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2023年1月7日-8日进行,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已更新。扫码以下二维码可在线估分,加入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交流微信群,及时获取真题更新信息。
2022下半年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扫码获取↓↓
试讲1:《十一届三中全会》
1.题目:《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内容:详见必修一教材。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教学过程中有师生互动环节
(3)讲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与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一起,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性巨变。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哪位同学知道,这一历史巨变是从哪里起航的?是什么让历史出现了重大转折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环节一:了解背景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出“两个凡是”的内容,教师提问学生你认为“两个凡是”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请学生回答。
2.教师再次提问,破除“两个凡是”的方式是什么?以及揭开此事件序幕的标志是什么?
请学生作答。
环节二:探索内容
教师创设情境并提问:如果你是一位与会代表,针对当时思想上的“两个凡是"、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工作重点,组织上的个人崇拜和冤假错案,你会相应地提出哪些建议呢?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教师请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环节三:探寻意义
教师播放有关三中全会后社会的各方面变化的视频,并提供史料,提问学生:如何理解“伟大的转折”这一含义?
学生结合会议的内容和材料进行探究思考,得出答案。
师生共同总结。
三.巩固练习
在党的历史上,经过了几次转折,其中遵义会议被称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师提问学生两者的转折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从思想纠错,领导地位和历史地位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拓展。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收获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
五、课后作业
联系中国现实生活,谈一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做出的伟大决策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影响。
板书设计:略
试讲2:《文艺复兴运动》
1.题目:《文艺复兴运动》
2.内容:
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
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延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进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3.基本要求:
(1)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
(2)要有小组合作环节;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自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大陆和英国,被认为是新时代的先兆。这个新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新课讲授
1.文艺复兴的背景
教师展示《罗马书》等材料,让学生总结文艺复兴背景。
学生回答:大小似拳头;形状像桃子。
思想上:基督教控制了西欧的思想文化;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本原因);
政治上:资产阶级兴起;
文化上:意大利保留的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
2.文艺复兴的实质
(1)教师提示学生结合课本思考一下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发源地和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
时间: 14 世纪中叶
发源地:意大利;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2)教师提问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什么,并提供《世界史—近代史编》部分材料给学生,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要求: 4人为一小组,在5分钟内完成讨论,得出结论。教师边巡视,边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或者说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3)教师提问:文艺复兴对于欧洲和整个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提供《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和《国际关系史》中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回答: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三)巩固练习
教师呈现了一段对文艺复兴的评述材料,引导讨论该评述是否全面。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制作文艺复兴杰出人物的身份卡,身份卡包含姓名、理念、知名作品。
五、板书设计
略
试讲3:《鸦片走私和林则徐禁烟》
1.题目:《鸦片走私和林则徐禁烟》
2.内容:
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向中国运来呢绒、布匹,但遭到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排斥,严重滞销。
而中国向英国输出的茶叶、生丝等,销路旺盛。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从18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夕,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40多万箱,从中国掠走3亿至4亿银元。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这些都引起统治
阶级中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1838 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 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基本要求:
(1)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
(2)要有小组合作环节;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一) 新课导入——情境导入
PPT展示虎门销烟的图片,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由此导入本节课程。
(二)新课讲授
1.鸦片走私的背景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到19世纪上半期中英两国的社会差异。
学生回答: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教师在PPT展示相关史料补充总结形成以下表格:
(2)教师提问: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而在西方的市场不断的被瓜分后,它将目标放到了东方的大国——中国身上。 那么一开始它采取的方法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学生回答:与中国进行正当贸易,向中国运来呢绒、布匹,但严重滞销。而中国向英国输出的茶叶、生丝等,销路旺盛。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解释“出超”)
教师:也就是说,正当的贸易并没有达到英国的目标,为了扭转时局,一些不法英商进行非法的鸦片贸易,企图用鸦片打开中国国门,以求减少中英正当贸易中的逆差所给英国带来的损失。
2.鸦片走私的危害
(1)教师在PPT展示相关史料。
要求: 4人为一小组,讨论鸦片战争带来的危害。
①史料:中英贸易变化图
学生讨论后回答:中国的大量白银流入英国:从18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夕,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40多万箱,从中国掠走3亿至4亿银元。
教师总结:
危害一:出现“银荒”,白银大量流失。
②史料:士兵长期吸食鸦片后的图片,教师体温,看到此图,有什么样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讨论后回答:吸食鸦片后身体,人的精神受到了摧残,人几乎都废了。
教师总结:危害二:出现“兵弱”。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③展示史料:鸦片走私后清政府的税收情况。
教师提问:此表反映了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税收在不断的增加,人民的生活更难了。
教师总结:危害三:“民苦”,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教师:通过对于鸦片走私危害的分析,不难分析,鸦片走私已经严重触及清政府的利益,那么清政府是怎么处理的呢?
学生回答: 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3.林则徐禁烟
(1)教师提问:林则徐到达广东是如何做的?
学生: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2)教师播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并体会林则徐的爱国之情。
(三)巩固练习
教师播放关于禁毒的纪录片,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鸦片的危害性。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查找资料,思考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五、板书设计
略
试讲4:《鸦片战争》
1.题目:《鸦片战争》
2.内容: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随后直趋天津,威胁清朝政府。道光帝惊慌失措,以“办理不善"为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
在双方谈判过程中,英军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帝下诏对英作战。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接着,英军又占领广州城北的四方炮台。
1841年秋,英军再次北上,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 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年近七旬的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挥旗督战,力竭牺牲。英军溯江而上,攻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朝政府
向侵略者屈服。
鸦片战争中,尽管广大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但是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旧式的刀矛、弓箭、拾枪等武器抵挡不住英军新式的步枪和大炮,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中英 《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制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有提问环节;
(3)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4)根据讲解的需要适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播放《鸦片战争》的片段,并提问学生这是什么电影,顺势导入今天的课程《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环节一:回顾历史
引导学生掌握虎门销烟的基本史实。提问,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出示史料,引导学生明确根本原因是想要打开中国的大门,侵占中国市场。
环节二:阅读教材
学生自主学习并总结出鸦片战争的过程,教师找学生代表回答,并对学生的表述进行总结和点评。
环节三:分组讨论
提出问题:清廷向英国求和之后,英国会白白丧失这个机会吗?他们做了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自主总结《南京条约》的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鸦片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自身知识经验给出结论。最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进一步补充。
三、课堂巩固
教师向学生提问“英国达到它的既定目的了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总结补充。
四、课堂小结
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总结,教师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收获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回顾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相关史实方面进行总结。
请同学们课下思考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略
试讲5:《辛丑条约》
1.题目:《辛丑条约》
2.内容:
《辛丑条约》的签订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关、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园,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购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街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
(2)结合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事件进行讲解;
(3)讲解过程中突出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
(4)根据讲解的需要适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外务部的图片,询问学生:外务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从而引出本课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签订的背景
播放八国联军侵华的视频。
要求:观看视频,回忆上次课关于八国联军侵华的知识点。
提问:八国联军侵华是什么时候发生的?目的是什么?过程如何?结果怎么样?
(二)《辛丑条约》的内容。
学生自主阅读,要求:阅读教材,梳理《辛丑条约》的内容。
请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在PPT上展示《辛丑条约》的内容。
要求:分组逐一讨论《辛丑条约》的影响。
提问:PPT上五条内容,分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请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
总结:《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人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巩固练习
探究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四、课堂小结
向学生询问:“本堂课学习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五、课后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辛丑条约》的内容,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略
试讲6:《南昌起义》
1.题目:《南昌起义》
2.内容:
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并没有把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吓倒、征服。1927 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不久,革命军撤离南昌,南下广东,准备在那里建立根据地。但在途中,革命军遭到失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到湘南。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教学过程中有师生互动环节;
(3)介绍南昌起义的背景和影响;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出示诗歌:“神州大地风雨腥南昌起义破长空。恩来贺龙举红旗,陈毅朱德来转移。湘赣边来了毛泽东,秋收时节起义兴。中国革命何处去?开辟农村根据地。”讲述这首诗歌反映了大革命之后,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活动及其主要领导人物,同学们通过这首诗歌,能够提取到哪些关键信息呢?
学生自主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导:诗歌中反映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历史事件,由此引入课题——《南昌起义》。
二、探究新知
(一)环节一:初探背景
教师展示"南昌起义”图片,提问:诗句中提到"神州大地风雨腥,南昌起义破长空",请大家结合之前学习的国民大革命的知识思考下,为什么说当时神州大地的风雨是腥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二)环节二:探析过程
1.教师播放《南昌起义》纪录片,提问:请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注意思考南昌起义在什么时间爆发的?主要领导人物是谁?在视频播放完毕之后,用自己的话简述南昌起义的经过。
学生观看视频,观看完后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三)环节三:评析意义
教师出示南昌起义的相关内容,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南昌起义的意义有哪些。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1949年,中央确定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三、拓展延伸
请学生口述南昌起义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思考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与国民党进行斗争。
板书设计:略
试讲7:《对外开放》
1.题目:《对外开放》
2.内容:
经济特区的建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 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这一崭新的试验很快取得明显成就。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讲授中国经济特区建立的目的和意义;
(3) 有师生互动;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上课前,教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提问学生:知道歌曲中的老人是谁吗?由此引入新课《对外开放》。
二.设置环节,讲授新知
(一)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和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总结经济特区创办的过程。提问:(合作探究〉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回答思考题:
(1)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
(2)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
请学生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
(二)经济特区的影响
教师播放视频短片,请学生在观看时,思考一个问题:创办经济特区有什么影响?
请学生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
三、概念类比,拓展思维
教师将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1979年4月,在讨论经济特区名称问题时,邓小平说:"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经济特区“特”在哪里?"陕甘宁特区”和“经济特区”又有怎样的异同?
可以从地理位置、性质和作用三个方面比较两种特区的异同。
请学生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
四、课堂小结,深入理解
在下课之前,提问学生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领悟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所带来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学生课后观看纪录片《改革开放40年》。
2课下分组搜集资料,以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1988)、喀什(2010)”(选择其一)为自己调查的对象,用数据史实论证经济特区的作用。
板书设计:略
试讲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题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内容: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一些优秀的思想家在揭露、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开始探索改造社会的方法,德意志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马克思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在报社任职。他关心劳苦大众的疾苦,经常撰文抨击时政,遭到当地政府的迫害。后来,马克思转战于法国和英国等国,继续进行科学理论的研究,同时参加工人团体的活动。恩格斯很早就帮助父亲经营企业,长期在英国工作,对工人生活有深入地了解。
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会,从此开始了长期的合作。他们汲取前人的思想精华,结合工人运动实践,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这一年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
《共产党宣言》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共产党宣言》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作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
《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自发表以来,《共产党宣言》已被翻译成200多种语言文字,出版过1000次以上。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有学生提问环节;
(2)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讲解的需要适当板书。
一、导入新课
通过PPT向学生展示马克思、恩格斯的照片,并提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为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展示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相关资料,提问学生为什么马克思能获此殊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程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环节一:探索根源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1.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概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教师提问: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回答: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虽然经济发展了,但是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政治权利也极其有限,受到资本家的剥削。
2.教师提问通过阅读课文,可以学习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回答: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环节二:《共产党宣言》的诞生
给学生播放《世界历史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电影片段,结合史料,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对《共产党宣言》的诞生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进行讨论,分组进行分享。
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师生共同总结。
三、课堂小结
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教师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收获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相关史实。
四、课后作业
请学生课后收集资料,联系中国实际,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五、板书设计略
试讲9:《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题目:《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2.内容:
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皇帝把帝国的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确立了一
种军事封建制度。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着多个外部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 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早就垂涎东方土地和财富的西欧封建主组建了十字军。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一度灭亡,不久后又复国,但领土大为缩小,国势日渐衰弱。
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1453 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
(2)讲述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和经过;
(3)根据讲解的需要适当板书。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时间、原因和经过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掌握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和经过,以及为了抵御外辱,拜占庭帝国所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增强国家维护国家安全的危机意识,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本领,为维护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教学重难点: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和经过
一、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在经历了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之后,后来却逐渐的衰落和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探讨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是如何灭亡的。
二、探究新知
阅读教材,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经过和曾经采取的措施,即灭亡的时间。
教师进行总结: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1) 7世纪起,阿拉伯人的攻击:
(2)9世纪以后,外部军事势力的进攻;
(3)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的打击;
(4)长期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5)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
曾经采取的措施:1.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确立了一种军事封建制度。2.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时间:1453 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
三、课堂小结
向学生询问: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四、课后作业
课后收集资料,整理罗马帝国衰亡的历程。
五、板书设计:略
试讲10:《霸权主义与强权冲突》
1.题目:《霸权主义与强权冲突》
2.内容: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2003 年,美国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分析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的原因;
(3)面对霸权主义中国如何去做;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巴以冲突的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冷战过后世界并未平静,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 冲突频发? "由此导入本课。
二、探究新知
(一)环节一:初探背景
提问:冷战之后国家世界就真的归于平静了吗?有什么原因在影响世界和平?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冷战结束后,两极对立局面消失,世界由两极格局演变为美国一家独大,美国为了推行自己的霸权主义,无端干预各国内政,无视联合国条约;美国的霸权主义是世界动乱的重要原因。
(2)除了霸权主义之外,民族间的矛盾,宗教矛盾也是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原因,资源的抢夺 尤其是石油资源的争夺,以及恐怖主义的兴起也是原因之一。
(二)环节二:探析过程桐歌照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PPT给出的资料,找出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学生总结材料,回答问题之后,教师总结。
1999年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对南斯拉夫进行轰炸,中国南斯拉夫大使馆也遭受轰炸。红师
2003年美国借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悍然派兵出击伊拉克,并占领伊拉克。
2001年恐怖分子驾驶~飞机撞击美国世贸大厦,五角大楼,后被称为*9.11 事件"
中国新疆,西藏地区分裂活动,中国台独势力猖獗。
(三)环节三:评析影响
教师展示历史学者对于霸权主义的评价的视频,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小组讨论10分钟,回答”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会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在这种世界局势下应该怎么做?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1,首先霸权主义会影响世界和平安定,使得世界处于无序状态,严重可以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其次霸权主义无视其他国家主权,违背联合国条约要求,危害其他国家的安全;再者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加剧世界不稳定性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利于文化交流。
2.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应加强国防建设,提升综合实力更好的保卫国家安全;其次,中国应该维护联合国的地位,联合其他国家维护世界和平打击恐怖主义;再者,中国应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贫困国家给予帮助,从而树立大国形象。出
三、拓展延伸
观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视频。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下去了解一下9.11事件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