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说课指导>中学教师说课

[初中政治教案]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来源:233网校 2006年7月18日

知识点5换位思考的含义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知识点6换位思考的实质

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相关链接换位思考的步骤

换位思考第一步:如果我是他,我需要……

虽然我们每个人因为性格、经历、观念、爱好、学识等不同,个人的需要也必然会呈现出千差万别,但是大家都是人类中的一员,每个人的需要又有其共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把自己放在对方的角色中来考虑自己的需要从而推断他人的想法,这也是我们了解洞察别人心理的一个入口。

美国心理学家A.N.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七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成一个金字塔的结构。

马斯洛认为,在这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中,只有当低级需要基本满足之后才会在高一层次上有所欲求和需要;而每一时刻最占优势的需要会支配一个人的意识,成为组织行为的核心力量。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人会为了更高的追求而能忍受低级需要的不满足,尤其是在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在精神需要的低层次与高层次的选择上。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我们的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不顾生命的安危……

虽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但人类在精神需要方面渴望友爱与尊重,期望得到接纳和认可,希望达到自我实现是一致的,尤其是对自尊和被他人尊重的渴望更是一切人的共同需要。在这些需要中,对尊重需要的满足程度影响着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程度。

不管是什么人,也不管他嘴上怎么说无所谓,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关注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价值的,我们从心底里期望得到他人的重视、承认、尊重和赞赏。当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就会有一种很好的感觉,心情愉快,充满信心;但倘若这种需要总是遭到他人的忽视、否定甚至有意的剥夺时,我们不仅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还会因缺乏理智而出现攻击性的言行。

所以,卡耐基说:“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别人的欣赏。”

詹姆斯也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换位思考第二步: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

卡对基写了一本享誉世界的书——《人性的弱点》,他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访问和调查,发现人性的弱点在于每个人都希望和喜欢别人肯定、鼓励和赞扬自己,而害怕批评、斥责和抵触他人对自己挑毛病、泼冷水。卡耐基说:“批评、责怪就像家鸽,你放飞后,它们总会回来的。如果你我之间明天要造成一种历经数十年、直到死亡才消失的反感,只要轻轻吐出一句恶毒的评语就行了。”

所以,在开口说话前,我们先问自己:

当我犯了过错时,我希望别人批评我吗?

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原谅。

当我做得不好时,我希望别人嘲笑我吗?

不希望!我希望得到鼓励。

当我遭到挫折时,我希望别人幸灾乐祸吗?

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帮助。

当我情绪低落时,我希望别人冷落我吗?

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安慰。

当我总是听不懂时,我希望别人觉得我烦吗?

不希望!我希望得到耐心。

那么,当人家也处在类似情景时,就做人家希望你做的事吧。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换位思考第三步:如果我是对方,我的做法是……

有时候自己认为是非常正确的观点,在别人眼里未必如此。所以,在考虑问题时,有时不妨先卸下自己的观点,换个角度来思考,你就会了解看待事物的方式其实不止你这一种。

换位思考第四步:我是在对方期望的方式下对他吗?

有一天,一个10岁的男孩去食品店买冰激凌。他坐在桌子旁门售货员:“蛋卷冰激凌多少钱一个?”售货员回答说:“75美分。”男孩开始数他手中的硬币,然后又问小碗儿冰激凌要多少钱。售货员极不耐烦地回答道:“65美分。”男孩买了小碗儿冰激凌,吃完后就走了。当售货员来收空盘子时,她发现盘子里放着10美分的小费。

想想看,这时售货员心里想些什么?这又会对她今后与人交往带来什么影响?

用别人对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小肚鸡肠;

用自认为好的方式对待别人,是自作多情;

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将心比心;

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

为对方着想,这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

(摘自周隽著《心理游戏》)

知识点7为什么要以欣赏的态度待人

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当我们以挑剔的眼光看人时,所获得的往往是讥笑、不满、愤怒和误解;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相关链接学会赞赏他人

爱听表扬的话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喜欢正性刺激,而不喜欢负性刺激。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乐于赞赏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间的愉快度将会大大增加。

有一位心理医生在银行排队取款时,看到前面有一位老先生满面愁苦,这位心理医生暗想,我要让他开朗起来。于是他一边排队一边寻找老先生的优点,终于他看到,老先生虽驼背哈腰,却长着一头漂亮的头发,于是当这位老先生办完事情走到心理医生面前时,心理医生衷心地赞道:“先生,您的头发真漂亮!”老先生一向以一头漂亮的头发而自豪,听到心理医生的赞美非常高兴,顿时面容开朗起来,挺了挺腰,道谢后哼着歌走开了。可见,一句简单的赞美给别人带来了多大的好处。

在一次心理咨询中碰到一位女学生,她因为宿舍中人际关系紧张而苦恼。在宿舍里同学们互不来往,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似乎相互都有戒心,很难知心交谈,宿舍气氛沉闷,她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又不知从何做起。我告诉她:从现在开始,试着夸奖他人,真心赞赏他人的长处,如:“你今天气色很好!”“你的眼睛真亮!”“这件裙子对你再适合不过了!”等等。不久以后,她来告诉我,宿舍的气氛完全变了样,大家相互帮助,彼此关心,在一起时有说有笑,下课后都愿意回宿舍,好像宿舍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

善于赞赏别人常会使一个人具有神奇的力量。如果你对别人说:“大家知道,你很能干。最近有件事我们希望得到你的帮助。”这样一来,他一定会为你分忧,即使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活儿也不会有任何怨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鼓励和赞扬更是不可缺少。“小宝真乖,快把苹果分给小弟弟。”之类的话有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儿子真棒,爸爸为你而自豪。”“妈妈相信你有能力处理好与同学的矛盾。”这些对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非常重要。

赞美他人会使别人愉快,被赞美者的良性回报也会使我们自己感到愉快,从而形成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

当然,夸奖他人并不意味可以毫无顾忌,以下两个原则是要注意的:一是真诚。夸奖别人要出于真心,所夸奖的内容是对方确实具有或即将具有的优良品质和特点,不要让别人感到你言不由衷,另有所图。如夸奖一位身材矮小者长得魁梧恐怕就要出现“拍马屁拍在蹄子上”的情况。二是夸奖的内容应被对方所在意。称赞中年妇女身材苗条,赞扬老年人身体硬朗便很容易引起良好反应,而赞美儿童年轻、青年人牙齿坚硬等却很难有积极效果。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