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会认 等生字,会写 等生字,理解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 。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研读 ,学习 修辞方法,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
(2)通过小组合作、 、 等方式,激发对文言文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者 的思想感情,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 情谊。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______的内容,把握_____的内涵,学会运用_____。
2.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_____情感,引起_____的共鸣。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直观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小试牛刀】
(2019上半年初中语文面试)少年正是读书时。答辩题目:说一说你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中“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这一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题本给出的基本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其中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了解名人读书的方法和经验。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小组讨论,激发阅读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读书观,进一步提升阅读的水平。教学重点是: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了解名人读书的方法和经验。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观,进一步提升阅读的水平。之所以这样设立是语文课堂要保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学生在学会知识点的同时还需要得到一些情感上的熏陶。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开课之初,利用课件/多媒体给学生展示 的视频/图片/音乐,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聆听。
2. 播放结束之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了老师给大家播放的视频/图片/音乐,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大家想到了些什么?”鼓励同学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视听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点评,适时总结,并借此引出本课课题,顺势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课文。
(三)深入研读
1. 听读,感知课文
学生自主示范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也可让学生所教师范读或者听录音)、找出语音、语气不同的地方师生进行交流互动。
⒉ 精读,把握课文
(1)在学生准确、流利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想,在课文上点批注,自主译读课文;
(2)对于难点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
(3)教师收集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解决学生疑问。
3. 品读,赏析课文
找出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生与生、生与师互动探究。
(四)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分角色/配乐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小结作业
1.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学生发言,教师进行总结。
2. 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背诵古诗。
【小试牛刀】
1.题目:《唐雎不辱使命》
2.内容:
学生已经学习完《唐雎不辱使命》,请指导学生完成练习题:
下列文言虚词(也、哉、乎、矣)表示什么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字?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技亦灵怪矣哉。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与臣而将四矣。
泯然众人矣。
3.基本要求:
(1)要读句子,并且注意读音和停顿;
(2)结合语境,明确答案;
(3)要有板书。
答辩题目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以“而”为例,讲解词义及一两个出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谁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呢(《唐雎不辱使命》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
过渡:那接下来我们看看课后习题,来掌握本节课的几个重点的文言文虚词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课后习题的八个句子,指名学生阅读,适当点拨指导读音及断句。
2.学生翻译这几个文言文语句。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
(4)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泯然众人矣。——完全成为普通人了。
同学们已经能够将句子翻译完美了,接下来我们看看一句的虚词表示的是什么语气和意思吧。
(三)抓住重点,体会语气
小组讨论8分钟,先朗读,再翻译,按照翻译再体会情感,读出句子所要表达的语气。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也”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也”是表示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翻译出来。
要求学生按照这种语气来朗读。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技亦灵怪矣哉。
“哉”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这里表示反问;“哉”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呀”。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4)与臣而将四矣。
泯然众人矣。
“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你今天都掌握了哪些文言虚词呀?试着再来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课后寻找这些文言虚词的其他意思和出处,下堂课来交流。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是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的故事。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以“而”为例,讲解词义及一两个出处。
【参考答案】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有任何备考问题和不懂的知识点,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经验讲师轻松领学,备考不纠结!
省心备考,一步到位!
传统复习方式 | 面试指导班 | |
质量优 | 1. 临时自学没方向,备考匆忙没重点? 困境:书本太厚,理论繁多,缺乏实战演练 | 1. 跟讲师学技巧,面试技巧全掌握 解决:再也不用费心找攻略,哪里要注意,面试有信心,一次性拿证! |
超省心 | 2. 教辅资料选一堆,最后啥也没记住! 困境:花费时间成本,到了考场还是慌,基础不扎实。 | 2.独家教辅资料,紧扣真题考点 解决:安心备考没烦恼,省下的时间攻克试讲! |
有保障 | 3. 通过率太低,担心考不上? 困境:自学没把握,通过率堪忧,心理压力大,面对考官容易失误。 | 3.超长课程有效期,免费重学有保障 解决:免费重学,退费保障!大大降低考试成本! |
服务好 | 4. 自制力不足,有问题没办法 困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无人给予反馈,即使碰到难题也无处解答,学习积极性很低。 | 4.专享VIP服务,定制班级学习计划 解决:学习进度跟踪,助教电话回访,线上一对一实战模拟,4小时内课后答疑!学习效果看得到! |
温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网校-lyy独立创作完成,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