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目标及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在了解本课教材在单元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把准本课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之后,可以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把握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宁愿”、“各抒已见”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作业。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设想
为落实以上教学目标,较好地解决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小学语文“球体旋转型”阅读教学原理,提出以下教学设想:
1.释题意,定支点,设疑激情。
文章题目是“伟大的友谊”,教师可以从释题入手,直截了当地寻找支到支点——“伟大的”
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①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友谊,朋友间的情谊,这里讲的友谊是伟大的。)
②看到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①谁和谁之间的友谊?②通过什么事情他们之间建立了友谊?③为什么称这种友谊是“伟大的”?)
以上教学环节,运用发现法,从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开始,就向“心轴”接近,点燃思维的第一束火花。学生一般地都可以意识到“伟大的”这一关键问题。“支点”得到确定。
2.理层次,把重点,会意悟情。
通过初读课文,解决几个简单的问题,搭起全文教学的基本框架,开始由“心轴”辐射全文。
学生自读全文后初步解决以下两个问题:①课文写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②课文主要是从生活和事业两个方面写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的。
板书:
生活
马克思 友谊 恩格斯
事业
根据课文结构上的特点,引导学生径奔重点段第四自然段——承上启下过渡段,进一步敲定“伟大的”问题关键,也便于展开对全文的学习,可这样设计:
(1)再自由读课文,看文章中哪一个段落能够既点明这种友谊的内容,又说明友谊的伟大。
(2)投影出示过渡段练习题:
“在生活上,恩格思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①从内容上讲,这一段既写了(),也写了(),既写了恩格思对马克思的(),也写了俩人之间的()。
②这一段与前后段联系紧密,有()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它称作()段,依据这一段,我们可以把全文分成前后()部分。
以上设计将语言文字训练与抓关键问题结合起来,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可以看到文章有分有总,有承上有启下,可写的都是一个主题——朋友间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