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下半年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已更新。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2021下半年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历年真题:历年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真题下载:历年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下载>>
一、《多姿的民间色彩》
1.题目:《多姿的民间色彩》
2.内容:
3.基本要求:
(1) 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
(2)设置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了解民间美术色彩的特点;同家照
(3)教学过程中最少设置2个有效提问;
(4)试讲时间10分钟以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知道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强烈对比的手法,了解民间美术特有的装饰风格。
2.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谈论,提高观察能力和鉴赏评述能力。因
3: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魅力,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感受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浓浓情感
二、教学重点:
明确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难点:
具体了解并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并运用美术语言进行鉴赏。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引出;我们外地旅游,那除了浏览景色之外、还会带回一些当地很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比如:食品、工艺品等,但食品会被吃掉,因为不能保存,而那些工艺品却有纪念意义,问在座的同学们去外地都收集了哪些民间工艺品呢?学生回答:惠山泥人、剪纸、风筝、蜡染、小香包、绣花工艺品等。教师指出:这些工艺品非常漂亮,你们说说这些民间工艺品是什么地方吸引你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色彩。以此引出民间色彩的话题,顺势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1.课件出示:广义民间美术和狭义民间美术作品。教师向学生介绍民间艺术的概念: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运用最乡土、最自发的艺术语言,完美的体现了民间百姓意识中最美好的愿望。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民间美术都有哪些种类呢?学生思考
后得出:
(1)民间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及综合材料所制玩具等。
(2)染织刺绣。包括蜡染、印花布、织锦、刺绣。教师
(3)民间服饰。包括民族服装、绣花荷包、鞋垫。
(4)各地剪纸。包括窗花
(5)纸扎灯彩。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司敬照
(6)绘画。版画、年画。.
(7)雕塑。彩塑、小型泥人、木雕、面塑等。
2.多媒体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一组民间美术的作品,提问:
(1)民间美术作品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2)民间美术作品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间美术作品形象古拙、概括、简练,即抓住了形象的主要客观特征,又进行大胆的取舍、夸张、变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雨绿、蓝玉黄等单纯鲜艳的色彩搭配,体现- -种质朴、真挚、热烈的情怀。色彩表现为饱满、艳丽,清新、多施以纯度较高的原色。色彩搭配采用了强对比手法,形成了特有的装饰风格。
3.教师出示库淑兰的剪纸作品《春来了》,请学生分组找一找作品共有多少种颜色,从色彩等角度对作品进行赏析。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总结:作品造型夸张、用色生动。深红色的小马与黑色装束、白色面孔的人物构成画面主体,与黄、绿、蓝、白、红、黑等符号化的不同图案构成了和谐的整体。利用色彩的面积对比和相互呼应,画面中的形象活泼而充满律动感,色彩既稳重又协调,形成了艳丽而不失明快的乡土浪漫风格。
4.教师展示更多民间美术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你能尝试总结民间美术的色彩规律吗?
总结:要点:民间美术中的。 五彩”指的是青、赤、黄、白、黑五色。
(三)分享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从教材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民间美术作品,说一说喜欢它的原因以及这件作品的色彩规律,将自己的观点与全班同学分享,并相互评价各自的观点。
(五)小结拓展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鼓励学习态度,并做情感升华。
有人认为: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民间美术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你同意这种观点么?撰写- -篇短文论述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多姿的民间色彩
种类:剪纸、年画、刺绣、皮影、面具、木偶、玩具、木雕、泥塑
色彩:饱满、艳丽,清新、纯度较高、强对对比
二、《工艺编织》
1.题目:《工艺编织》
田华
2.内容:营照
(1)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有着无穷无尽的自然资源。千百年来,我国古代的居民利用这些资源,用他们的巧手制造了许许多多的工艺性很强的生产、生活用具,其中,编结和编织的生活用具在我国传统的工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为篮、盘、席、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
3.基本要求:
(1)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
(2)设置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工艺编织的种类和艺术特点;
(3)教学过程中最少设置2个有效提问;
(4)试讲时间10分钟以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2.感受各种编织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了解传统的编织艺术的魅力及其美化生活的功能性。
三、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艺术的形式法则,利用编织材料的特性,进行创意、设计和编织。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大屏幕播放庙会老人进行编织蚂蚱的视频,并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这种艺术品,学生回答后,教师语言简单总结视频中是编织艺术,属于中国传统工艺的一种,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板书课题《工艺编织》。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出示各种编织作品图片(颇具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感染力草编金鱼、中国结、麦秸、毛线编的鸟和羊)并讲解中知识点,
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为篮、盘、席、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
(1)编织艺术在现代运用很广泛,且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有编织服装、编织壁挂、与现代材料组合的藤椅,学生从中了解了编织艺术在现代的运用及美化生活的;
(2)织法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统编织品的特色;
(3)色彩丰富,造型多样,材料越来越丰富。
2.教师出示不同的竹编实物发给各组,学生分组观察摸一摸、拆一拆,互相讨论-下:编织的方法有哪些?编织的创作原则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得出:编织方法:编织、包缠、钉串、盘结等;
创作原则是实用、经济、美观、适用。
(三)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柳织品的编织过程,在示范过程中讲解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认真观察,进行总结:盘底、立柱、编织、收边i
(四)学生练习
学生三人为一组创意出发编织一件实用性、艺术性的工艺品。
(1)在作品中要体现出不同的编织方法;
(2)作品大胆,完整。
(3)注意工具剪刀的使用。
教师巡视指导,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再一次指导示范。
五、展示评价
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上台的学生讲解自己制作的过程。
邀请学生互相评价,选出自己认为最漂亮的编织作品,最后教师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的形式来激发每个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形成说、做、讲的课堂氛围。
六、小结拓展
教师以提问学生的方式共同总结本课内容,课下用你学会的基本结编制方法,创作-件编结作品,送给你要祝福的人吧!
板书设计:
工艺编织
分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
步骤:盘底、立柱、编织、收边。
三、《人物头像素描写生》
1.题目:《人物头像素描写生》片段教学
2.内容:
(1) 了解人物头部的基本比例、基本形,头部的透视规律,知道人物脸部五官比例是以“三庭五眼”的规律分布,懂得由于人物头部的基本形以及五官的细微不同产生的人物相貌的差异性。
(2)把握正确的透视关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画出特征鲜明的人物肖像。
3.基本要求:
(1) 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试讲过程和板书体现素描写生的步骤;
(3)教学结构和节奏合理,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头部的基本比例、基本形,头部的透视规律,知道人物脸部五官比例是以“三庭五眼”的规律分布,懂得由于人物头部的基本形以及五官的细微不同产生的人物相貌的差异性。
2通过观察周围脸形、表情,欣赏画家作品等方法,初步学习通过观察并以线造型、明暗造型的不同表现方法,表现人物相貌特征和表情。
3.体验观察、分析不同同学的脸型、表情和性格中的快乐,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
掌握人物头像的基本要素并学习素描写生头像的绘画方法。
三、教学难点:
把握正确的透视关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画出特征鲜明的人物肖像。
四、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入新知
课程开始,教师进行课堂提问: " 我们平时在数学课学习了比值和比例,在生活中是否观察过身边物品的比例?”学生积极寻找身边物品,并举例物品的比值。经过启发和观察后得出结论并发现其中的比例关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探究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人物头像素描写生》。
(二)讲授新知,加强理解
1.感受新知
教师展示名家人物肖像图(例如钱绍武的人物素描系列、安格尔的青年男子肖像、肖惠祥的维族姑娘阿丽亚等)。引导学生发现每幅画的特点:绘画都抓住了人物的内心和神态特征,线条流畅,人物面貌具有特点,易于识别等。
2.深入了解
(1)多媒体展示各种脸型图片,学生了解“申、甲、由、田、用、国、目、风”头部八格,并找出脸型相近的同学,活跃课堂氛围。
(2)接下来讲解肖像速写中最重要的部分一“E 庭五眼, 二目分中”。
三庭:发际线到眉毛一眉毛到鼻底一鼻底到下颌底,这三停长度相等。
五眼:五眼横连是脸宽,两眼之间隔一眼。
二目分中:两只眼睛在头部上下方向的中部。耳朵长度与第二停长度相等。画耳朵必须看鼻子。
3.教师示范
教师对于人物绘画进行初步讲解和示范。在观察人物形象时,第一印象往往是最强烈也是最本质的,它包括人物的外形、五官和精神面貌。提醒学生在作画时要牢牢抓住这一点,对所画人物形象做到心中有数。
具体作画步骤: (1) 用简练的线条起稿,确定头像在画面中的基本位置,注意头、颈、肩的衔接关系以及头发、脸形、颈部的比例位置; (2) 进-步明确五官的比例和特征。深入刻画时,重点突出人物的形象和表情特征,线条要流畅有力,(3)最后,从画面整体效果出发,调整完成。( 教师进行相应板书:线条起稿一确定比例一 明确特征一 整体调整) 。
(三)课堂练习
1.讲解结束后,鼓励学生进行互相写生,通过实践掌握三庭五眼的理论知识以及人物头像的初步画法。
2.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绘画结束后,请学生上台展示作品,自己对所画的肖像作品进行介绍,并请其他同学从线条、造型、比例等方面进行点评,提出意见,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鼓励。在评价作品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人物头像的画法。
五、小结拓展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鼓励学生随时做一些身边的和生活中的人物头像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技能,为以后的创作搜集积累素材。
以线条的方式画一幅自画像,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初步尝试用人物五官练习刻画人物心理。
板书设计
人物头像素描写生
四、《泥塑》
1.题目:《泥塑》
2.内容:
(1)泥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
(2)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3)唐宋时代,泥塑艺术发展到盛期,著名泥塑有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山西太原晋调的宫女等。至清代,泥塑形成南北两著名流派:北方有天津“泥人张”, 南方有无锡惠山泥人,此外,陕西凤翔、河北白沟河、苏州虎丘等地亦为著名的民间泥塑重要产区。
3.基本要求:
(1)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
(2)设置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泥塑的发展、种类和艺术特点;
(3)教学过程中最少设置2个有效提问;
(4)试讲时间10分钟以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泥塑艺术,泥塑的各种材料,不同地方泥塑的风格。
2.通过寻找、收集我国民间泥塑艺术的概况,分析泥塑的不同风格,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欣赏评述能力。
3.欣赏我国各个地方的泥塑艺术品,并能养成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民间泥塑艺术以及泥塑的各种材料。
三、教学难点:
运用美术语言多角度对泥塑作品进行鉴赏评述。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大屏幕播放动画短片,并提出问题;看了这段动画片请大家想一想,这个影片中的角色都是用什么艺术形式塑造的?学生答出:泥巴。这种艺术形式叫做泥塑,它有什么魅力呢?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板书课题《泥塑》。
(二)讲授新知
1.感知华国
请学生结合生活自由阅读课本,思考一下什么是泥塑?泥塑的种类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的泥塑艺术最早可上溯到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泥塑俗称“彩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在民间俗称。 彩塑”、“泥玩”。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我国著名的泥塑有无锡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 陕西凤翔泥塑、淮阳”泥泥狗”、河南浚县”呢咕咕”和老北京泥塑“兔儿爷”等。
2.理解.
多媒体展示著名的泥塑作品,并启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泥塑艺术特色。
(1)无锡惠山泥人:品类丰富,分为粗货、细货两大类。粗货又称耍货,主要以吉祥祈福为题材,采用模具印坯,手工绘彩,其造型夸张,线条简拙,整体丰硕稚胖,彩绘用笔粗放,色彩对比强烈。主要供儿童玩耍。细货是以手捏为主塑造艺术形象
(2)天津“泥人张"彩塑: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天津泥人张作品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敷彩,典雅秀丽。
(3)陕西凤翔泥人:凤翔彩绘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 泥货”。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当地老乡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成为我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3.升华华国际师
PPT分别展示佛教泥塑、宋代彩塑、现代彩塑作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泥塑从古至今有什么变化?现代彩塑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后得出:唐宋时代,泥塑艺术发展到盛期,著名泥塑有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山西太原晋调的宫女等。现代彩塑种类较多,风格独特,装饰性强,形象上更为夸张
(三)分享评价
小组讨论问题:如今的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发达,我们该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泥塑工艺?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小组讨论结果,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结评价的方式对于学习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质性评价,小组讨论结果无论好与坏,都给予鼓励并且进行指导。
五、小结拓展
教师以提问学生的方式共同总结本课内容,课后搜集本地民间泥塑作品的资料、图片或实物并准备好学具,(橡皮泥、自制工具)为下一节制作课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泥塑
题材:人物、动物.
造型夸张、色彩丰富
无锡彩塑、天津泥人张、陕西凤翔彩塑
五、《民间生活的写照—剪纸艺术》
1.题目:《民间生活的写照—剪纸艺术》
2.内容:要点提醒或建议:
(1)这一课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剪纸艺术的含义、剪纸艺术的应用、剪纸艺术的分类和剪纸艺术的技法等;
(2)需要结合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上述知识;
(3)根据这一内容自行设计学生的实践活动;
(4)选择一至二个知识点进行试讲。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
(3)教学过程中设计提问;教师
(4)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板书(板绘 )。
教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的主要特点,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完成一幅剪纸创作作品。
2.通过赏析、实践,掌握简单剪纸的创作技巧,培养动手能力。
3.学生养成热爱民间剪纸艺术,善于观察生活,提高表现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剪纸艺术的基本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比较生动地剪刻出作品。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视频展示1981年的国产剪纸动画短片《南郭先生》,请学生尽情欣赏有趣的剪纸人物及故事,请学生分享你看到的动画片是以什么艺术形式进行表现的?平时你在什么地方还看过这种形式?引出今天的课题《民间生活的写照一剪纸艺术》。.
(二)新知讲解,探索学习
1.教师讲授,初步感知
教师讲解民间艺术剪纸的历史地位:剪纸是流传最广泛、数量最大、地域性最鲜明的艺术形式之一。这一艺术形式从古至今几乎遍及我国城镇乡村,深深地扎根在民间沃土之中。
介绍剪纸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它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引导学生走将剪纸艺术的世界,进- -步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知识,具体分析
请学生欣赏不同题材、不同风格剪法的剪纸作品戏曲窗花" .‘门神"、图腾"等,提出问题:剪纸的表现题材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民间剪纸所表现的内容很广,有流传久远的历史事件,有神话传说,有戏曲人物,有生活中的花草、树木、房屋以及劳动的场面等。
请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剪纸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加强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总结剪纸的生活用途:窗花、边花、窑顶花、图腾和门神等.
请学生再次观看教材图片,说一说课本.上剪纸在色彩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认识剪纸的分类,教师具体边讲解边引导学生欣赏。
单色剪纸:单色剪纸是剪纸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红色、绿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种颜色剪成,主要用于窗花装饰和刺绣的底样,主要有阴刻、阳刻、阴阳结合三种表现手法;
分色剪纸:有的也称为剪贴剪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色剪
纸的组合拼贴,基本.上还是单色剪纸;
染色剪纸:以颜色在刻纸上进行点染色;
套色剪纸:套色剪纸通常以阳刻为主,与点染剪纸相反,进行大面积镂空,给套色留有余地。.
再次提出问题:这些剪纸艺术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1) 构思; (2) 画稿; (3)剪刻。
教师展示两件阴刻与阳刻的剪纸作品,继续引导学生这两张剪纸的剪刻方法.上有什么区别?请学生小组讨论这些作品的技法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阳刻与阴刻。阳刻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减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阴刻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
(三)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如何动手制作剪刻一幅单色剪纸作品。
(1) 确定剪纸题材与构图位置;
(2)勾画具体内容与形象;
(3)选择剪刻方法进行剪刻;
(四)课堂练习、展示评价
1.要求:用剪纸阴刻或阳刻的方式,把自己喜欢动物形象剪刻在8开单色剪纸上。注意剪刀、刻刀的安全使用。
2:练习:对学生在创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指导,并辅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作品;对学生表现较好的也应及时地给予反馈表扬。
3.评价:创作完成后组织学生们展示作品,互相欣赏。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请同学们说一说对其他同学作品的感受;请小作者分享创作过程及方法。教师鼓励全班学生的剪纸作品。
五、教学小结、拓展延伸
请学生说一说本节课所学到的剪纸知识,
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课下请学生把今天的创作分享给爷爷与奶奶,丰富更多的剪纸知识。
板书设计:
民间生活的写照——剪纸艺术
六、《千里江山图》
1.题目:《千里江山图》
2.内容: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在该作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具展翅翱翔之态。
这幅作品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历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千里江山图》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3.基本要求:
(1) 教学过程中至少有2次有效提问;
(2)设置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其艺术特色;
(3)教学过程需要运用多媒体;
(4)试讲时间10分钟以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的形式、风格与流派,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通过初步感知,深入体会,多媒体展示,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
3.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学会欣赏《千里江山图》了解其表现技法、创作背景、形式与风格。
三、教学难点:
理解《千里江山图》的设色特点和青绿山水画的艺术风格。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并提出问题:听到这美妙的古琴声的时候,同学们都联想到了哪些景象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板书课题《千里江山图》。
(二)讲授新知
1.运用多媒体展示《千里江山图》整体面貌,学生初步感知。北宋时期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画学" 为徒,赵佶亲手所教,技艺精进,王希孟十八岁时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千古名画《千里江山图》卷,此外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述,不久就早逝。北宋末期,宋金形成军事对峙之势,北宋的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所以在朝野内外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爱国主义力量。其中,以青年.学生为主流的爱国力量正在崛起,这幅画以描绘景秀河山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2.教师出示《千里江山图》局部,引导学生了解其主要内容。整个来看,《千里江山图》长卷将近12米.展现了北宋时期的江山风貌、自然风光、人文地理、户外生活,画面千山万壑,江河交错,烟波缭绕,场面广阔,景物繁密,富丽堂皇,气象万千。气势雄伟壮丽,气象万千对宋朝山河表达的赞美之情。
3.提出问题:你能分辨出在这幅作品里运用了哪些技法嘛?
组织学生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得出:
(1)大青绿着色,富丽细腻青绿山水的画法: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延绵不绝。江河用墨色勾出水纹,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
腻精致,是青绿山水画中的-幅巨制杰作。
(2)散点透视:丰富的大山大河,布局合理、井然有序。运用了三远构图,疏密之中讲求变化,给人. 咫尺有千里之趣”“咫尺有千里之趣"。
(3)运用了披麻皴和斧劈皴来表现山石的这个肌理纹路,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远处的房子和船只,非常的细致入微。
4.引导学生了解其作品的意义影响。学生继续观察作品,提出问题:你还了解过哪些青绿山水画?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
(三)分享评价
教师通过相关代表作品展示来检验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
(1)什么是青绿山水画?
(2)大、小青绿有何区别?
(3)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与探讨。
教师巡视指导,针对于学生不懂得问题进行解答。
以小组为单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结评价的方式进行质性评价,对完成不很好的小组语言鼓励.
(四)小结拓展
教师以提问学生的方式共同总结本课内容,课下请学生继续了解其他青绿山水画,可以去当地的博物馆进行参观。
板书设计:
千里江山图:
时代背景
画面内容
艺术特色
意义影响
七、《建筑民居》
1.题目:《建筑民居》
2.内容:
民居建筑是中国建筑中最基本的类型。一般而言,民居建筑的实用性要求大于精神性追求。在我国,因疆域辽阔,各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出现了多种风格样式的民居建筑。民居建筑大体可分规整式住宅和自由式住宅两大类。
北方民居多采取中轴对称的四合院或三合院布局,宁静、亲切,有十分理想的室外活动空间,以北京四合院住宅和山西民宅最为典型。北京四合院多坐北朝南,有内、外两院。大门开在东南角。外院横长,-般设有客房、男仆房、厨房和厕所。像这样的北方民居,某些山西商人的大宅其建筑规模和艺术水平都超过了北京。如祁县的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等。
南方炎热多雨,人口密集,住宅紧凑,多楼房。一般以天井为中心,北面列三间楼房,楼下为堂屋,其他为居室,东、南、西是较低矮的房或廊。大门开在前墙。墙面多用白灰粉刷,墙顶
盖以青瓦,色调明朗素雅。宅门装饰有华丽的砖雕,院内和室内的门、窗、梁、柱广泛雕刻人物、花卉、图案等纹饰,只涂素油,于繁丽中显出几分雅致。如云南民居、安徽民居大多采用这种类型。
在福建省南部和广东北部的一些客家人,以族为单位,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如方形和圆形的上楼,其特点是以一圈高可达五层楼的围墙围成。内为中心院,在各层与宅院正门正对的中轴线
;上设有祖堂,是祭祀和举行家族大礼的地方。外圈土墙的厚度可达2米以上,一、二层是厨房或谷仓,对外不开窗,只开凿射孔,
可以架枪射击。三层以上为居室,才开窗户。整体建筑有很强的防御功能。
3:基本要求:
(1)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
(2)设置合理的教学活动,注意师生互动;
(3)教学过程中最少设置2个有效提问;
(4)试讲时间10分钟以内。
敬师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各种传统民居的特征,感受民居建筑的艺术魅力。
2.能从多角度对民居建筑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在体会建筑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各种传统民居的不同特征。
三、教学难点:
能从多角度运用准确的语言去分析传统民居。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班级学生去宏村写生的照片,从学生快乐的回忆中引出宏村的建筑美感其实是中国建筑的冰山一角,建筑的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从而引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出示一组传统民居的图片,让学生把建筑类型与地区进行匹配。学生通过看图,依靠自己的知识储备,基本上能够得出答案。北京有四合院、福建有土楼、内蒙有蒙古包、湘西有干栏式建筑、皖南民居等等。从对图片的感知中,营造欣赏建筑艺术的情境。
2.教师播放视频,视频内容介绍南北方气候和环境差异,挑个别学生对视频内容进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猜测,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是否会对建筑产生影响,得出肯定答案。
3.教师展示福建土楼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从图片对福建土楼展开分析,从图片中学生可以发现:土楼有方形和圆形,其特点是以一圈高可达五层楼的围墙围成。内为中心院,在各层与宅院正门正对的中轴线上设有祖堂,是祭祀和举行家族大礼的地方。外圈土墙的厚度可达2米以上,一、二层是厨房或谷仓,对外不开窗,只开凿射孔,可以架枪射击。教师补充:在福建省南部和广东北部的一些客家人,以族为单位,居住大型集团住宅。三层以上为居室,才开窗户。整体建筑有很强的防御功能。
4.在教师的带领下,掌握分析建筑的方法后,学生分为南方组和北方组,分别对相应地区的建筑进行分析,要求尽量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集思广益。小组讨论后得出答案,挑选小组代表进行分享讨论的结果。教师总结:北方民居多采取中轴对称的四合院或三合院布局,宁静、亲切,有十分理想的室外活动空间,以北京四合院住宅和山西民宅最为典型。南方炎热多雨,人口密集,住宅紧凑,多楼房。一般以天井为中心,墙面多用白灰粉刷,墙顶盖以青瓦,色调明朗素雅。宅门装饰有华丽的砖雕,于繁丽中显出几分雅致。如云南民居、安徽民居大多采用这种类型。教师对学生的分组合作能力予以肯定。
(三)学生练习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民居为对象进行评述稿的书写,PPT展示作业要求,
(1)选择--个自己喜欢的传统民居类型进行评述;
(2)从尽量丰富的层面进行分析,注意条理清晰;
(3)字数在300字左右。
教师巡视指导,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答疑。
(四)展示评价
学生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评述稿,选出最好的在班里进行阅读分享。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结评价的方式全面展示.
学生作品。
五、小结拓展
教师以提问学生的方式共同总结本课内容,课下请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更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略)
八、《寿桃图》
1题目:美术鉴赏:吴昌硕《寿桃图》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
(2)设置合理的教学活动,能深入分析作品;
(3) 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4)试讲时间10分钟以内。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吴昌硕的知识,学生回答相关知识点,教师肯定大家对以前知识掌握的不错,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吴昌硕的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教师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感知
(1)课件出示作品《寿桃图》,同学们感受画面的具体内容,提问:“画面都描绘了哪些内容?”
请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并补充总结知识点。
(2)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作者。
明确:吴昌硕是近代的画家,是近代花鸟画主流的代表人物,开创了雄浑苍劲、色酣墨饱的画风,直接影响其后花鸟画的发展。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富有金石气,融诗书画印于一体。
2.理解
(1)分析《寿桃图》的创作背景。
(2)出示《寿桃图》局部细节图片,请同学结合教材,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学生讨论后回答。
请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并补充总结知识点。
3.升华
出示吴昌硕的其他作品,提问:“你能总结出吴昌硕绘画的什么特点?'
请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并补充总结知识点。
三、欣赏评析
通过刚才一步步的分析,同学们已经对这件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现在请同学们书写这一作品的评述稿,谈谈自己对这件作品的理解,要求层次清楚、条理清晰、用语专业,分析深入。
四、展示评价
赏析结束后邀请同学们上台展示,并自己谈一谈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赏析的?其他同学互相点评,选出‘ 最佳鉴赏者”,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从自评、互评、师评等方面进行展评,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五、小结延伸
请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深层次的分析作品《寿桃图》,深刻感受到画家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课下请同学们再搜集其他现代的中国画作品,下节课互相分享。
板书设计:略
九、《亨利·摩尔雕塑》
1.题目:《亨利·摩尔雕塑》
2.内容:
要点提示:
(1)亨利。摩尔:英国著名雕刻家。他对现代环境中解决雕像与周围空间关系的课题作了很多探究,在雕塑形体.上采用线、洞孔来探索新的空间表现也给我们以启发。
(2)作品以人体为母体,或躺卧或坐立或单人像或群像。有的放在室内、有的放在室外环境中,以草地、原野、园林树木、云彩为陪衬。
(3)在雕塑形体.上采用线、孔洞来探索新的空间表现。
(4)代表作品:《着衣母婴卧像》《国王和王后》等。
3.基本要求:
(1)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
(2)教师带领学生赏析雕塑作品,了解亨利·摩尔的艺术特点;
(3)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多维度的评价方式;
(4)试讲时间10分钟以内。.
教学过程:
一、引人入胜,提问导入
教师上课前与学生互动,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9世纪的雕塑作品,还记得有雕塑家哪些吗?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从而引出课题一《亨利 ·摩尔雕塑》。
二、认识作者,初步感知
1.欣赏感知
大屏幕展示亨利·摩尔视频简介,提问:“你了解亨利·摩尔吗?他有哪些代表作品?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2.深入探究
(1)教师多媒体展示亨利·摩尔的《母与子》,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作品,提问:看到作品的第一感受 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引导学生采用“四步法”进行赏析,明确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步骤。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作品。
(2)多媒体展示亨利,摩尔的《国王和王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采用“四步法”进行赏析这幅雕塑作品?邀请学生大胆发言,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巩固采用“四步法” 进行赏析雕塑作品。
(3)提问:通过欣赏亨利.摩尔的《母与子》《国王和王后》,
我们能总结出亨利.摩尔的艺术基本特征么?
请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并补充总结知识点。
三、分享评价
为学生再展示贾克梅蒂的现代雕塑的作品,并提问:贾克梅蒂的雕塑有什么特点?是否通过亨利。摩尔和其他艺术家的几件作品可以归纳出西方现代雕塑的特征?
请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并补充总结知识点。
四、小结延伸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鼓励学习态度,并做情感升华。欣赏亨利.摩尔的其他作品,用电子相册的方式制作亨利.摩尔的艺术导览小册子。
板书设计:略
十、《南方民居砖雕与北京故宫彩绘装饰》
1.题目:《南方民居砖雕与北京故宫彩绘装饰》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讲解过程中配合板书;
(2)根据本课内容设计导入环节,设置合理的教学活动;
(3)教学过程中最少设置2个有效提问;
(4)试讲时间10分钟以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纪录短片《中国古建筑》,并提出问题:短片中出现的建筑同学们都认识吗?在建筑装饰、材质和艺术特点方面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书写板书课题《南方民居砖雕与北京故宫彩绘装饰》。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中国传统建筑南方传统民居、故宫、天坛等。初步感知整体建筑外形。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雕梁与画栋是中国建筑之美的精髓所在?引出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特点。
2.教师出示浙江东阳民居、徽派建筑、故宫太和殿藻井图片并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3.引导学生观察太和殿的门饰、南方传统民居的门额砖雕,提出问题: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手法都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
请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并补充总结知识点。
4.欣赏故宫建筑彩饰,了解富于节奏感、色彩感的建筑装饰组合。教师讲解:图案装饰一般用在什么地方。
三、学生练习
学生根据分发的拼装古代建筑模型,体会建筑结构。
请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并补充总结知识点。
四、展示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生作品,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结评价的方式全面展示学生作品,对作业完成不太理想的学生进行语言鼓励。
教师总结。
五、小结拓展
教师以提问学生的方式共同总结本课内容,课后布置作业:寻找本地有哪些古建筑,并调查本地传统建筑在建筑组群和装饰上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