的纪律和严酷的体罚。
(5)教学组织形式以个别化教学为主,没有严格的班级及学年区分。
(6)师生关系反映了农业社会的阶级关系、等级关系。
(7)劳动人民基本上被排斥在古代学校教育体系之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接受一些朴素的教育,有的也通过师徒制的形式接受一些民间专门技术教育。
27.社会学者根据职业的本质、特征将其划分为专门职业和普通职业。作为专门职业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必须接受过专门的教育;二是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三是拥有专业自主权或控制权,如对从业人员聘用、解职的专业权利不受专业外因素控制,表现为专业工作者应获得本专业资格证书,专业内部有不同的职称来标志专业水平差异等。根据学术标准衡量,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它需要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训练、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28.(1)隐性课程对于某一个或某几个课程主体来说总是内隐的、无意识的;而显性课程则是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它对课程的实施者和学习者来说都是有意识的。
(2)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而隐性课程也总是蕴藏在显性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过程之中的。
(3)隐性课程可以转化为显性课程。当显性课程中存在的积极或消极的隐性课程影响为更多的课程主体所意识,而有意加以控制的时候,隐性课程便转化为显性课程。
29.(P208-209)
(1)现代教学理论。
(2)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3)教学的实际需要。
(4)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5)教师的教学经验。
30.(P283~285)
(1)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2)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
(3)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
(4)班级组织的规模。
31.(P298-299)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在班级建设中行使着多种职能,扮演着多种角色。
(1)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
(2)班主任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
(3)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

五、论述题
32.(P180-181)
(1)科技革新制约课程变革的目标。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是学校课程的两大主题目标。在课程史上,这两大目标经历了复杂的演变历程: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原始结合——注重传授知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并生一一注重能力的发展。在这个演变过程中,科技起了决定性作用。
(2)科技革新推动课程结构的变革。
科技革新不仅制约着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整个科学领域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面且伴。随着学科门类的持续变化,课程结构对科技的变革也有很大的依从性。一方面,科技革新影响着人文科学二与自然科学在深程系统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学校理科课程的科目构成也与科学技术门类演变直接相关。
(3)科技革新影响着课程变革的速度。
在教育发展史上.课程一直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课程变革的速度是不平衡的。18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推动使近代科学技术迅速兴起,并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以蒸汽机和电力为代表的两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剧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课程改革速度加快,以适应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
33.(P394-400)
(1)全民教育。
全民教育思想的正式提出,始于1990年3月在泰国宗迪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全民教育的基本含义是:①全民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道德发展的的需要;②全民教育是广义的,它的范围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教育不仅是投入更是产出,教育有各种传送体系,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不定形教育,学校应当与丰富的学习环境结合在一起;③全民教育是一项新的社会责任,赞助者、家庭和非政府组织都要贯彻这一政策。
(2)教育民主化。
教育民主涉及的主要内容是:①加强地方分权、地区自治权、学校自主权;②家长、居民、教师、科研人员、学生、社会各部门参与教育管理,任何一个利益代表都不占优势;③参与项目扩大,包括经费、课程、教学法、人事、决策等;④工商界、科技界、政界、新闻界、文艺界、法学界等社会各界参与重大教育决策及科研决策。
(3)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有两个含义:一是教育培养适应于信息化社会的人才,二是教育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教育信息化要求:①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②让学生学会收集、选择、处理信息,进而学会创造信息;③促进学校教育手段的信息化、现代化,这些手段包括摄影机、录音机、录像机、反映分析器、语言专用教室、程序打字机、电子学习台、闭路电视、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等等;④进一步建立信息库、信息网络,等等。
教育信息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许多国家通过立法或颁布教育改革的政策法规,把信息教育课程列入了正式课程,并增大了投资;二是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教育全球化。教育全球化的特征包括:各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相互借鉴其教育发展和改革经验的自觉性日益提高;各国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证书的趋势F1益加强,并由此带来各国之间学历、学位教育水平大致衔接;各国都日益注意培养能使本国经济、科技与世界接轨的人才等。
“教育全球化”有三种基本的表现形态:第一种形态是教育资源的跨国界流动,日益壮大的留学生潮是其典型的表现;第二种形态是全球性的教育现象,如义务教育制度;第三种形态是全球教育,基于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使得独立的跨国教育体系成为可能。
“教育全球化”为各国教育实现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机会,主要表现为:第一,外国资本在本国投资办学,这种方式的优点主要是可以增加国内的教育资源供给、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教育系统的整体素质等;第二,到国外接受教育,派出留学生是其主要途径;第三,接受困外教育机构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第四,在全球聘请优秀的教师;第五,利用国外知识产权;第六,争取各种国际捐赠和项目融资等等。
(5)教育个性化。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脑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对人及其成长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教育需要根据不同的个体施以不同的教育,才能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教育个性化也是为了克服目前教育中存在的划一性、僵化和封闭性,树立尊重个人、发展个性、培养自我责任意识的需要。发展个性,并非放任自流、不负责任、自由无序,而是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和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同时让每个学生真正地认识自我个性,在认识自我个性的同时,认识他人的个性、尊重他人的个性。发展个性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是21世纪世界教育的又一发展趋势。

试题推荐:

6套2012年四川省教师资格教育学B全真模拟试卷

2011年四川教育学(B级)冲刺试题及答案12套

四川教师资格考试A/B级试题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