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教师资格证 > 面试指导 > 面试真题 > 小学面试真题 > 小学语文面试真题

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小学语文(已更新)

来源:233网校 2022-04-22 07:08:22

2022上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于5月14日、15日进行,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主要有结构化、试讲、答辩三个环节,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内容主要是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片段试讲,2022上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发布

微信扫码预约
获取面试真题>>
中小学教资面试结构化真题及答案

2022上半年小学语文试讲真题及答案

试讲1.邓小平爷爷植树

1.题目:小学语文《邓小平爷爷植树》

2.内容:

1987年4月5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的人群里,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

一个树坑挖好了。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站到了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是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今天,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柏树已经长大了,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3.基本要求:

(1)分析邓小平爷爷的人物形象;

(2)适当的板书设计;

(3)试讲10分钟以内。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听完歌曲之后畅谈歌曲中的“老人”,然后教师总结,引出今天的新课。(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请学生担任小老师讲解,教师强调易错生字。

明确:植(右边“直”里面有三横);休(右边是“木”不是“本”,下面没有小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后自由发言简短描述课文。

明确:(邀请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课文主要讲了1987年,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如今小树已经长大,并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3.再次朗读课文,思考: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天是什么时候?天气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植树时间是1987年4月5日。天气为碧空如洗(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形容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形容天气晴朗)。

(三)深入研读

1.朗读课文并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找出文中描写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句子,并思考课文中的邓小平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教材原文回答?(板书:邓小平)

明确:

①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

这句话主要运用细节描写,“兴致勃勃”写出了邓小平爷爷的植树兴致很高,“满是汗珠”写出了83岁的邓小平爷爷因为年迈仍旧坚持植树的辛苦,“仍不肯休息”彰显了革命领袖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品质。(板书:求真务实)

②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站到了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是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这句话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精心地挑选”“小心地移入”“挥”“仔细看看”“连声说”“扶正”这些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邓小平爷爷在植树过程当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反映出他对小树的爱护,连说两声“不行”,体现了他对待植树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板书:一丝不苟、严肃认真)

③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柏树”比做“战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柏树们被种植得很好。此外,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也写出了他内心的喜悦。其实这些小树苗也象征着当代青年,邓爷爷希望当代青年也能像小树苗一样,在国家的精心照顾下,茁壮成长,小树苗寄托了他美好的希冀。

2.全班齐读课文,结合现实生活,谈一谈你从邓小平爷爷身上学到了什么?

明确:学习邓小平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强化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板书: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3.默读课文最后一段,和同桌讨论为什么邓爷爷亲手种的树成了“美丽的风景”。

明确:一方面因为树长得茂盛、漂亮,一方面也指这棵树是邓爷爷种的,邓爷爷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后来也有很多人去种树。

(四)拓展延伸

学生畅谈自己对“植树节”的了解。

明确: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组织这种活动,意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成为环保小战士。

(五)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课文通过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赞颂了邓小平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及一丝不苟的精神。同时强化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作业:写一条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板书设计】略

试讲2.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1题目:雷锋叔,你在哪里

2.内容:

沿着长长的小溪,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小溪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抱着迷路的孩子,

冒着蒙蒙的细雨。

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

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顺着弯弯的小路,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小路说:

昨天,

他曾路过这里,

背着年迈的大娘,

踏着路上的荆棘。

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

就是他酒下的汗滴。

乘着温暖的春风,

我们四处寻觅。

啊,终于找到了--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

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3.基本要求:

(1)结合课文内容,寻找“雷锋的足迹”

(2)引导学生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

(3)适当的板书设计。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与同学进行交谈: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呢?有的同学说因为雷锋叔叔是个乐于助人的人,我们要向他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那同学们知道哪些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事迹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板书标题】

(二)初读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注意字句停顿,解决文章生字词。

重点:锋、冒、暖等12个生字词。

2.请同学们齐读全文,谁能说说诗歌的前两节讲到雷锋叔叔干什么?

明确:在雨中抱着迷路的孩子。

3.想想从文章的三、四节,你知道了哪些消息?

明确:弯弯的小路、年迈的大娘、晶莹的露珠;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

(三)深入研读

1.女生读第三节,男生读第四节,并思考,雷锋叔叔背着大娘会不会累?文中哪里能体现出来?

明确:累,因为雷锋叔叔洒下了汗水。

2.雷锋叔叔背着大娘如此辛苦,他为什么要背着大娘呢?

明确:雷锋叔叔热爱他人、乐于助人。【板书:乐于助人】

3.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总结,在文中雷锋叔叔做了哪些能体现“爱心”的事呢?

明确:雨天抱着迷路的孩子,荆棘路上背大娘。【板书:孩子、大娘】

4.老师把文章最后两句读一遍,同学们想想文章的“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体现了雷锋叔叔怎样的品质?请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5分钟的讨论吧!

明确:说明了雷锋叔叔在的地方,就会有爱心,体现了雷锋乐于助人的品德,雷锋叔叔是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板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5.我们可以从雷锋叔叔身上学到什么呢?

明确:要乐于奉献、帮助、善待他人。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全文。

2.请同学们带着对雷锋叔叔敬爱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男生1、3、5节,女生2、4节。

(五)小结作业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助人为乐的雷锋事迹,在生活当中,我们可以是否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帮助他人呢?

作业: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节,试着画下来,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略

试讲3:荷花

1.题目:荷花

2.内容: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3.基本要求:

(1)带领同学想象画面,品词析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合理的板书设计。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猜的又快又准!“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今天呢,我们就一起去荷塘欣赏荷花,欣赏一下荷花的美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注意圈画难认或难理解的生字词。

明确:挨挨挤挤、翩翩起舞、仿佛、舞蹈。

2.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都写了荷花的什么?

明确:荷叶、荷花。

(三)深入研读

1.自由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同桌交流:你最欢哪一句?说出理由。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明确: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了大圆盘,感受到了荷叶的绿而大,好像看到青蛙也趴在荷叶上“呱呱呱”。【板书:荷叶:大圆盘】

(2)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①你认为这句话哪个字用得好?

明确: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幅画很赏心悦目。“活”字用得好,不仅写出了荷花的美,更写出了作者在欣赏荷花的感受。

②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赏心悦目的画,你来找一找,荷花池有哪些色彩?

明确:绿、白、嫩黄……【板书:荷花:颜色】

2.荷花池的美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描写了荷花哪些姿态?

明确: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3.多媒体出示荷塘荷花的图片,想象一下画面。

明确:婀娜多姿,如临仙境,如梦如幻,活灵活现。【板书:姿态、活灵活现】

(四)拓展延伸

播放乐曲,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

(五)小结作业

小结: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

作业:搜集描写荷花的诗句,下节课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荷花

荷叶:大圆盘

荷花:颜色

姿态、活灵活现

试讲4:燕子

1.题目:三年级《燕子》片段教学

2.内容: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教学生认识"伶""俐"等生字,会写"凑""佛""聚"等生字词;

(3)指导学生认识燕子的形象。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小燕子》的儿歌,学生跟唱,并顺势导入新课。

二、初识生字

1、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明确不认识的生字,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

(2)全班齐读诗歌,熟悉文章内容。

2、学生字

(1)学生分享自己学习生字的方法;

(2)借助PPT出示“伶”“俐”等生字,学生代表读,其他学生点评,老师指导。

三、指导书写

学生读出重点学习的生字,教师组织多种办法进行书写指导。

方法一:教师直接教生字结构及注意事项。

方法二:请学生上台示范书写,老师指导。

方法三∶让学生自由讨论书写生字的注意事项。

四、感知文章

1、提问:文章开篇描写了燕子的哪些部分?这些部分分别是怎样的呢?突出了小燕子怎样的特点?

【明确】燕子羽毛是乌黑的,翅膀是轻快有力的,尾巴像剪刀。突出了小燕子的可爱、活泼。

2、提问:小燕子的还有哪些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确】学生小组合作,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反馈。

3、教师用电脑播放小燕子的相关视频,学生观看,邀请学生自由分享想对小燕子说的话。

4、带入情境,感受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5、全班朗读全文,读出对燕子的赞美之情。

五、巩固小结

借助图片,想象画面,背诵前三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略

试讲5.蜜蜂

1.题目:《蜜蜂》

2.内容: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两点整,也就是说,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天都快黑了,我们还没见到其他蜜蜂飞回来。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了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3.基本要求:

(1)试讲10分钟;

(2)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初始,教师发言: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团结劳动是能手,家家住着小门楼,个个开着糖坊铺,日日夜夜忙不休。(打一动物)这是什么呢?(学生答:蜜蜂)同学们喜欢小蜜蜂吗?你们知道蜜蜂有什么大本领吗?《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蜜蜂》这篇课文,看蜜蜂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跟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找准字音;利用工具书以及课本注释,自行了解生字词,熟练掌握“试、验、证”生字等。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反馈。

⒉.提问: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他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试验,最后发现20只蜜蜂有15只都准确无误地飞回了家,这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我”想做个什么试验?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

2.明确:试验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因为他“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⒉提问:“听说”是听别人说的,不是自己亲手验证的。所以他决定要自己做试验。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明确:认真读完第一自然段,既知道了他做试验的原因,又可以看出法布尔不轻信盲从、求实的科学态度间推题

3.提问:为什么是试验,不是实验?

明确:

试验:为考察某事物的效果或性能,先在实验室或较小的范围内试用或试做。

实验:为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活动。

4.提问:作者是怎样试验的?分为几个步骤?

明确:“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便于观察;"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为了更好地与其他蜜蜂区分;"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掌握蜜蜂飞回的时间;"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路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

5.提问:能不能去掉其中一个环节?从试验的步骤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不能去掉任何一个环节,这些做法都是必须的。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严谨的人。

6.提问:蜜蜂被放出后,法布尔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

明确:“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感受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7.提问:找一找有几只蜜蜂回到家?用了多少时间?

明确:两只蜜蜂回到了家,用了四十分钟的时间。

8.提问:既然已经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是否就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呢?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还不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

9.提问:为什么作者能肯定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呢?

明确:A一直在袋子里,看不到路,无法识记。

10.指导朗读:带着赞美、肯定的语气朗读课文。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提问:这体现了法布尔的什么精神?

明确: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请学生各抒己见,谈谈学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感受,教师补充。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了解法布尔,课外阅读他的《昆虫记》,下次课分享。

⒉说说你最喜欢观察什么?为什么?和父母交流心得。

板书设计:略

试讲6.开满鲜花的小路

1.题目:二年级《开满鲜花的小路》

2.内容:

邮递员黄狗在门口喊:“鼹鼠先生,您的包裹单!”

原来,长劲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

鼹鼠先生赶紧骑着摩托车,到邮局去领包裹。他回家后打开包裹,看见一堆小颗粒,可认不出是什么东西。

鼹鼠先生拿着包裹,来到松鼠太太家。他问松鼠太太:“长劲鹿大叔寄来一个包裹,请您看看是什么东西?”

松鼠太太拿过来一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原来,包裹破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看来都漏在来时的路上啦!鼹鼠先生很懊丧。

春天来了,鼹鼠先生要去松鼠太太家做客。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鼹鼠先生路过刺猬太太家,正巧,刺猬太太走出门。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

鼹鼠先生回答:“我不知道!”

鼹鼠先生经过狐狸太太家,正巧,狐狸太太走出门。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她奇怪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鼹鼠先生回答:“我不知道!”

鼹鼠先生来到松鼠太太门前。松鼠太太走出门,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

松鼠太太对鼹鼠先生说:“我知道了,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你的是花籽。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认识“邮、递”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啊”,会写“递”等9个字;

(3)要求指导学生理解文意,说出美丽的礼物是什么,引导学生说说他们认为的美好的礼物是什么?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小路”,指名读词。

2.(出示开满鲜花的小路图片)这是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强调“的”读轻声。齐读课题,读出小路的美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开满鲜花的小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同桌互相认读双横线里的生字,检查字音。

(三)出示生字卡片,小老师教读时强调“漏、礼”是边音,“丧、籽”是平舌音,“懊、啊”是零声母音节,“堆”的韵母是“ui”而不是“ei”。开火车读,去拼音齐读。

(四)认读生词。

1.认读“邮局”“邮递员”“寄包裹”“领包裹”“包裹单”

(1)结合生活实际,介绍邮局的作用、邮递员的职责,读词“邮递员、邮局”。

(2)看图片理解“包裹”,读词“包裹”。

(3)人们可以到邮局将包裹寄出去,这就是“寄包裹”,读词“寄包裹”。也可以到邮局领取包裹,这就是“领包裹”,读词“领包裹”。领取包裹时,得出示“包裹单”,出示“包裹单”的图片,读词“包裹单”。

2.指名读,全班齐读“一个包裹”“一堆小颗粒”“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强调数量词的使用要准确。

3.开火车读词语。

4.读准多音字“啊”。

(1)出示句子: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强调“啊”在这句话里读四声。

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2)出示句子:多美啊!真美啊!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强调“啊”在句末词尾,这时的“啊”读轻声。

5.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提问:邮递员黄狗给鼹鼠先生送包裹单了,他会怎么喊?

要求: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明确:喊得很响亮。(点名学生读句子)

2.教师指导学生读句子,感受黄狗先生的礼貌。

(二)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提问:鼹鼠先生多么想知道包裹里是什么呀,他知道了吗?

明确:不知道。

2.提问:从哪读出来的?

要求: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

明确:从文中“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原来,包裹破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这里看出来的。

3.教师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一心想知道答案,却落了个空,鼹鼠先生该多失望啊,这就是“懊丧”。(读词“懊丧”)指导读第五自然段。

(三)借助板书,说说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

提问:哪位同学能跟我们说一说第一至第五自然段的内容?

要求:引导学生借助板书说内容

明确:邮递员黄狗为鼹鼠先生送来了长颈鹿大叔寄来的包裹单。鼹鼠先生不认识包裹单里的小颗粒,于是去问松鼠太太,结果发现包裹破了,小颗粒漏在了来时的路上。松鼠先生很懊丧。

四、指导写字,发现规律

(一)认读“递”。

(二)看结构。观察字的结构:半包围结构。

(三)重点指导。范写“递”:“递”字先写“弟”,再写“走之底”。“弟”的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五笔竖折折钩紧贴横中线;“走之底”第二笔写得要短小,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四)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五)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五、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来的呢?怎么会开满鲜花呢?你能找到答案吗?课后继续阅读课文,下节课分享答案。

2.抄写生字并组词

六:板书设计:略

试讲7.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题目:《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内容: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马笼头被一下子拽住了,这才没让马撞上那乘轿子。旁边两头运货的小毛驴正在下坡,脚下不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3、试讲要求:

(1)组织学生讨论这两段分别围绕哪句话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指导学生训练“课间十分钟真快乐”说一段话。

(3)10分钟完成试讲,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导入,老师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并加上引导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走进第五单元,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欣赏了美丽的古代神话,走进了雄伟的赵州桥,了解了名画《清明上河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说说你们在阅读中又看到了什么场景?(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2.老师强调易错字。

(三)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快速阅读三、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1.三、四自然段分别描写的哪里的场景?(街市和桥北头)

2.用一个词语来形成街市?(热闹)

3.热闹的街市上都有什么呢?

4.学生交流,师补充;师引导学生感受画家画技之高超。

5.品析桥北头的场景:看,桥北头到了(出示图片),你能在图片中找出桥北头景色吗?给大家讲解这幅画面。

6.生自由发言,师补充。

7.小组讨论:这两段分别围绕哪句话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街市可真热闹、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总分的写法,好处:文章条分缕析,结构清晰。)

(四)学以致用

1.结合三、四段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就“课间十分钟真快乐”说一段话。

2.生交流发言,师点评。

(五)迁移拓展

1.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

2.解说诵诗: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

名扬中外震国威,惊世之作传万年。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总结完善学生课堂发言,写一写“课间十分钟”的场景。

板书设计:略

试讲8:《大象的耳朵》

1.题目∶二年级《大象的耳朵》片段教学

2.内容: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这一天,大象正在路上慢慢地散步,遇到了小兔子。

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的啊。”

小兔子说:“你看,我的耳朵是竖着的,你的耳朵一定是有病了。”

后来,大象又遇到了小羊。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见到了大象,都要说他的耳朵。

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这样,小虫子就飞不进去了。要是有小虫子飞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套、咦、竖”,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遇;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参考解析:

一、设疑导入,揭示主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知道它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那兔子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和兔子的耳朵有什么区别呢?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大象的耳朵》一起去寻找答案吧。(板书本课主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3分钟自由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结合注释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默读课文,学会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2、提问:大象一开始是怎样做的?最后又是怎样做的?

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中,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明确】刚开始:大象看到小兔子、小羊、小马的耳朵都是竖起来的,开始感到不安。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

3、提问: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要求:邀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最后三段,重点抓住“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教师引导总结。

【明确】大象把耳朵竖起来之后,会有虫子飞进去,大象又头疼又心烦。所以最后又把耳朵放下来了,他觉得人家是人家,自己是自己。

四、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通过读课文,也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略

试讲9:一年级《动物儿歌》

1.题目:《动物儿歌》

2.内容:

qīng  tíng   bàn  kōng  zhǎn  chì   fēi

蜻 蜓 半 空 展 翅 飞,

hú   dié  huā   jiān  zhuō   mí   cáng

蝴 蝶 花 间 捉 迷 藏。

qiū   yǐn   tǔ   lǐ   zào   gōng  diàn

蚯 蚓 土 里 造 宫 殿,

mǎ   yǐ   dì   shàng  yùn   shí  liáng

蚂 蚁 地 上 运 食 粮。

kē   dǒu   chí  zhōng  yóu   de   huān

蝌 蚪 池 中 游 得 欢,

zhī  zhū   fáng  qián   jié  wǎng   máng

蜘 蛛 房 前 结 网 忙。

3.基本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带領学生巩固生字;

(3)合理的板书设计。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23,坐端正,小手放平向前看。同学们上课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这里来,老师在多媒体上给大家展示了一幅图,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有的同学看到了空中飞的蝴蝶仙子,地上爬的蚂蚁小将,还有地里钻的蚯蚓大哥,原来啊它们在美丽的春天趁着万物复苏正在辛勤劳作呢!老师今天就有一首关于这些动物的儿歌,同学们想用儿歌唱出这幅美丽的画面吗?(板书标题)

(二)我会认

1.老师手上有一些动物的卡片,大家能认出来吗?(出示带有汉字和拼音的动物卡片,学生认读)

2.这些动物大家都知道啊,刚才我们也读了卡片,现在大家读一读这首儿歌,能找出读过的动物吗?(学生圈画出“蜻蜓、蝴蝶、蚂蚁”等六种动物)

(三)我会读

1.老师示范读,学生跟读儿歌。

2.猜一猜,读一读,同桌之间互相遮住拼音,认读生字。

3.齐读第一句,思考:我们知道儿歌中有蜻蜓,蜻蜓在做什么呢?它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蜻蜓展翅)

4.自由朗读二、三句,想一想谁又在捉迷藏呢?蚯蚓又在忙着造什么呢?除了造宫殿,我们还能给“造”字组词吗?(出示“迷藏”“造”)

(蝴蝶飞舞;蚯蚓造宫殿、松土;制造、创造)

5.分组朗读儿歌,其他小组评价并思考:蚂蚁小将、蝌蚪宝宝和蜘蛛大叔又在做什么呢?

(蚂蚁搬家、蝌蚪游泳、蜘蛛结网)

6.男女生赛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读的好的同学老师就把这些动物卡片作为奖励送给他。

(四)我会演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儿歌中你最喜欢的动物,模仿他的动作或者声音,看看谁演的更好更传神。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所学的生字和学习到的六种动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结束课堂。

布置作业:学着儿歌中的句子,说说你对其他动物的了解,比如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下节课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略

试讲10:《乡下人家》

1. 题目:《乡下人家》

2. 内容:

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

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 基本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设置小组讨论;

(3)10分钟内完成试讲。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有一位叫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地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读完后交流生字词学习情况。

2.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画上标记。

3.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小组学习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2.小组交流: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之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①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②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③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①“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②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并用朗读来表现。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其他地方,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说给同桌听一听。最后全班自由发言交流。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总结:师生共同总结。

2.作业: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课后再写一个表现乡下美丽的片段。

板书设计:略

试讲11:《大青树下的小学》

1.题目:《大青树下的小学》

2.内容: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

3、试讲要求:

(1)多种方式认识“坝、摔、跤”等生字,会写“绒、装”等生字。

(2)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找到有新鲜感的句子。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坝”“读”等生字,会写“晨”“汉”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文章中的重点段落,抓住关键;字词,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殊之处,提高朗读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从而启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字词,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殊之处。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启发兴趣

教师播放《民族大团结》的视频片段,请同学观看,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视频的感受。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引导,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民族风俗,各族人民相互团结,共同发展,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也与民族相关一一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通全文,识读生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课文大意,不懂的地方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2.教师检查反馈,讲解疑难词语。例如:坝(堤坝) (大坝)。

3.带领学生进行字词朗读比赛,巩固重点字词。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同学们,第1自然段描绘的是什么场景呢?

要求:学生自主朗读,并回答上述问题。

明确:清晨,上学路上,各民族小学生穿着各自民族的特色服装,走向小学。

教师追问:那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民族呢?

要求:学生勾画文中字词。

明确:有汉族,有傣族,有景颇族,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

2.提问:“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两句说明了什么?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本部分,并进行分析。

明确:说明学校中民族众多,各民族服饰各具特色,但大家都爱学习、爱学校、爱老师、爱国家。

3.提问:上课时,教室内和教室外又有哪些不同呢?

要求:学生朗读第2~3,进行思考。

明确:教室内,书声琅琅,非常动听;教室外,非常安静,似乎树、鸟、蝴蝶等也都在听课一样。

4.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提问:为什么外面如此安静,作者想表达什么?

要求:学生相互讨论,自由发言。

明确:说明了课堂内容有趣,课堂知识丰富,教师讲课很精彩,吸引了室外的一切。

教师追问:那在室内的学生又会有何感受?

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本部分,分小组交流。

明确:各民族的学生会感觉很幸福、很自豪。

5.提问:“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让你想到了什么?

要求: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行思考。

明确:这个小学建立在历史悠久的多民族聚集地,说明了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也暗示着民族团结长长久久。

教师追问:这里的省略号,又会省略哪些内容呢,请尝试补充。

要求:学生交流讨论,各抒己见。

明确:曲折的石子道路、古老的房子......

6.提问:课文题目为“大青树下的小学”,学完全文之后,你认为这所小学与我们平常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

要求:学生回顾课文,进行回答。

明确:这是一所多民族共同使用的小学,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同学们团结友爱,认真学习,不分彼此。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提问:你对课文中提到的民族都有哪些了解呢?

要求:播放少数民族介绍的视频,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巩固课文内容。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邀请学生谈谈,学完本课的收获以及感想。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查阅其他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整理并分享。

2.仿写练习,写一写“我的学校”。

板书设计:略

试讲12:《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子》

1.题目《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子》

2.内容:略

3.基本要求:

(1)试讲10分钟。

(2)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内心活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多媒体出示《安徒生童话》,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读过哪些安徒生童话,并总结童话的特点。

教师总结:看来,大家对童话的都很熟悉。童话有着丰富的想象,也有着奇妙的情节。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起感受童话的奇妙!(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解决字词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找准字音;利用工具书以及课本注释,自行解决生字词,熟练掌握“豌""按”等字。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反馈。

(二)梳理脉络

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多媒体出示问题)

豆荚成熟了,里面的五粒豌豆怀着不同的打算和愿望,落到了不同的地方;有的落到( ),结果。有的落到( )的生,结果。有的落到( ),结果只有那个落到的那粒豌豆,顽强地生根、发芽、开花,生病的小女孩看到了,受到鼓舞,渐渐地好起来了。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五粒豌豆在被孩子当作子弹射出去之前,它们分别想去哪里?

要求: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明确:第一粒豌豆——我要飞向广阔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来吧!

第二粒豌豆——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相称!通

第三、四粒豌豆——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第五粒豌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⒉.提问:从五粒豌豆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它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第一二粒是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豆子。第三、四粒是安于现状、骄傲的豆子。

第五粒是随遇而安的豆子。

3.分析重点句子:①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

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整个世界都变黄啦!”

它们说。

提问:"绿”"黄”说明了什么?

明确:"绿”说明豆荚和豌豆都在生长。"黄”说明豆荚成熟了,豌豆也成熟了。

“绿”"黄”间接的说明了豆荚空间的局限,豌豆向往外面的世界。

4.提问:了解了该部分的内容,你又有哪些问题呢?小组为单位,把问题进行整理,并列出清单。

明确:①第二粒豆子说自己将飞进太阳里去,这与它的身份有什么相称的地方吗?

②为什么说“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粒豆子的心情和感受。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提问:如果你是这五粒豆子之一,你想飞到哪里去呢?要求: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导点评。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请学生各抒己见,谈谈学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感受。教师补充。

六、小结与作业

1.将今天所学的内容回去讲给父母。

⒉.放学路上随意观察一种植物,说说它的特点以及你选择观察它的原因,下次上课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略

试讲13:《蝴蝶的家》

1.题目:《蝴蝶的家》

2.内容:

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的消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焦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快,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素洁, 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上的;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焦急。

但是,一位小朋友非常确信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迅速飞回家里去哩!"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人家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松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是它们的家吗花儿自已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焦急了。

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这也未可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里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那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树叶"下面这倒有些说得过去,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雨冲刷得透湿,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

我真为蝴蝶焦急了。

一个女孩对我说: "雨后 ,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它们是那么快乐,那么鲜艳。我想,它们肯定是藏在一个秘密的家里。它们的家肯定漂亮而香甜,不像家雀儿似的,一下雨就飞到人们冒着炊烟的屋檐下避雨。肯定是这样的。”

她的话说得倒是不错,但我却总没见到过下雨时的蝴蝶到底藏在哪里。谁要是能说给我,我就不焦急了。

3.基本要求:

(1)试讲10分钟。

(2)理解作者猜测并寻找蝴蝶的家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参考解析: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那你能说说家代表着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家是温馨的港湾,让我们的心温暖,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停靠等)教师引入:(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那么小蝴蝶躲到哪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跟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找准字音;利用工具书以及课本注释,自行解决生字词,熟练掌握“喧嚷”"吼叫”等。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反馈。

⒉.提问: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课前的学习任务,并想一想: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分为几个任务?分别是什么?

要求: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提问题,分问题,选问题,解问题。)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课文提出了什么问题?

1.提问:请大家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小作者自己提出了哪些问题?

明确:①“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

"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

2.提问:还有这三句,也是问句。作者是在提问吗?

明确:(多媒体出示语句)①这不是难为蝴蝶吗?②怎能容它们藏身呢?③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这三句是反问句。

3.引导学生尝试试着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学生改,教师点评。

(二)课文是怎么提出问题的?

1.提问:想要把问题分类,我们就要再读读这篇课文里的这些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分类?

明确:把前两个问题归为一类,因为写的都是作者对蝴蝶的关心和担忧。

2.提问:这两个问题分别来自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但提问的角度一样吗?为什么?

明确:前两个自然段。不一样,第一自然段主要讲述的是天气的恶劣,第二自然段主要讲的是蝴蝶的柔弱。它们一个是从天气和环境的角度来问,一个是从蝴蝶自身的角度来问。

3.提问:它们有没有相同点?

明确:有,都是在担心蝴蝶。

4.提问:我知道第二组问题划分的理由,它们都是出现在课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仔细看看第二组这几个问题。如果选一两个作为它们的“母问题",你会选哪一个?

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第三个和第六个问题——“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 间歌间

5.提问:小作者问了这么多问题,就是想知道什么呢?生: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

6.提问:仔细读读课文,找一找,在这一部分内容中作者一共问了几个“子问题",猜测了哪几个地方可能是`蝴蝶的家”?

明确:麦田里,松林里,花里,老树干的底面,桥下面,树叶下面…"蝴蝶的家在哪里”是母问题,而猜测蝴蝶的家可能在哪里是子问题。

(三)感悟情感

提问:通过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作者追寻“蝴蝶的家”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表明作者关心蝴蝶、爱惜蝴蝶、疼惜蝴蝶、怜爱蝴蝶、仍为蝴蝶担心。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提问:如果你是一只蝴蝶,你想把家安在哪里呢?要求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导点评。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国

请学生各抒己见,谈谈学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感受,教师补充: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蝴蝶之家》先提出问题,再归纳问题,接着选择问题,最后尝试解决问题,这样的提问式学习方法,我们还可以运用在其他文章的阅读中。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一下你感兴趣的动物生活习性是怎么样的。

2.挑选一两件你的童年趣事,下次课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略

试讲14:纸的发明

1.题目: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

2.内容: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年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千,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纸发明的变化过程;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情感

课堂初始,教师会把搜集到的各种“纸”展示在讲台上,把课前用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纸粘贴而成的课题贴在黑板最醒目的位置,将一个五彩缤纷的“纸”字呈现在学而眼前。教师提问:大家都深深地被纸吸引了,那这些纸是怎样发明来的?是什么时候被发明的?是怎样制造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接下来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梳理一下纸是怎么产生和创造的。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查清词语的含义。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PPT出示生字词,教师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借助开火车读的形式进行检查,并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伟:韦字中间一横稍短,横折钩的横要长、折要短、行笔有力,中间一竖要长。

保:口字要窄小,木字要宽大、一横要长,位置靠上,捺收笔要有力。

欧:右框要窄长、里边点长有力,人字撇稍短、捺要长、收笔要重。

洲:州字首笔是垂点、由轻到重向左下顿笔,其它两点是侧点,第二笔是竖撇,中间竖最短。

2.了解内容

提问: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这句话交代了造纸术的什么信息?

明确:交代了改进造纸术的时间、人物和基础。

2.提问:蔡伦的造纸术是怎样造纸的?

明确:蔡伦造纸的句子:"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生了

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剪碎或切断——捣烂成浆——晒干,几个动词的使用清楚的说明造纸的过程。

3.提问:蔡伦的造纸术能够被流传下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明确:原料易得,价格便宜。

4.提问:说一说造纸术发明及改造的过程。

明确:造纸术发明之前:雕刻或写在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上——西汉时代;用麻造纸,写在麻上——东汉时代;改进造纸术,写在轻便又好用的纸上。

5.提问:造纸术为什么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明确:纸是用来记录文字,传播文化的主要载体。当便宜、耐用、方便使用的纸被发明之后,人们就可以把生活中的经验思想大量地记录下来,装订成册,留给后人学习或者传播到别处,供其他地方的人去学习,这样就加强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提问:请说一说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是中国文明的标志,也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中国人充满了智慧,作为中国人我们自豪!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文内容及情感:本文通过造纸术发明和改进的过程,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造纸术对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搜集资料,查阅一下中国四大发明包含哪些,并且了解其发展过程。

板书设计:略

试讲15:陶罐和铁罐

1.题目:三年级《陶罐和铁罐》片段教学

2.内容:

王的厨柜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得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

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教学生认识“陶、罐、骄、谦”等生字,会写“骄、傲、谦、虚”等汉字;

(3)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把握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4)配合教学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分别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并引导: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下这两位朋友的故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一遍课文,并且标注“陶、罐”等生字;

(2)播放音乐,和着音乐师生共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字

(1)先出示“陶、罐、骄、谦”等生字,学生初步读出生字,教师强调个别生字的读音,如“懦”读nuo。

(2)组织识字游戏,巩固识字效果。

游戏内容:将课文中的生字写在星星形状的卡片上倒扣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上讲台来翻开卡片读准字音点亮星星。

教师相机指导、纠正。

(3)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多媒体展示需要会写的生字表)学生读出重点学习的生字。教师组织多种方法进行书写指导。

四、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读好课文、读好对话的秘诀,就是找到提示语,请大家朗读课文,找出描写神态的词语。

要求:学生自读2~9段,圈画词语,自主体会。

明确:傲慢、轻蔑、恼怒、更加恼怒。

2、提问:文中出现了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请大家练读这些对话,综合神态描写,感受铁罐的性格特点。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铁罐的神态、语言,概括特点。

明确:这是一个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铁罐。

3、提问:铁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陶罐的短处。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对待的呢?

明确:谦虚,不跟铁罐斤斤计较。

4、提问:铁罐说陶罐是个“懦弱的东西",你认为陶罐懦弱吗?为什么?在课文哪些有体现出来呢?

要求:引导学生抓住“争辩”读句子,注意省略号的读法。

明确:这是一个谦虚但并不懦弱的陶罐子;这是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的陶罐子…

5、提问:为什么“陶罐不再理会铁罐”了呢?

明确: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辩;更能体现铁陶罐的蛮横无理,和他说道理也没用。

6、学生代表分角色进行对话练习,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读旁白。

五、巩固小结

请“陶罐,我想对你说”或“铁罐,我想对你”为题,进行口语练习。

六、布置作业

请改写本课童话故事,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略

试讲16:静夜思

1.题日:《静夜思》

2.内容: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3.基本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文章的情感;

(3)合理板书设计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新课

猜谜语,设疑导入: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月亮)出示一组月亮图,问: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看看诗人李白会说什么?【板书课题:静夜思】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扫清字词障碍“霜”“故”,注意诗歌朗读的节奏。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体会诗歌情感。

(三)深入研读

齐读第一句。

1.翻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明确: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2.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明确:比喻,将月光比喻成地上的白霜;冷清。【板书:月光、白霜、冷清】

3.在这样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李白在做什么呢?齐读第二句,尝试翻译。

明确:我不禁抬起头来望着明月,然后低头思念家乡。

4.诗人为什么思念家乡?

明确:孤身在外,孤独。【板书:孤独】

5.师出示多媒体图片,指导学生看图,拓展想象,思考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他会思念家乡的什么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明确:思念家乡的家人、朋友、食物、美景。【板书:思念家乡】

师小结:诗人孤身在外,内心寂寞,看到天上的一轮明月,想到明月此时也在照耀着家乡和亲人,久久难以入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

我们一起来帮帮诗人,帮他给他的家人写一封信。评选出一个写得最好的,给大家分享。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总结升华,师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布置作业:把这首诗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另外搜集其他有关月亮的古诗,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略

试讲17.咏柳

1.题目:《咏柳》

2.内容: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咏柳》)

3.基本要求:

(1)带领学生品味比喻的修辞手法;

(2)示范朗读诗歌;

(3)合理的板书设计。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新课

老师这里有一个有关植物的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下:天南地北都能住,春风给我把辫梳。溪畔湖边搭凉棚,能撒雪花当空舞。没错,谜底就是柳树,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咏柳】

(二)整体感知

1.PPT出示生字,纠正易错字音。

明确:妆zhuāng;绦tāo。

2.播放《咏柳》的配乐朗诵,请学生边听边画出正确的节奏,进行朗读,教师纠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题诗意。

明确:咏柳——歌颂、赞美柳树。

(三)深入研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明确:仿佛看见了满树碧绿的叶子,柳枝婀娜多姿,随风摆动。

2.学生大声朗读诗歌后思考:从哪里感受到了柳树的美?

明确:从“碧玉”和“绿丝绦”感受到的。一棵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碧玉妆扮成的一样,千万柳条好像是绿色的丝绦一样垂下来。表现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板书:碧玉、绿丝绦】

3.分小组赛读诗歌后自主思考:一阵微风吹来,诗人又是如何赞美柳树的?

明确:不知道是谁的巧手裁剪出这些细细的柳叶,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裁剪出来的。表现了春风的动态美,作者把春风写“活”了,把柳叶也写“活”了。【板书:春风、剪刀】

4.同桌交流:诗人运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为什么这么写?

明确:比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把柳树比喻成碧玉和丝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树的颜色和形态。“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喻成剪刀,把春风的动态美展示得淋漓尽致。

拟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一个“妆”字,赋予了柳树人的动作,可以想象到柳树像个爱美的小姑娘,正在装扮自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柳树的美。“不知细叶谁裁出。”用“裁”字写出了春风的动态和柳叶的精致。

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了作者对柳树的喜爱和对春天的赞美。【板书:比喻、拟人、喜爱赞美】

(四)拓展延伸

出示关于春夏秋冬的四幅风景图,邀请学生自由发言,用本节课所使用修辞手法进行描述。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总结升华,师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布置作业: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找找其它描写春天的诗,第二天上课自由分享。

【板书设计】略

同时,也可进入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群,考后及时获取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微信扫二维码
进面试真题群

历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1下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2021年上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下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下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上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7下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6下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6上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对于教资面试报名,你有什么疑问,扫码加入教师资格证面试陪考群,你的疑问,在这都能得到解答。

手机扫二维码
加入面试微信群>>

教师资格证面试如何快速过关?233网校面试至尊班还原面试情景现场,助你一举攻下“结构化面试+试讲+答辩”三大内容!0元领课,先来免费学习>>

成绩关注>>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成绩查询时间

报考关注>>2022下半年教资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