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人物
(一)小男孩
人物定位:小说主人公,一个天真善良聪明细心而又寂寞孤独无助的儿童形象。
个性分析:
A、天真——
特点:一切行为都显得那么稚气,与其九岁的年龄相吻合。
表现:妈妈揍他屁股——“手臂笔直地贴在身体两侧,看着妈妈的鼻尖。”
妈妈讨厌他这样子——小男孩便“收拢右脚挺了一下胸晡”
看见妈妈嘴角有油渍——仍然想提醒她
车站见到一只蚂蚁——玩得那样认真。
见到小女孩吃着甜甜的雪糕——流出口水,控制不住自己,买雪糕吃
上楼——反复默念着要跟爸爸说的话
B、善良——
特点:寂寞孤独无助时仍具爱心、亲情
表现:电车上对女孩——见小女孩的妈妈“用手绢擦脸上的汗,又给小孩擦脸上的汗”,便“离开座位站起来”,说,你们坐。
楼道里对爸爸——虽然,爸爸抛弃了他,连每月生活费都不给他,即使找上门,爸爸都不认他,可临离开那坐楼时,依然“边走边叫,爸爸”。
C、聪明细心——
特点:九岁小男孩的调皮、聪慧
表现:上车时人多——他便贴在车门边上,“电车驶进站台的时候他把木片一扔就冲上去了。”“然后他看见了一个空位,就扑过去坐了下来。”
下车时查票——机智地躲过了售票员的检查。
楼下找爸爸——把爸爸住的楼号记得清清楚楚,把妈妈告诉他的话默念一遍又一遍,把和爸爸相关的每一个细节都看得仔仔细细,甚至敲门还是喊门都要动一番脑筋……
人物小结:
可爱的小男孩,因父母离异而落到孤独、无依的地步。爸爸不但连每月生活费都不付给他,即使是找上门,连认都不认,父子亲情完全断绝了。妈妈呢?她把小孩子当成出气筒,把他当作向丈夫要钱的一个工具,最后小男孩钱没要回来竟不能回家,只得露宿街头,成了有爸有妈的一个孤儿,成了父母婚姻的牺牲品。
典型意义:
小男孩的不幸,直接原因来自父母的离异。但根本的还有其社会原因,那就是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未真正得到落实。作者塑造的“小男孩”这一形象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他艺术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痛苦,批判像小男孩的爸妈那不负责的态度,急呼要真正落实我们的《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