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常考篇目真题:雷雨【教案模板下载>>】
1.题目:《雷雨》(人教版)
2.内容:
雷雨(节选)
(1)周朴园: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哦。
周朴园:你知道么?
鲁侍萍: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周朴园: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不过也许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姓梅的?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不敢说。
周朴园:哦。
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苦痛)哦!
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2)周朴园:(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周朴园:哦。
鲁侍萍:她现在老了,嫁给了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孩子,境况很不好。
周朴园:你知道她现在在哪儿?
鲁侍萍: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周朴园:什么?她就在这人?此地?
鲁侍萍:恩,就在此地。
周朴园:哦!
鲁侍萍: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周朴园:(连忙)不,不,不用。
(3)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3.基本要求:
(1)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文本。
(2)设置问题,体会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3)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师播放雷雨(课文片段第一幕)的视频,提问学生看了视频有何感受。
看完了这段节选的雷雨片段,同学们都有不同的感想,特别是对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印象,那么他们的性格特点究竟如何呢?我们就进入到课文中继续接着上节课的内容来一起进一步探究。
(二)角色朗读,体会情境
1.分角色朗读。自开头至“周朴园:……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为第一场。
2.其他学生对角色朗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师适时指导。
3.教师范读进行朗读指导。(重点突出重音、语言节奏、情感。)
(三)再读品味,找出矛盾冲突
1.师提问: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如何?侍萍因何遭遗弃并于大年三十的晚上投河?
2.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明确: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了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3.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明确: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惊愕”“惶恐”。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待萍的突然出现,却给他精神上以沉重打击,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4.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之后对侍萍的态度又有了哪些变化呢?
明确:他认出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侍萍,但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炼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侍萍悲愤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试图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了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忘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
(四)生动演绎,升华感悟
请学生分小组,把这几段对话进行创编演绎,派代表进行表演,注意突出人物的表情动作。
(五)小结作业
师进行小结:从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鲁侍萍和周朴园的人物性格特征,那么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欣赏,请同学下课后可以分小组尝试着将后续的剧情进行编排表演,下节课进行演示。
【板书设计】略
拿来主义片段
1.题目:拿来主义(节选)
2.内容: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毫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毫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3.基本要求: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理解作者讽刺的语言特点;
(3)配合课文内容有适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新闻导入
1.出示电视剧《琅琊榜》引进到韩国和《来自星星的你》引入我国的新闻。
2.提问学生:“你们对这种文化引进和输出有什么看法?”
过渡语:“那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对文化的输入和输出又是怎么看的?一起进入今天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教师强调要读出讽刺的语气。
2.请学生思考并与同桌讨论这几段文字主要在论证什么观点。
3.学生会回答出:主要论证什么是真正的拿来主义。
过渡语:“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去论证他的观点的?”
(三)深入研读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去找出作者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第一段中比喻论证方法的使用。
明确:比喻论证,把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把对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分别比作“孱头”“昏蛋”和“废物”,而这三种对待大宅子的人又分别对应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孱头——懦弱无能,不敢面对。昏蛋——不分好坏,全盘否定。废物——不分好坏,全盘接受。
2.学生自主分析第二段中的比喻论证。
明确: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鸦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烟具——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纯粹的糟粕。对应的四种态度:吸收(使用),批判地吸收,作为史料存放,坚决抛弃。【板书:孱头 懦弱无能;鱼翅 精华;鸦片 糟粕;烟具 旧形式;姨太太 纯粹的糟粕】
3.比喻论证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可使语言生动;描摹可使语言形象;反语可使语言辛辣;夸张可使事物在变形中现出真相。这几者结合起来,更能使作者的感情和态度融入语言,从而使语言生动形象,辛辣有力而又意味深长。所有这些都加强了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的讽刺与奚落。化抽象为形象。显示讽刺的魅力。
4.再读课文,带着辛辣讽刺的语气。
5.让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提问学生:“拿来”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明确: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6.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和发言。“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应该是怎样的态度,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拿来主义?”
明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板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学生再次读全文,注意读出讽刺意味。
(四)拓展延伸
1.谈谈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关系。
明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播放相关文化引进与输出的资料。
(五)作业小结
小结:鲁迅的文章往往具有深刻的含义,需要我们细细体味,慢慢咀嚼。
作业:找出鲁迅其他的文章读一读。用比喻论证去写一篇议论文论证你的观点。
板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