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
36.(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7.(1)形式训练说是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认为心理固有的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自动发生的。
(2)形式训练说认为进行官能训练时,关键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凶为内容容易忘记,而形式是永久的。
38.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
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精细加工策略是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
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是为了整合所学新知识之
间、新旧知识之问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组织的基本方法是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将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
39.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三个:(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家庭气氛比较民主等因素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学校气氛越民主,也越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2)智力。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3)个性。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如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独立性等。
40.(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保障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客观需要;(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41.教师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1)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纪律问题;
(2)有针对性地引导;
(3)善于奖励,不要迷信惩罚;
(4)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工作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家长。
四、论述题
42.该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危机没有得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岁~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这种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性的基础。(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岁~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随着信任感的确立,儿童开始与父母分离,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3)主动感对内疚感(4岁~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他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家庭之外。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并学习掌握新的任务。(4)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11岁)。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
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其他三个阶段分别是: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教育含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如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43.直观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教学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标本、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实物直观的优点是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问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其缺点是由于实物直观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联系在一切,并且由于受时空与感官特性的限制,许多事物的特征与联系难以在实物直观中直接被觉察。因此它不是唯一的直观方式,还必须有其他种类的直观。
(2)模象直观。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对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等。其优点是可以人为地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并且可以根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虚实互换、色彩对比等方式扩大直观范同,不受实物直观的局限,提高直观效果,扩大直观范围。因此它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因此要使通过模象直观获得的知识能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发挥更好的定向作用,一方面应注意将模象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相比较。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模象直观与实物直观结合进行。
(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同时也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象。但是,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麻尽量配合实物直观和模象商观。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