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题库看真题
点击查看>>2020年下半年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下半年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1、电动势
1.题目:必修一《电动势》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有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
(3)结合生活实际;
(4) 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一、新课导入
播放体育比赛视频,如跳高、跳水等项目,请学生尝试描述跳了有多高、多远,会发现要想定量的描述必须说距离某:个物体或某个位置有多远。进而引入课题。教师出示例子: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列火车 在平直轨道上行驶它的运动情况; -个木块在斜面上上向下滑动,它的的运动情况。通过三个案例帮助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质点的知识。
二、新课讲授
教师给出情景:
(1)坐在火车中的人望着窗外路旁的树向身后移去;
(2) 地球公转;
(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问题(1):情景中都提及到哪些物体?它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问题(2): 运动或静止是怎样体现的? (让学生分组讨论)
问题(3);: 我们应该怎样去描述物体的运动或静止?(学生讨论,得出需要参考物体的结论,老师总结给出参考系的概念)
问题(4):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是绝对的吗?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通:过改变参考系让学生体会运动或静止的相对性)
问题(5)请学生指出情景中的运动物体及其参考系,并思考“地球自转”中的运动物体及参考系分别是什么?点”
三、巩固练习
可以回归课堂初始的问题,大屏幕出示一些运动的相关数据,比如说高度、距离,由学生参考系;也可以从参考系的概念入手提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判断正误;还可以借助古诗词,让学生从
中找出某个意象的参照物。
四、归纳总结
学生总结课堂收获,老师补充。
五、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找出3句运用到参考系的诗句,并写出其中的运动物体及其参考系。
板书设计:略
2、静电感应
1.题目:必修一《静电感应》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有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
(3)结合生活实际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一、新课导入
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1)梳完头发的梳子能够吸引起碎纸屑; (2)梳头发时,头发飞起; (3) 冬季脱毛衣时出现火花。通过三幅图帮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摩擦起电的知识。并提出问题,除摩擦起电外,还有其他方法能使物体带电吗?进而引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带电体靠近导体,能否使导体带电?
2;带电体会使导体带,上何种性质的电荷?华
3.导体中的电荷时如何分布的?电荷量的多少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猜想:带电体靠近导体会使导体带电;导体不同位置所带电荷的电性有差异,与距离带电体的位置有关系。
思考讨论,设计方案
(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实验部分的内容,思考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讨论过后由学生给出实验设计方案)
参照图9:1=3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两片金属箔片是闭合的。
过程:1手握绝缘棒,把带正电荷的带电体c移近导体A,观察金属箔片的变化;
过程2:手持绝缘柱把导体A和B分开,然后移开C,观察金属箔片的变化;
过程3:让导体A和B接触,再次观察金属箔片的变化。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教师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中:教师进行巡:查指导(搭配适当巡查动作及语言),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箔片的变化,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及时给予学生帮助。,
(四)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带电体C靠近导体A时,金属箔片张开;A、B分开后,移走C,金属箔片的状态没有变化;A、B接触后,看到箔片又闭合了。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带电体C靠近导体A时,金属箔片张开,说明金属箔片带电了,也就是导体带电了; A、B分开后,移走c;金属箔片的状态没有变化,说明导体仍然带电; A、B接触后,看到箔片又闭合了,说明导体又不带电了,也就是带电体C使A、B带上了异种电荷。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 A、B导体带,上怎样的电荷?它们是如何带上电的?学生讨论,老师结合金属微观模型,讲解A、B带电的实质,并给出静电感应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
提出问题:带电体C的电荷量增加时,金属箔片会有怎样的变化?
学生自主实验,并得出结论,培养独立实验的能力。
四、归纳总结
学生总结课堂收获,老师补充。
五、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找出生活中静电感应应用的三个实例,下次课程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静电感应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问题:
猜想:
2、思考讨论,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3、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
3、功率
1.题目:高中《功率》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4)要结合生活实际。
一、新课导入
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找出表示做功快慢的通用表示,引入功率的概念。下列是把同一一个物体提到相同的高度,华台起重机工作的数据记录:
比较三个起重机做功的快慢?
比较1、2,他们做功时间相等,1号做功多,做功比2号快
比较1、3,他们做功相等,3号做功时间少,做功比1号快
如果做功和时间都不相等的情况,如何比较做功快慢?
二、新课讲授
1、功率的定义
类比“速度”、“加速度”概念运用的比值定义法,总结运)
比较单位时间做功多少来衡量做功快慢。
即: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
3、单位:国际单位:瓦特(W)
常用单位:千瓦(KW)
4、功率是标量,功率表示做功过程中能量转换的快慢。
三、巩固练习
计算.上述起重机的功率大小,比较做功快慢
四、小结
教师提问,学生小结。
五、布置作业
思考讨论,运用计算得出的功率是瞬时功率还是平均功率?
功率
1、定义:做功与完成这些功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
3、单位:瓦特(W)、 千瓦(KW)
4、标量
4、重力势能
1.题目:必修二《重力势能》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有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
(3)结合生活实际;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一、新课导入
老师展示起重机提起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提取其中蕴含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提起物体的过程中,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是多少?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重力做功的知识。然后进一
步提问:重力做功的表达式mgh有怎样的含义?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教师给出重力做功的相关数据:
(1)重力做功随高度的变化关系;
(2)重力做功随质量的变化关系。
问题(1):重力做功随高度和质量变化有怎样的变化?(学生独立思考归纳变化特点)
问题(2):这种变化会与哪个物理;量有关系? (学生分析猜想与:重力势能密切相关)
问题(3): 我们能否用mgh来表示这一物理量? (得出重力势能表达式)
问题(4):这个物理量的单位是怎样的? (学 生推导单位)
问题(5): 这个物理量量与重力做功存在怎样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结论: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问题(6):物体沿不同路径重力所做的功,还能用mgh表示它的重力势能吗?(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结论:可以,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重力势能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问题(7): 我们能否用“物体的重力势能为50J”来描述某一物体的重 力势能?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
结论:不可以。重力势能是相对的,由选取的零势能面决定。
三、巩固练习
是估计自己走一层楼重力势能增加了多少?
四、归纳总结
学生总结课堂收获,老师补充。
五、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搜集3个重力势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下次课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重力势能
1、重力势能:
Ep= mgh
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做的功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与路径无关。
3、重力势能的特点
重力势能是相对的,由选取的零势能面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