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说课指导>中学教师说课

《寻隐者不遇》说课设计

来源:233网校 2006年7月20日

教案示例二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6个生字,认读5个生字。

  2.在弄懂词句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是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幻灯(或CAI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引入课题,解释“寻隐者不遇”诗题

  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板书课题。“寻隐者不遇”:隐者,即隐士,隐居山林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读书人不愿做官,便隐居在偏僻的山野。诗题的意思是:去拜访一位隐居的人,没有遇到。

  【作者简介】贾岛(779—843),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曾任长江(今四时省蓬溪县)主薄。他以苦吟著称,“推敲”的典故,就是从他吟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诗句而来。

  二、范读课文

  听准读音和速度。想一想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停顿和重音。

  三、学生自读,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数数有几行几句(四行两句),找出生字,看拼音,认生字,同桌互查。

  2.学生书空练习生字,并组词。说说记生字的方法。教师重点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释义组词。

   2.试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

  二、导读全诗,逐行理解

   1.指名试读,教师指导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精讲。

  先解释难理解的词:童子:未成年的男孩子。这里指隐者的小徒弟。 言:说的意思。 师:师父。童子对隐者的称呼。 只:就。表示肯定的语气。 云深:云雾又多又深。深,多、浓的意思。 处:地方,行踪。

  (适时打开电脑课件)逐句解释诗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松下,指在松树底下。言,说的意思。采,采集。这句的意思是:我寻访隐者,在松树底下碰到了一个孩子,那是他的小徒弟,我问他师父的去向,他说师父采药去了。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只在,就在,肯定的语气。云深,云雾迷蒙。这句的意思是:他就在这座山里,可是由于山上云雾迷蒙,我也不知道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

  三、齐读全诗,整体理解

  教师放朗读录音。学生齐读,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指名把全诗的意思串说一遍。

  四、借助书上的插图或幻灯片,启发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体会诗的意境

  教师小结:这首诗写得有趣、自然。“松下”,是在山林的一棵松树下面,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和环境。“童子”,点明了人物。“松”、“山”、“云深”,寥寥数字,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高林密,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图景。

  点拨:这首诗采用问答体,是通过寻访者向童子打听师父的去向、童子作回答的形式写的。“松下问童子”,这是写问,问了什么话,诗中并没有说,但从童子的回答中,可以推测问了三个问题。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的感情有起有伏。一问“你师父干什么去了?”这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而答非所想,心中有点失望;二问“他到何处采药去了?”反映了诗人寻友不遇急切询问的心情;“只在此山中”,使诗人顿觉会友有望,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三问“他到底在山中的什么地方?”“云深不知处”,这一回答使诗人只落得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五、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1.自由轻声读三遍。齐读三遍,练习背诵,检查效果。

  2.朗读指导:

  诗题“寻隐者不遇”,重音在“不遇”。“松下问童子”这是叙述的语句,要用陈述的语气读出。

  松下 / 问 / 童子,言 / 师 / 采药去。

  只在 / 此山中,云深 / 不知处。

  六、课堂练习

  1.用生字组词。 2.朗读、背诵课文。

板书参考

5 寻隐者不遇

人物

对话

松树下面

你的师傅在家吗?

童子

他采药去(了),

云深(雾大)不知(去向)。

探究活动

  举行一个诗歌表演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诗中两个人的语言、神态、动作,自由发挥,进行表演。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