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说课指导>中学教师说课

历史教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来源:233网校 2006年8月28日
[学习目标]

1.概括总结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理解并掌握英国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及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2.通过分析维也纳体系确立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正确认识维也纳体系性质及其存在的矛盾,分析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和引发的革命斗争。
3.比较1789年和1848年两次革命中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
5.用共性、个性的原理分析、比较德、意的统一,1861年俄国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6.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辩证地、全面地评价明治维新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和历史影响。
7.注意分析比较西方殖民者的早期殖民活动与工业革命后殖民活动的异同及其原因。

[阶段特征]

本章所涉及的内容是从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到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夕,是世界近代史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是资本主义最后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其统治的时期。因此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同时,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殖民主义宗主国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很尖锐。这些矛盾集中体现在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三大历史潮流上,即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以及民族解放运动。三大潮流中,资产阶级运动是历史的主流。


[重点难点]

1、关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
19世纪初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在欧美地区扩展开来。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转化,手工工场逐渐减少,工厂逐渐增多,工场手工业时期开始向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转变。工业革命造成商品数量上和质量上大幅度的增加和提高,使开拓更大海外市场的活动加强,大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作为附属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是资本主义世界初步形成的标志之一。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从物质上大大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而法国大革命,创立的一系列资本主义的立国原则和革命留下的战斗精神和主要经验,又从政治上和思想上增添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使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更深刻更广泛的开展起来。19世纪20、3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以及1848年欧洲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消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这一时期的革命与改革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结束专制,分享政治的要求。其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其作用打击了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美、俄、德、意、日等国开展起来。俄国为挽救专制统治,俄国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虽有封建残余,但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围
绕奴隶制的存废,美国南北方矛盾尖锐,终于爆发了内战。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废除了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在这一时期,德意志、意大利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统一运动,两国统一的完成,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日本在民族危机、幕府统治危机的背景下,掀起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明治维新,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进入了世界强国行列。这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统治地位,这也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之一。

2、关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也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社会经济前提,工人运动的兴起,社会主义思想的高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思想来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使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逐渐结合起来,1864年第一国际的建立是这种结合的产物。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工业革命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总结,它创造了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和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新经验。但从主导方面看,19世纪中期工人运动的客观历史作用,主要还是资本主义运动的辅助力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3、关于这个时期的国际关系
维也纳会议在形成“欧洲均势”的基础上,确定了19世纪前半期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即维也纳体系。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的建立,表明了欧洲的封建君主们坚决维护封建统治的决心,这一体系在1848年欧洲革命的浪潮中彻底瓦解。这一体系从本质上说是反动的,但它采用的开会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却被继承下来,标志着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这一时期的殖民政策有直接掠夺抢劫变得更注重于商品倾销。而列强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斗争日趋激烈。在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列强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局部性的国际战争不断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克里米亚战争。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使许多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它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秩序,资产阶级按照自
己的意志对世界进行了改造,把殖民地、半殖民地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4、关于民族解放运动
在这一时期,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从19世纪30年代到50、60年代,爆发了一场遍及亚洲的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风暴,成为19世纪的重要历史潮流。比较突出的有伊朗、印度、中国的革命运动。它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体现了亚洲人民争取改变现状的进步的历史要求。

5、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是18世纪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进行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积聚了丰厚的资本,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3)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雇佣劳动力。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的需求。
(5)经过长期的殖民争霸战争,尤其是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6)市场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改进生产技术,生产更多的产品,来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6、工业革命的兴起、发展与影响
(1)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必要前提。英国的海上贸易、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生产技术知识的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基本条件和可能。而英国海内外市场的扩大,又成为工业革命的必然要求。
(2)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结束于19世纪上半期,其标志是以机器生产机器的能力出现。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然后扩展至采矿冶金、交通运输等各行各业的技术革新和机器使用。其间,一些技术熟练的技工起了重要作用。
(3)工业革命的扩展:18世纪末,工业革命向欧美扩展,自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80年代,法、美、德、俄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4)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在各国的统治,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人运动兴起,开始了城市化进程。资本主义国家为抢占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同时,也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


7.英、法、美、德四国工业革命各有何特点?
(1)英国: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最早。18世纪60年代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此后扩展到其他行业,各行业技术革新相互促进。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法国;开始于18世纪末,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个工业国。但由于中小企业、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高利贷资本发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比较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推广比较困难,工业劳动力和工业资本相对缺乏,商品市场也不景气,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
(3)美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比较迅速,发展工业革命的条件得天独厚,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国际环境优越,大量外国移民涌人,提供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新发明创造。
(4)德国:开始于19世纪早期。各部门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纺织、冶金、采煤、农业化学和铁路运输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其工业革命的进程。


8、结合维也纳体系形成时欧洲历史发展趋势,评价维也纳体系
(1)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兴起,无产阶级日益觉悟,各地的民族意识越采越强,民族主义日益兴起,这就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扫除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因素,更多地参与政治:遭受外来压迫的东南欧各国人民希望结束外国统治,取得民族独立;工人阶级希望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2)在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封建君主们企图用18世纪的原则来统治19世纪的欧洲,封建势力得到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得以复辟,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受损,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工人阶级受到双重压迫和剥削,处境更加困难;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大国任意宰割,争取民族权利的运动遭到镇压。维也纳体系是欧洲专制君主们企图采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系;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悬一种历史的反动。在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争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欧洲各国之间战争的频繁程度,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



9.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组成、理论来源和意义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要被社会主义取代。同时还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所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
会主义。
主要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意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10.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意义
历史条件:①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队伍不断壮大,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再度高涨,并逐步走向国际联合。②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经验,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1864年在伦敦成立了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即第一国际。
历史意义: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11.巴黎公社的措施及意义
措施,①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了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②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12.俄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以及与彼得一世的改革的比较
原因:(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农奴制造成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导致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2)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更加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为了挽救统治危机,俄国统治者不得不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相同点;(1)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2)结果都有利于俄国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3)起因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欧的影响。

不同点:(1)性质不同,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性的改革;1861年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2)内容的不同:彼得一世改革鼓励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实际上强化了农奴制度,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是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13、“西进运动”及其评价
美国独立以后,通过赎买、武装颠覆或入侵等手段,使领土迅速扩展。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已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在此期间,许多美国人移居西部,形成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西进运动”。
评价:西进运动,一方面使印第安人遭到血腥屠杀,或被赶往更偏远、荒凉的地区:另一方面,西部的广大地区得到开发,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西进运动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广大西部地区的扩展,符合资本主义整体发展的趋势,应予以肯定。

14.德意志的统一由普鲁士来完成的理由
原因:①普鲁士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②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③民族成份单一,统一决心坚定,④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⑤俾斯麦等领导人推行“铁血政策”,展开灵活的外交活动,具有高超的战略眼光。
当时德意志统一的可能途径还有奥地利领导统一运动或资产阶级自下而上的革命来实现统一。但这两种途径都不可能实现,因为奥地利的实力不如普鲁士,再加上它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矛盾复杂,不利于领导统一运动,而德国资产阶级力量还不足以强大到领导资产阶级革命。

15.德意志和意大利两国统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①都是由一个主要邦国来完成统一;②都是由一个重要人物来组织领导;③都采取了外交和王朝战争相结合的手段,④都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统一,⑤,都要打击一个共同的敌人奥地利;⑥统一后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不同点:①德意志统一是完全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的,而意大利统一除了王朝战争这种形式外,还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武装起义,加里波第领导的志愿军的远征,他们在统一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②由于意大利广大地区处于外国统治下,所以意大利的统一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③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完成是借助了优越的国际环境,如借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中奥地利失败、法国失败的有利时机,收复这两国控制下的意大利部分领土。

16.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
(1)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他们纷纷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
(2)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来越不满。
(3)中下级武士也因自身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不满情绪增强。
(4)1853年美国打开日本的大门,西方列强侵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进一步加强了幕府统治的危机。

17.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和影响
成功原因;(1)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2)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力,推翻了幕府的统治。(3)倒幕派取得政权后,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4)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影响:(1)改变了日本的封建落后状况,使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近代惟一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国家,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3)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日本统治集团大力发展军国主义,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8、亚洲革命风暴时期,世界资本主义的变化和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活动的不同特点以及亚洲、拉丁美洲人民的反殖民斗争的发展状况
变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工业革命,从工场手工业进入了工业化初期。
特点:在此之前,西方国家殖民活动的主要方式是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屠杀殖民地居民和进行奴隶贸易。在此之后,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更广阔的地区开展殖民活动,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状况:在亚洲发生了反殖民反封建性质的“亚洲革命风暴”,显示出了亚洲人民反对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巨大力量。在拉丁美洲爆发了独立运动,一批拉美国家赢得民族独立,改变了拉美的政治格局。

[概念阐释]

1.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工业阶段的过渡。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从社会关系说,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7、18世纪,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明,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准备了条件。随着市场的扩大,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资产阶级为追求利润,广泛采用新技术。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80年代因蒸汽机的发明和采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继英国之后,法美等国也在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起了社会结构和东西
方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2.自由主义

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主流。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学说,最主要的—项内容便是不干涉主义和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这是由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派首先提出的,其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他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市场调节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和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之顺利进行。基于此,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这正好适应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也从根本上否定了以前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同时,自由主义又是一种社会运动,工业资产阶级积极开展自由主义改良运动,以此来削弱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反对当时掌权的土地贵族和金融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


3.西进运动

是美国人民由北美东部向西部地区开发、移居的过程。它始自美国建国后,当初移民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进入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从L9世纪20年代起,移民开始越过密西西比河,进入美国新扩张的地区,40年代,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形成移民的“加利福尼亚热”,19世纪末,西进运动结束。西进运动对美国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一,移民带去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资本主义在美国向宽广方面扩展。第二,西部的广阔地区得到开发。第三,西进运动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第四,西进运动是开拓创新的历程,它铸造了美利坚民族开放的性格,为美国人民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不可否认,美国西进运动的过程也是印第安人遭杀戮、被掠夺的过程,这虽然给西进运动打上了种族压迫的污点,但它的主流仍是人民群众开发了西部经济。

4.铁血政策

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国统一的政策。俾斯麦代表容克贵族(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俾斯麦针对阴碍德国统一的强大的国内外势力而采取的武力统一德国的“铁血政策”,是实现德国统一的强有力的手段,依靠其“铁血政策”,先后发动了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尽管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普鲁士的封建势力及其军国主义传统,但统一毕竟是一个进步的历史事件。

5.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明治维新指1868年日本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明治政权(1868年1月3日,倒幕派以天皇名义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宜告废除幕府制;设立以天皇为首的“三职”政府)而言。广义的“明治维新”是指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过程(一般认为是1853年——1890年)。史学界将1868年的明治维新作为日本近代史的起点。而一般关于明治维新的教学与研究,指的都是广义上的明治维新。


[经典题例]

[例题1]下列各项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表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A、许多工业生产的新发明源于自然科学重大突破
B.交通运输工具革新方面的突破首先出现在美国
C.改良型蒸汽机的发明使工厂应运而生
D.机器的应用是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开端
剖析:此题主要考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对史实的熟练掌握。这道题的A项,不符合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许多发明源于工人技师的经验,而C、D两项则对工厂、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两个概念作了错误的表述。许多学生因为对英国工业革命印象特别深刻,大多数重要发明出现在英国,但不等于说全部出现于英国。19世纪上半期,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在主个方面有重大突破,一是交通运输工具革新方面,二是农业机械方面,三是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方面。故选B项。答案:B

[例题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同一天下午他们打进了一家在桑尔附近的大工厂……工人们捣毁丁价值一万镑的成套机器……他们不只要捣毁这地方的机器,还准备去捣?鲠全英国的机器。
——摘自《兰开厦事件》
材料2我们要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为了避免富者利诱、有权有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普遍选举必能,也唯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的和平,我们坚信它全带来繁荣。
——摘自1843年《全国请愿书》:
材料3所以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义务。工人们似乎已经了解到这一点,因为运动已在英、法、意、德八国都同时活跃起来,并且同时采取了从政治上改组工人的政党的步骤。
——摘自《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当时英国工人斗争处于什么阶段?他们为什么采取这种方式?
(2)材料2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斗争方式有什么新变化?
(3)材料3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斗争方式又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变化?
剖析: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认识,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无产阶级斗争水平、斗争形式发生的变化和提高,体现了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特征。
参考答案:
(1)自发斗争阶段中的“卢德运动”。他们没有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是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错认为贫困的根源是机器。
(2)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要求取得普选权的政治斗争目标。
(3)有组织地进行政治斗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到了新阶段。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