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考后发布,扫码下图二维码,即可实时获取2023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教资初中语文试讲真题:月夜忆舍弟
1.题目: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 10分钟;
(2)体会诗人对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深深的忧虑;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233网校解析】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
多媒体出示明月的图片,学生自由分享与“月”有关的古诗词,教师总结: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杜甫在中秋男佳节也不禁吟起了这首诗,让我们一起走进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同配
1.把握节奏
(1)学生借助工具书,自由、大声地朗读全诗;
(2)跟随音频,师生共同朗读,并总结停顿、重音等。
2.知人论世
提问:初读课文,诗作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要求:学生根据预习资料分享对杜甫的了解,结合写作背景谈感受,教师总结。
明确:作品有着对亲人浓浓的思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此时正值安史之乱,国家动乱,杜甫也不得不与弟弟分散,内心满是痛苦之情。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第一:感受环境之凉
1.提问:诗人此时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诗中是如何进行描写的?
明确:环境凄凉、清冷。诗人通过自己所见“断人行”“清露”所闻“戍鼓”声”雁声”,描写了清冷的秋夜景象,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2.提问: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杜甫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要求:播放相关图片,学生带入情境,体会主人公的心理留t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惦念。
教师总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此时真实的内心写照,是他愁思的体现。
3.提问:想起家乡的月,杜甫可能看到了什么画面?
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理解“月”所承载的乡情
明确:可能看到了家人围坐一起谈笑的画面,可能看到了家乡熟悉的小院·····
4.提问:题目是“月夜”,为何诗人开篇却不写“月夜”?
要求:学生同桌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明确:通过环境的描写,铺垫“月夜”的背景,营造氛围更显内心之痛,为抒情作铺垫。
5.学生代表朗读前两联,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第二:感受情感之真
1.提问:颈联的描写有何妙处?
要求: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分享
明确:——“有”——“无”形成对比,造成强烈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手足分离的无奈,对生死难料的担忧
2.提问:如果你是杜甫,长时间没有亲人的消息,会有怎样的心情?
明确:急切、痛苦、担忧等
3.提问:是什么导致了分散”以及“寄书长不达”?
要求: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畅所欲言。
明确:因为当时通讯不发达,更重要的原因是长年征战导致国家动乱,人民颠沛流离教师
4.提问:明明是“忆舍弟”,为何却写到了战争?
明确: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反映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更具说服力。同时,这也与杜甫现实主义的风格分不开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5.学生齐读后两联,读出无奈、痛苦的语气。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苏
提问:再读诗歌,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要求:教师跟随音乐朗读,学生听并想象,畅所欲言描绘所见画面
明确:我看到了彷徨在戍鼓楼下的杜甫孤独的背影,看到了他思念弟弟而辗转不眠......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学生各抒己见,谈本课收获。教师总结:杜甫由人及家,由家及国,使他浓浓的乡情,深深的思念更显深沉。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阅读《春望》分析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
2.写一封信宽慰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