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教师资格证 > 面试指导 > 面试真题 > 高中面试真题 > 高中历史面试真题

2022下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已更新)

来源:233网校 2022-12-23 09:45:17

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2023年1月7日-8日进行,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已更新。扫码以下二维码可在线估分,加入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交流微信群,及时获取真题更新信息。

2022下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扫码获取↓↓

教师资格证真题

2022下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试讲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题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2.内容: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汉武帝在位期间,多次在全国各地选拔品行好又有才能的人人朝为官。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他提

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3.基本要求:

(1)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

(2)要有小组合作环节;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

通过问题“汉朝之前的儒学境遇如何?”?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整理出汉朝之前儒学的发展脉络,并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儒学在汉武帝时期如何成为正统思想?”由此导入本节课主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新课讲授

1.董仲舒改造儒学的背景

(1)教师播放关于董仲舒改造儒学背景的介绍视频,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董仲舒改造儒学的背景。

学生回答:

①经济上,文景之治后,西汉的经济得到了发展,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②政治上,汉武帝面对王国问题、匈奴问题等,想要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和统治; 

③汉初的“无为”思想已经不再适用于当时的社会情况。

(2)教师总结过渡: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汉武帝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在这样大的历史背景下,董仲舒是如何迎合统治者的

要求,改造儒学的呢?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找到董仲舒是如何改造儒学的。

学生: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教师展示关于董仲舒新儒学的史料,引导学生去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要求: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结合教材讨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及作用,5分钟后派代表发言。(教师巡视解惑)

学生:①思想上的统一:“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维护秩序:“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

教师评价后补充整理: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②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加强君权);③进一步发展儒家的仁政思想(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 (缓和阶级矛盾);④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

师生总结:①以儒学为基础,糅合了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之学。

②具有神学倾向或者神秘主义倾向。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是人格化的神,异于孔孟。

③具有神化皇权和限制皇权的两重性,异于法家。

④侧重于政治思想。

(4)教师过渡:从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充分迎合了汉武帝的政治需要,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并且在汉武帝的帮助下,新儒学成为了当时的正统思想。那么,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3.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新儒学思想的特点去阅读课本,同桌之间讨论新儒学的影响。

师生总结: (1) 积极: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消极: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和思想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唯心主义的成分多,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三)巩固练习

教师在PPT上展示相关的练习题,由学生来完成。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查找资料,思考问题:董仲舒新儒学中含有哪些民本思想?

五、板书设计

试讲2:《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题目:《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2.内容:

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本就想占领中国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因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通过明治维新壮大了国力的日本,趁机出兵朝鲜,且在牙山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民船,于是中日相互宣战。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同月,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以官民英明作战,重创日本舰队。北洋舰队也在作战中遭到重大损失。战后,李鸿章发出“避战保船”命令,北洋海军失去了制海权。1895年2月,日军占领山东半岛,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政府议和,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割让江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日本侵占台湾,台湾人民进行了长期抗争。从1895年5—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占领的坚强意志。

3.基本要求:

(1)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

(2)要有小组合作环节;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李鸿章《复议制造轮船未裁撤折》的片段材料,由洋务运动彻底失败的标志引入甲午中日战争。

(二)新课讲授

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2则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课前导学案,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以及导火线。

学生回答:日本明治维新壮大了日本国力;日本早就想侵占中国,并提出了大陆政策;因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乘机出兵朝鲜。

2.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学生回答:

1894年7月,在牙山口外丰岛袭击清朝运兵船

1894年8月,中日宣战,战争爆发

1894年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退守鸭绿江以北中国境内

1894年9月,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遭到重大损失,失去了制海权

1895年2月,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

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

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2)教师展示《李鸿章与北洋舰队》的部分材料,提问学生中国在中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学生回答:日本备战充分,中国国力不如日本,在战略指挥上也有错误。

(3)教师指导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在10分钟内,讨论多则材料,共同总结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学生进行回答,教师总结。

(三)巩固练习

师生共同探讨从这场战争中获得的启示。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搜集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政府和清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措施,深入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五、板书设计

试讲3:《秦的统一》

1.题目:《秦的统一》

2.内容:详见必修一教材。

3.基本要求:

(1)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并适当板书;

(2)讲述秦朝统一的重要意义;

(3)设计相关教学活动,适时与学生进行互动。

一、导入新课

通过ppt向学生展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句。

提问该诗句是由哪位诗人所写?描述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唐朝李白写的《古风》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提问: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程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环节一:秦国统一的背景

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结合老师给出的关于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史料,进行小组讨论,概括出秦朝统一的时代背景。

教师提问:通过阅读教材,我们可以找出秦朝统一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环节二:秦国统一的过程

教师请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主动去总结秦灭六国的顺序,并进行提问,战国七雄都有哪些国家,秦首先灭亡的是哪个国家?秦灭六国的顺序是?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秦首先灭掉的是韩国,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

教师提问:秦朝是由谁在什么时间完成统一的?

明确: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完成了秦的统一。

环节三:秦统一的意义

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中国历史一秦朝的统一》电影片段,结合史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秦朝统一的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三、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组织学生分享本节学习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课后收集秦朝统一过程中发生的相关史实的资料,了解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发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下节课请学生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略

试讲4:《罗斯福新政》

1.题目:《罗斯福新政》

2.内容:

详见必修二教材。

3.基本要求:

(1)试讲10分钟;

(2)需有师生互动环节;

(3)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4)适当结合板书

一、图片导入

展示经济危机背景下美国的社会现状图片,提问: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

假设学生回答:美国经济危机下的社会现状,到处都是残破萧条的景象。

提问:同学们知道美国最后是通过采取何种措施,才摆脱了经济危机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一《罗斯福新政》。

二、新课教授

环节一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讲述背景。提问:当面对经济危机时,美国政府采取了哪种措施呢?

学生回答,教师简要总结。

提问:这种措施解决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吗?当时的措施对当时的美国造成怎样的影响?

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胡佛政府解决不了经济危机,那么在全国人民的期盼下,胡佛政府势必会被新的政府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谁取代胡佛登上了历史舞台?(罗斯福)

这也就是我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罗斯福当选总统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变现状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的内容。

环节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

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在美国实行新政。罗斯福新政主要是从那几个方面展开的呢?每一方面具体有哪些内容呢?分小组讨论,结合教材内容,每组负责新政一个方面的内容。

请小组代表展示自己总结的内容。教师总结。

提问: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对美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请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内容。

环节三: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评价

结合材料和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有人说新政体现了维护工人的权利,是要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你如何看待新政?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总结。

三、巩固练习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这些,那么现在同学们评价一下罗斯福,罗斯福有什么样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

五、课后作业

课后模仿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尝试以“感动世界人物罗斯福”为题,为罗斯福写一段颁奖词。下节课来我们组织一场颁奖活动,大家展示自己的颁奖词。

板书设计:略

试讲5:《俄国新生政权的巩固》

1.题目:《俄国新生政权的巩固》

2.内容:详见必修二教材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俄国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一、问题导入

提问: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回答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继续追问: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是什么?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渡过难关的?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1.学生自读课文,依据材料中和课文,苏俄在十月革命后又进行什么战争?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

2.分析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背景。

3.提问: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明确: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

提问: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的哪些内容?学生分小组探究。

可以从农业、工业、分配等角度出发。

请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

(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提问:"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你如何理解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三、课堂练习,思维拓展

教师提问:如何从“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角度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呢?

教师提示学生思考问题,要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角度出发,增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四、课堂小结,深入理解

教师问学生这节课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既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道路过渡的正确途径,那么俄国还进行了哪些探索呢?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⒉课余时间阅读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节课交流感想。

板书设计:略

试讲6:《君主立宪制》

1.题目:《君主立宪制》

2.内容:详见必修一教材。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

(2)教学过程要完整;

(3)讲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

(4)适当进行板书。

一、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出示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的名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再贫穷的人也敢在自己的房间中对抗国王的权威,这间房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的千军万马不可进。”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国王的权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新课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环节一:议会王权争斗不休

出示《大宪章》的具体规定,提问:《大宪章》的签订产生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补充。

提问:可以看出詹姆士一世有着怎样的执政理念呢?概括出君主立宪制的背景。

环节二:民主专制此起彼伏

多媒体展示制作好的时间轴,请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标注出时间轴上各个时间点的重大事件。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环节三:意义探寻——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1.教师在多媒体播放“光荣革命”发生的视频片段,请同学概括光荣革命的经过并引导学生理解为何把1688年革命称之为"光荣革命”。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接着展示课本学思之窗中《权利法案》相关条文,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了国王和议会的哪些权力。

明确:《权利法案》取消了国王的军事权﹑财政权、立法权,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3.教师出示《大国崛起》解说词“一个国家崛起,实际是内部力量的延续。1689年前后的英国,人口大量增长,商业和手工工业迅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计民生。”请学生结合解说词思考"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三、巩固练习

教师在课件上出示《权利法案》颁布300周年纪念币图片,并提问学生“王冠在上,权杖被绳索束缚,分别象征什么?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史实。

五、课后作业

请同学搜集英国国王的故事,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板书设计:略

试讲7:《敌后战场》

1.题目:《敌后战场》

2.内容:

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根据地军民依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

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 -半以上的兵力。

在沦陷区,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在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的同时,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中国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的部署、还通过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打击目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随着战役的展开,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称为“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破坏铁路474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此时,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日益增长。1941 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突袭围剩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引发了中共和民主人士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等的抗议。共产

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而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目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建设成效显著。以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开腰大生产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教学过程中有师生互动环节;

(3)介绍主要抗日根据地名称,以及百团大战的主要内容、巩固根据地措施;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电影《地道战》的片段,引导学生感知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的艰难与决心,随后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除了地道战、地雷战还有哪些敌后抗战的方法,这些方法为中国抗战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进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环节一:初探背景

1.提问:抗战初期,共产党与国民党分别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抗战的?

要求: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2.提问:为什么共产党要采取敌后抗战呢?

要求:请同学们观看历史学家对于敌后抗战原因的讲座或者纪录片。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环节二:探析过程

1.教师先展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根据地的地图,引导学生认识主要的抗日根据地的名称以及负责人。

明确: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2教师请学生观看日本人所谓的“三光政策”,感知三光政策的恐怖与日本人对中国、对根据地灭绝人性的屠杀。引导学生思考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为了打破敌人的囚笼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什么措施?这个措施结果怎么样?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教师请学生了解蒋介石在接收到百团大战信息后的态度,以及日本人对国民党的诱降资料(近卫声明),以及了解皖南事变的过程。同桌讨论,提出问题:共产党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解决的?

要求: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环节三:评析意义

结合老师出示的内容,以历史小组为单位,6分钟的时间,思考敌后战场对中国抗战做出什么贡献?

要求: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三、拓展延伸

请学生观看"皖南事变”纪录片,感知国民党对共产党的迫害,对叶挺将军的迫害。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了解一下叶挺将军的个人事迹。

板书设计:略

试讲8:《洋务运动》

1.题目:《洋务运动》

2.内容: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这部分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从19世纪60—90年代,他们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由于财力不足,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其中,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10年之间,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为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还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亊和科技人才,又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设计相关活动探究洋务运动影响。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法。

教师播放电视剧《天仙配》插曲,并展示《耕织图》与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教师提出问题:这些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结构?

学生听歌曲并回答问题:这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教师总结: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特征。自然经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而自然经济必将解体。那么,我国的自然经济是怎样逐步瓦解的?自然经济瓦解对我国经济结构变化有哪些有利因素?

环节二:新课讲授

过渡语:19世纪中期,经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境地。外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动,也启发了部分封建统治者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富国强兵,由此掀起了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概述

教师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总结出洋务运动的时间、目的、代表、指导思想及口号,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填写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空白表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教师总结并出示参考答案。

(2)思考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有什么特征?

第二小组阅读材料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如下。

民用工业的主要特点有:第一,都是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近代化企业。第二,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第三,这些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第三小组:海军

教师出示问题:洋务派共创办了哪几支海军?创办海军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什么目的?

第三小组阅读材料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如下:

洋务派共创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洋务派发展海军同样体现了强兵的目的,这也是清政府对海防态度发生的重大转变。

4.第四小组:教育

教师出示问题:洋务派的教育举措有哪些具体做法?

第四小组阅读材料讨论,师生交流时教师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途径、目的发生了变化,开近代教育先河。

(三)评价洋务运动

过渡语:虽然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但是它对近代中国仍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教师出示相关材料,请学生结合PPT上展示的材料及教材,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讨论该如何评价洋务运动?材料如下: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官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15万匹。卢汉铁路的铁轨不是进口的,而是由汉阳铁厂制造的。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

学生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客观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有:(1)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2)洋务企业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虽然洋务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后局面,但仍被视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下,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洋务企业的创办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作业:课后查阅洋务派代表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传记与日记,如《曾国藩日记》、《李鸿章回忆录》等,具体了解他们发起洋务运动的目的与洋务运动失败后的反思,撰写一篇历史学习小论文。

【板书设计】略

试讲9:《孔子的思想》

1.题目:《孔子的思想》

2.内容:

孔子和早期儒学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需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也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治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敏,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借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看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学“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

(2)明确孔子的思想内容;

(3)根据讲解的需要适当板书。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格言,并提问学生:“谁能告诉大家‘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什么意思?谁还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顺势引入本课。

二、探究新知

环节一:认识孔子

介绍孔子

环节二:孔子的思想

教师进行提问,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学生阅读材料进行回答:仁。

教师进行总结。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教师提问,那么什么是“仁”呢?怎样才能做到“仁”?

学生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提问:除了仁和礼之外,在教学思想上,孔子有什么主张?孔子弟子三千教育的方法一样吗?

学生回答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教师在PPT上展示史学家,儒学家对于孔子的评价的史料。

教师提问:孔子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要求:结合教材,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明确: (1)孔子,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的思想成为儒家的核心思想,并继续传承与发展。

(2)孔子的思想,不仅成为个人的处事准则,更为治理国家提供意见与建议。

(3)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的一部分,几千年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小结

向学生询问:“本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四、课后作业

课后了解一下什么叫做“半部《论语》治天下”。

五、板书设计:略

试讲10:《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1.题目:《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2.内容:

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首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设诸路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其次,分散各级机构的权力,使其互相牵制。在中央,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又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再次,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制定了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这些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因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但“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制度束缚过死,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保守疲沓的政治风气。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讲授宋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措施;

(3)试讲过程中要有师生互动;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开封(东京),史称北宋。那么,在五代十国的(废墟上)基础上建立的北宋,面临着哪些问题呢?宋初统治者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由此引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前代之弊

提问:北宋初年的“时弊”是什么?

要求:阅读宋太祖和宰相赵普的对话,自主思考。

明确: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即藩镇割据;丞相专权;武将拥兵叛乱。

提问:面对武将专权,赵匡胤是怎样做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三、巩固新知

1.提问: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

要求: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明确:

(1)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

(2)守内虚外,强干弱枝;

(3)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4)崇文抑武,文人治国。

⒉提问: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总结体会

学生发言,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

观看王安石变法的纪录片,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板书设计:略

扫码加入教师资格证面试陪考群,你的疑问,在这都能得到解答。

手机扫二维码
加入面试微信群>>
        
         

教师资格证面试如何快速过关?233网校面试至尊班还原面试情景现场,助你一举攻下“结构化面试+试讲+答辩”三大内容!0元领课,先来免费学习>>

备考推荐>>历年教资面试真题下载

面试备考>>教资资格证面试逐字试讲稿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