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教学理念:本单元是散文单元,学习重点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因此,要从文章的内容着手体会作者创作意图和情感。不但要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要让学生在情感心智上得到启示。
二、单元教学思路:阅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写法和语言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全面涉及它的内容和形式,也可以着重就某一方面作出恰当的评价。并从课文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我与地坛》的教学设计
一、 地位与作用:
《我与地坛》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十一课,也就是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从教材体例的系统上来说,从第一册的“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到第二册的“筛选信息”、“研究探讨”、“分析评价”,是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训练要点,其目的性更突出,也更能适应新世纪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这个方面上来说,《我与地坛》正处在这个训练体系的较高层级上。从单元的安排上来讲,前面已经有了两篇文章对“分析评价”这一训练点进行了铺垫,那么在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上就更需要体现出较强的目标训练意识——需要注意的是,越是到了更高的能力层级,它所要求的综合语文能力更加突出,而不仅仅是一个训练点这么简单。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独到的人生感情及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2、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揣摩语言。
(设计依据: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不但要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要让学生在情感心智上得到启示。)
三、教学重点:
理解地坛和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解开“我(作者)”、地坛、母亲三者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作为残疾人对生命的感悟及对“生与死”的思考。
(设计依据:课文的第一部分更注重“生命”的意义,而第二部分更注重“情感”的意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情感”的理解和思考又回答了对“生命”的疑惑而母亲的“活法”,就解答了自己应该怎样活、怎样面对命运、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这是文章的精髓,也是课文理解上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