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教师说课>中学语文说课

[初中语文教案]窗

来源:233网校 2006年7月21日

(五)理性的思考
1、多媒体展示:假如一位新的病人又住进这间病房,这扇“窗”下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大家发挥想像,续编故事)
生1:他可能会把这个故事讲给新来的病人听,并且告诉他那个自私的人是他自己,以此来赎罪、忏悔。
生2、他不会说这件事,但他会像近窗病人一样每天给新来的病人讲“窗外”的美景。
生3:我觉得他也不会给新来病人讲这件事,因为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害怕新来的病人会像他一样为了占这个床位而加害他。
生4:我认为他一直自责、内疚,病情因此越来越重,在临死之前,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新来的病人,以此来告诫人们不可因一时糊涂而悔恨终身。
师小结:听了大家的发言,我也感触很深,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轻易地去误解、伤害别人,因为有对我们伤害的人也许就是暗中帮助我们的人,我相信大家会把所获得的启示,付之于生活实践中,做一个心胸宽广、品德高尚的人。
2、作者用“窗”作标题,究竟有何用意?(学生讨论交流)
生1:本文故事是围绕来写的。
生2:窗是心灵之窗,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人的内心世界。
生3:两位病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是窗,他们通过“窗”看到外面的世界,我们透过“窗”看到他们的灵魂世界。
师小结:那位心灵纯洁、热爱生命,襟怀坦荡的近窗者,终于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以一种纯正的心态透过窗看到了人间流遍着蓬勃生命力的真美。而那位外心积虑,瞅准时机终于“体面”地占据了他朝思暮想的窗口后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一美一丑,一善一恶两相比较生活中的人们究竟该如何选择生与死,如何面对美与丑,如何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光彩,死而无憾。这一人生哲学中最严肃的问题透过这扇窗不可抗拒地呈现在我们大家面前,值得深思回味。
(六)延伸扩展
1、链接生活(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链接:我们衷心希望文中“另一位病人”能找回自己善良的本性。让我们一起来关心这位病人,建议每位同学写一句话或一段话作为礼物送给他,希望他在我们大家的帮助下也能看到最美的风景,能够好好地生活下去。
2、学生写赠言,读赠言
生1:虽然窗外是一堵墙,一堵光秃秃的墙,但是墙外却是另一个世界,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生命的永恒,在于心灵的美好。只有为心灵插上一双洁白的翅膀,才有可能飞越这堵墙,寻找那一片属栖息地。
生2:闪光的生命在于奉献,生命不可能从自私和狭隘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只有生命弥弥留之际,在生命的每一刻,都在为他人造福,人的生命才是充实而有意义的,做到这些,那就没有了死亡的阴影。没有了剧痛下的惶恐。
生3:打开心灵之窗,常对世界微笑,摆脱心灵束缚,飞越窗外之墙。
3、教师送赠言
给屋子向阳的地方开一扇窗,屋里就不再阴暗潮湿。给心灵向阳的地方开一扇窗,心灵就沐浴在阳光里,不要为生活中的阴暗烦恼。有些时候,快乐真得好简单,只要在心灵向阳的地方开一扇窗就齐了。(学生为教师鼓掌)
4、师小结
我想大家这些话是送给这位病人的,同时也是送给我们在坐的每个人,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与恶是同时存在的。我们并非圣人,生活中我们往往也会迷失自我。所以我们常常需要洗涤心灵、充实心灵、美化心灵!

板书设计
二十 窗

(善良、高尚……)        (自私……)
(无私、热爱生活……)            (冷酷……)
(注:板书随学生思路走,呈灵活式)

三、教学反思:
本人是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课程的改革使得教研工作重心必须下移,教研员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做为教研员我们必须深入一线,走进课堂,与教师们并肩探讨,厂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窗》是我执教的一节全县语文观摩课。
小说的教学,一般活注重的是对三要素和写作特点的分析。由于这篇小说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因此,本人把设计重点放在品析人物形象方面。课堂上我尽量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借助于生活积累,沟通文本,走进文本,与作品融入一体,使学生成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一个参与者。让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人物的命运休戚与共。
整个教学设计,我把落实《标准》的精神做为本节课一切教学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体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思维。引导学生感悟人生,感悟人性的美与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考的启迪。
设计由开始说(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到借助形象思维,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最终落实到写(送赠言)。自始至终注重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精彩的发言,往往使听课教师们始料不及。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潜能,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掘,调动。课堂真正,活了起来。的确,没有不适应教育的学生,只有不适应学生的教育。
本节课还有几个值得探讨问题:
1、课堂能否再放开些,使学生思维不局限于教师设计的思路。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更大程度地把教师“隐藏”起来。
2、本节课教学在教学评价是写作方法点拨上显得有些欠缺。
3、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查找有关泰格特资料,了解他的作品及写作风格。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