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教师资格证 > 面试指导 > 面试真题 > 初中面试真题 > 初中地理面试真题

2022上半年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已更新)

来源:233网校 2022-05-26 14:28:51

2022上半年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采用5分钟结构化+10分钟试讲+5分钟答辩的方式进行。2022上半年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已发布

微信预约真题
获取面试真题>>
初中地理教资面试真题及答案

同时,也可进入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群,考后及时获取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微信扫二维码
进面试真题群

试讲题目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题目:八年级《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片段教学

2.内容:略。

3.基本要求:

(1)试讲10分钟;

(2)需有师生互动环节;

(3)适当结合板书。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在PPT上呈现图片,请学生观看后说出是什么资源。在学生回答水资源后,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宝贵,进而提问我国水资源有什么样的特点,进入课题。

二、新授

1.水资源总体特点

通过播放水分源分布的视频,提问学生我国水资源总体是怎样的,学生从视频中找到并回答。教师询问水资源总量的大小是由什么来衡量,在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介绍在实际运用中普遍采用的依据:河流径流量。

2.水资源空间分布

出示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分小组讨论我国的水资源在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长江流域北界为界南北水资源的差异。

3.水资源时间分布

呈现我国几个城市一年的降水变化图和河流的径流量变化图,继续分小组讨论从这幅图上能看出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得出结论后,通过北京年降水量变化图,介绍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

三、巩固

在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基础之上,讨论这种情况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四、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下请学生搜集自己家乡水资源分布特点,并分析水资源情况又是怎样影响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2:澳大利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题目:《澳大利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并作出适当提问;

(2)配合板图进行讲解;

(3)试讲时间约为10分钟。

参考解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动、植物与形成原因。

2.通过对澳大利亚独有动、植物原因的分析,提高读图分析、归纳整理能力。

3.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

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动植物与形成原因。教学难点:

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教师播放图片:澳大利亚的国旗和国徽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国徽上有什么?从而导入新课—澳大利亚。

(二)新课讲授

1.提问:这几种动物大家见过吗?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要求:教师多媒体展示澳大利亚几种古老的动植物图片,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袋鼠、考拉、鸸鹋、琴鸟,桉树、金合欢。

2提问:这些古老动物为什么能在澳大利亚生存这么多年?要求:在学生知道古老动物名称的基础上,学生前后四人为小组进行讨论,结合教材进行交流探讨。

明确:因为澳大利亚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岛上没有凶猛的野兽,动物没有天敌。正是由于独特的区位条件,才导致了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3.提问:这些古老的动植物种类,对于世界有什么意义?要求:学生发散思维,畅所欲言。

明确:在今天看来,这些古老动植物种类,成为了人类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

(三)巩固提高

设置小组竞赛,结合书本和所学知识去谈谈澳大利亚还有哪些宝藏。

(四)总结体会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结合板书理顺知识体系。

(五)课后作业

课下收集澳大利亚相关资料,预习接下来的内容。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3: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

1.题目: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

2.内容:略。

3.基本要求:

(1)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有提问环节;

(2)读图分析南方地区的地形和气候;

(3)根据讲解的需要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及土壤方面的特征。2.通过分析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培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思维能力。

3.通过图片、资料、视频等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点,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

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教学难点:

理解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运用故事,引入新课

以故事《晏子使楚》导入,讲到晏子的名言“淮南有橘又大又甜,一移栽到淮北,就变成了枳,又酸又小”时提问,通过回答引入我国南方地区。

(二)合作探究,教授新课

1、南方地区的范围与地形

2、南方地区的气候与植被、土壤

(三)巩固提高

对比填写南方、北方地区在地形、植被、土壤及气候这几方面的不同特征的表格,同桌间相互校对。

(四)总结体会

课堂的最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找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结合板书理顺知识体系。

(五)课后作业

课下预习下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4:长江中下游的治理

1.题目:八年级上册《长江中下游的治理》

2.内容:略。

3.基本要求:

(1)试讲10分钟;

(2)需要有师生互动环节;

(3)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治理措施;

(4)适当结合板书。

参考解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长江流域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长江流域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长江,我们都知道长江不仅是“水能宝库”,而且还是“黄金水道”,那大家知道长江流域还有很多水流湍急而且转弯角度很小的河段,这就非常有可能导致什么自然灾害那?引导学生答出:洪涝灾害。

2.教师播放198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水的视频。教师总结出洪涝灾害对我们人类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很多人会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甚至都有可能失去自己的至亲。洪涝灾害同时也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的伤害。

3.教师再次提出问题:你们认为长江什么地方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呢?引导学生说出“九曲回肠”的荆江。进而引出课题《长江中下游的治理》。

(二)新课讲授

1、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2、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提问:分析出来了洪涝灾害的原因,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预防呢?

要求: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小组代表回答。

明确: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因为围湖造田造成的自然灾害,需要做的就是退田还湖,然后帮助农民发展其他替代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巩固提高

教师展示长江中上游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需不需要在长江中上游修建堤坝,退田还湖?

(四)总结体会

请学生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

课下搜集更多关于长江流域的自然灾害的资料,分析这些灾害发生的原因,给出你认为合适的解决措施。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5:地球的自转

1.题目: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

2.内容:略。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

(2)至少提问两个学生以上;

(3)用实验讲解地球的自转运动;

(4)根据讲解的需要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各地时间差异现象。

2.通过实验,学会地理学习中,化抽象地理现象为具体现实实例的方法;通过分析昼夜现象示意图的图形特征,加深对地球自转产生现象的理解,提高综合分析思维能力。

3.激发学科兴趣,培养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态度。

二、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自转的含义,掌握地球自转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地球昼夜交替现象,各地时间差异的存在。

四、教学过程:

(一)运用经验,引入新课

请学生回顾生活中见到的太阳、月亮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根据这些现象思考这些天体在我们眼中相同的运动方向,是其余天体都在绕着地球转,还是地球自己在旋转而导致的。由此导入新课。

(二)实验探索,认识现象

1.提问:地球自转周期是多久?

要求:展示地球自转动画,请1个学生到台前模仿动画来拨动地球仪,其余学生观察地球绕地轴的旋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给地球的自转下一个定义。教师通过问答,帮助学生得出结论。

明确: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即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

2.提问:什么是地轴?

要求:教师展示地球卫星图片,请学生找一找上面有没有地轴,以此回顾旧知。

明确:地轴是一条假想轴,地轴自转过程中空间指向不变。3.提问: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什么?

要求:前后4人一组,每个小组组内拿小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此时,学生分别从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

明确: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旋转。

4.提问: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哪些?要求:学生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在暗室中,用手电筒模仿太阳光,分别从不同方向照射地球仪、玻璃球、正方体木块,分别比较此过程中地球仪和玻璃球,地球仪与正方形木块表面的明暗变化。由此得出结论:因为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固定手电筒照射方向,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贴上黄色纸条,拨动地球仪,感受因为地球自转北京经历昼夜交替的现象。

(3)给学生出示自转与太阳东升西落的关系和地心说日心说的视频,引导学生发现太阳、月亮等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转引发的现象。

(4)在地球仪上选择北京、俄罗斯、纽约、堪培拉,分别贴上不同颜色纸条,固定手电筒照射方向,慢慢转动地球仪,在这几个地点处于昼夜交替时分别暂停,观察当前这一时刻,其余几个地点处于白昼还是黑夜中,大约是早晨、上午、中午、下午、黄昏、夜晚的哪个时间段。填写表格,引导学生发现,同一时刻地球上的不同地点处在不同的时间段。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的时间更早。

明确:昼夜交替、日月东升西落以及时差。

(三)巩固提高

向学生出示多组示意图,要求学生判断标出不同图中地球运动的方向,比较不同地点的昼夜情况和几个地点之间的时间早晚,实现从立体地球仪向平面地图转化。

(四)梳理总结

课堂的最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找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结合板书理顺知识体系。

(五)布置作业

课下收集本日全国各城市日出时刻,下节课分享,并预习接下来的内容。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6: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1.题目:七年级上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并作出适当提问;

(2)配合板图进行讲解;

(3)试讲时间约为10分钟。

参考解析: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2.通过观看图片、小组讨论,提高观察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3.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播放美国农场主用飞机撒农药与中国手压式喷壶式打农药的对比视频。

2通过观察视频让学生们回答:"这两个国家有什么差异?“引入今天的课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二)新课讲授

1、展示地图,明确位置

(1)要求:教师展示世界地图,并标注出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位置,请同学们现察发达国家的数量以及在世界上的具体分布位置。师生共同总结。

明确:发达国家的数量占全球国家的少数,集中分布在西欧、北美洲上部,亚洲的日本以及大洋洲中的澳大利亚、新西兰。

(2)要求:请学生继续观察这幅图,也可以同桌讨论,回答“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在地理角度上代表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

明确:发达国家集中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集中在南半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交流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2、案例展示,分析国际经济合作

(1)提问:苹果手机的生产厂家有什么特点?

要求:教师介绍苹果手机品牌的发源地和生产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跨国公司的概念,以及各国家之间通过产业连接在一起是一种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

(2)提问:为什么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要求:教师展示全球资源分布图,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明确:(1)全球资源不平衡。(2)每个国家技术、市场不同。好处:很多国家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合作可以促进资源的最优化,并且使两国的经济,甚至多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3)提问: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有什么不同?要求:教师出示发达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以及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对比图,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明确: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是初级产品,发达国家出口的是再生产产品,获得的利润更大。

(4)要求:请同学们谈一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差异表,感受两者的不同。

(三)巩固提高

进行“我为祖国谋发展”的小活动,请同学为我国的发展提出小建议。

(四)总结体会

请学生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

课下收集我国参加国际交流大会的相关资料,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7:现代化的畜牧业

1.题目:《现代化的畜牧业》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并作出适当提问;

(2)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3)试讲时间约为10分钟。

参考解析:

一、教学目标:

1.分析欧洲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2.通过阅读教材图片和资料或课下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欧洲西部丰富的畜牧业。

3.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

发达的畜牧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树立人地协调的发展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多媒体:播放欧洲人一日三餐的一天。

2.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看一张西方人的餐桌,看一下欧洲人每天都吃些什么?大家可以看到欧洲人每天的餐桌上都离不开各种牛羊肉制品和各种乳制品。为什么欧洲人爱吃牛羊肉呢?引入到《现代化的畜牧业》这个主题。

(二)新课讲授

1、自主阅读,学习欧洲西部的地形图。

(1)提问:欧洲西部有哪些平原和山脉?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山脉的走向以什么为主?

要求:学生观察欧洲西部的地形图,并回答。

(2)提问:欧洲西部地形有什么特点呢?这种地形特点会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对畜牧业产生什么影响呢?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以及地形图,小组讨论后作答,教师总结。

(3)提问:仅有温暖湿润的气候是不是就可形成发达的畜牧业呢?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要求:教师播放欧洲草场的视频,学生观看后小组讨论,小组代表作答,教师总结。

2、自主阅读,学习欧洲西部的气候。

(1)提问: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欧洲西部有哪些气候类型?哪种气候分布最广?

(2)提问:温带海洋性气候有什么特点那?

(3)提问: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3、合作探究,总结欧洲西部发达的畜牧业的条件,

(1)提问:以上我们了解了欧洲西部发达的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此外,畜牧业之所以发达也与当地人的重视有关,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那欧洲西部国家的农业结构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呢?以什么为主?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

明确:欧洲西部国家的农业结构是畜牧业与种植业相结合,以畜牧业为主。

(2)提问:本区劳动力短缺,而农业还高度发达的原因是什么?要求:教师播放欧洲农业机械化视频,学生观看后并回答,教师总结。

明确: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专门化和社会化。深加工的各种畜产品的附加值远高于种植业,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更高的利润。

(三)巩固提高

学生小组讨论,法国的乳产品生产过程。

(四)总结体会

请学生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五、课后作业

课下收集欧洲旅游胜地等资料,下节课小组交流。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8:非洲——炎热的气候

1.题目:《非洲——炎热的气候》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并作出适当提问;

(2)讲解非洲的气候特点;

(3)配合版图进行讲解

(4)试讲时间约为10分钟。

参考解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⒉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

二、教学重点:

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提问:回顾非洲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地区为热带。

2.教师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非洲的气候。由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提问:为什么说非洲大陆是“热带大陆”?

要求:教师展示非洲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2.提问:非洲的降水有什么特点?

要求:教师展示非洲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读图分析,同桌交流作出回答。

3.提问: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何特点?要求:教师展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分布特征:赤道为对称轴,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

4.提问: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说一说,乞力马扎罗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

要求:学生读乞力马扎罗山自然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教材活动内容。

(三)巩固提高

提问:同是赤道穿过的地区,为什么刚果盆地是热带雨林气候,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为什么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是热带雨林气候,而西部是热带草原气候?

要求: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小组讨论交流,派小组代表发言。

(四)总结体会

请学生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

课下搜集非洲气候相关的资料,下节课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略。

试讲题目9:降水的类型

1.题目:七年级上册《降水的类型》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并作出适当提问;

(2)配合板图进行讲解;

(3)试讲时间约为10分钟。

参考解析:

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条件以及降水的类型。

2.通过观看图片、模型等,提高观察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3.体会降水与生活的关系。

一、教学重点:

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条件以及降水的类型。

二、教学难点:

体会降水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展示图片:中国南方的房顶和中国北方的房顶。

2.提出问题:通过观察鼓励学生回答:中国南方与北方的房顶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引入本节课降水的类型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1、展示视频,分析降水的形成条件

(1)提问:什么是降水?降水需要什么条件?

要求:教师播放小短片“水的一生”,请同学们回答,师生共同总结。

明确: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和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形成降水的条件为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且空气温度降低。

(2)教师追问: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明确:降雨。

2、利用图片,探究降水的类型

(1)提问:请大家回顾上节课中海拔与温度的变化,如果让温度降低,空气分子的运动方向应该是什么?

要求:学生自由发言,师生总结。

明确: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温度降低,空气分子在上升的过程中会使自身气温降低。

(2)要求:教师根据空气上升,展示降水的三种类型示意图,学生小组探究这三种情况下空气分子是如何上升形成降雨的。

引导学生明白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的形成原因。其中地形雨相对难以理解,因此可以采用模型讲解。这样使同学们有一个直观感受,同时可以用备课纸代替高山。

(3)要求:做一做,教师出示“三种类型降雨异同点"的表格请同学们来填写。

图片56.png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扮演不同的降雨类型,并说出各自的特点。

(四)总结体会

请学生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

课下收集降雨其他类型的相关资料,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略。

教资面试高分指南笔记,从穿着礼仪、到结构化、试讲、答辩,让你轻松应对考试,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免费获取↓↓

教资面试学霸笔记.png

报考关注>>2022年教师资格证面试题库

备考冲刺>>历年教资面试真题下载 

教师资格证面试如何快速通关?233网校还原面试情景现场,助你一举攻下“结构化面试+试讲+答辩”三大内容,实战通关!试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