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时间、突出成就、特点;垄断组织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影响。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和帝国主义特征。
3.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时间、评价。
4.《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时间、内容、性质。
5.“亚洲觉醒”的重大事件、性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概况;非洲人民反帝斗争的重大事件。
6.列宁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标志。
7,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参与国、一战的起止时间、导火线、重要战役。
8.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和影响,垄断组织的出现与生产发展之间的关系。
9.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和原因,主要国家帝国主义特征形成的原因。
10.比较日本和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不同,分析形成这种不同点的社会历史原因。
11.分析为什么说一战前夕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
12.从历史、地理、民族等方面分析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阶段特征]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并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垄断组织的形成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列强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随之确立,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掀起新高潮。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有了新发展,第二国际建立,列宁主义诞生。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开始了激烈的争逐和斗争,列强矛盾激化,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重点难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确立了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重工业开始,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以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告终。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从农业社会中脱颖而出,凭借廉价纺织晶横行天下,称霸世界,被誉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德最先开始,它们以新兴钢铁、石油、电气、化工、航空工业震撼了世界。美、德工业经这次变革,远远走在英法前面。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大机器工业,使工场手工业成为过去,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大机器工业内部进行,它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④第一次工业革命打断了农业社会进程,建立了传统工厂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许多工业部门植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但它们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不过是刚刚破土而出的萌芽,如钢铁、煤炭;机械加工等。
2.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19世纪晚期经济发展的三种类型
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各国’开展的状况千差万别,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现实条件,六大帝国主义国
家在19世纪晚期经济发展方面呈现2种类型。一是经济飞速发展的美国和德国。这两个国家在该时期内科技发明的成果都相对较多,又应用及时,资金、资源、市场的条件都较充分,所以发展迅速;二是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下来的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在19世纪中期还处在资本主义各国的最前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较好,海外市场较发达,在机器更新;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扩大投资规模上不够迫切,经济发展的速度仍然比不上美、德两国。三是俄国和日本,相对前面四国、经济基础薄弱是显而易见的两国同时在60年代实现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但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由于两次工业革命在两国几乎都是同时开展起来,所以其工业生产发展的速度都十分迅速。
上述三种类型产生的直接影响是改变了这些国家的力量对比状况,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斗争。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趋势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和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壮大,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出两类不同的趋势。一类是美英法等国,资产阶级民主制较为充分发展。这些国家都经过激烈的资产阶级革命,对以前的旧制度、旧传统,打击和消灭比较彻底,使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得到顺利发展,美、英是典型的两党制国家。法国维护了共和政体,这有效地保持了资本主义政治上的稳定。美国成为托拉斯帝国主义,英国成为殖民帝国主义,法国成为高利贷帝国主义。另一类是封建专制色彩较浓的德、俄、日等国,在政治上较多地保留了旧的封建残余,奉行专制主义和高压政策,这些国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容克地主是帝国政权中主导力量,军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个政治领域。俄国以沙皇专制为特征的整个官僚机构和官吏队伍一直完整保留,成为专制主义政治的中枢。国家政权掌握在沙皇为首的贵族地主手中,对内的专制主义和对外的军国主义是19世纪末俄国政策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极富军事封建性。日本在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的特点,可简单概括为:垄断、专制、侵略三维一体。垄断方式很特殊,在政府扶植下走上垄断之路;专制: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神圣不可侵犯;侵略:以军国主义作为自身发展主要手段是日本的国策,对外侵略表现得十分疯狂。
4.对垄断组织的认识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垄断组织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尽管垄断组织作为独占生产与市场的经济联合体,必然会带采停滞和腐朽的趋势,但它的出现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就客观条件和影响而言,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但有利于劳动生产串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次,从主观动机来看,是为了调节生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实质上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最后,托拉斯等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具有更为有利的条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开始成熟的一个新阶段,也意味着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剥削性和侵略性的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垄断组织之垄断市场、价格,势必降低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垄断组织的形成,意味着加强对劳动人民的掠夺。第二,垄断资本的形成,就是大生产吞噬小生产的结果,其间充满了暴力、欺诈的行为及种种卑鄙丑恶的手法。第三,垄断的形成,伴随着食利者阶层的出现,成
为游手好闲的寄生虫阶层。第四,垄断组织的形成,推动了殖民扩张,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有更多的国家、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五,垄断资本是战争的根源,殖民扩张必然导致争霸,不可避免地发生战争,如“一战”就是明证。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①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的扩大。15--18世纪,早期
的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英国在17--18世纪先后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取得了世界殖民大国的地位,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②初步形成: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先后扩展到美、法、德、俄、日等许多国家。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使之成为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最终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地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征服世界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再度急剧扩大,迫使生产领域进一步实行相应的变革,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各国争先恐后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地位形成原因:
①17世纪中期较早地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
②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
③18世纪60年代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1840年前后又最早完成工业革命。
地位形成: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地位丧失原因:
①英国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设备陈旧,资本家把大量资本投往国外,不愿用于更新设备和采用新技术;
②英有广阔市场,对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缺乏应有的积极性,造成生产率低下;
③美、德等国的工业生产迅猛发展,迅速赶上和超过的英国,使英逐步失去了“世界工厂”地位。
地位丧失: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世界工业中垄断地位。
7.近代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国家侵略的阶段性特点概述
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方式取决于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和程度。
①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原始野蛮色彩,有时实行公开的武力掠夺。掠夺是这一时期侵略的主要特点,目的在于扩大它们的资本原始积累。
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的目的主要是掠夺廉价原料和倾销工业品——商品输出。因此侵略的主要方式是强迫落后国家地区打开大门,开放市场,并通过,一系列侵略特权,尽可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有利市场条件。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对外侵略的主要手段是资本输出,即到落后国家地区投资,利用廉价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以榨取最大限度的超额利润。为建立独占的投资场所和取得特殊有利的投资范围,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对中国和非洲的瓜分就是突出表现。
8.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
(1)19世纪晚期,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时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为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等三个方面。这些科学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一些新特点。科学和技术的真正结合;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在日、俄等国交叉进行等。
(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生产的发展,规模急剧扩大;另一方面,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其中,美国、德国的生产和资本集中程度尤为突出。垄断组
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各国的垄断资本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4)国际垄断集团的形成,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随着垄断组织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5)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各资本主义国家显示出不同的帝国主义特征。
9.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殖民体系也随之确立。
(1)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它要求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以掠夺其他国家为基本发展条件。资本主义向海外殖民,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导致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在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阶段后,更推动了资本主义列强加强殖民扩张,不但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还要把过剩资本输往海外,因之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连结成一个整体。
(2)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①亚洲;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亚洲激烈争夺,最终把亚洲分割完毕。②非洲:从巧世纪-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入侵非洲;从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末,欧洲冒险家多次到非洲内地探险,为帝国主义最后瓜分非洲铺路搭桥¨8鹃年-1鹃5年柏林会议达成了瓜分非洲的协议,到19世纪晚期,非洲被瓜分完毕。③拉美:拉美独立运动后,英美等国以政治、经济、军事等为手段,对拉美各国渗透。美国先提出“门罗宣言”,后建立“美洲共和国家联盟”,继而发动美西战争,实行“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政策,加紧侵略和控制拉美地区。
(3)世界殖民体系的评价;首先,体系的形成,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其的形成,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世界贸易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把世界各地区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这个体系的形成,是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各地区、国家,的掠夺、奴役分不开的,这种联系的加强意味着西方列强对亚非拉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控制,是一种很不公正的现象,它长期影响了亚非拉地区的发展。
10.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民主运动
(1)历史背景,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加深和殖民侵略的加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同时,帝国主义入侵在客观上使殖民地传统的社会结构进一步瓦解,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逐步壮大,成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除去一些地区是旧式的民族运动外,一种新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运动兴起。
(2)发展概况;①亚洲中、朝、印、伊朗、土耳其等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进入“亚洲的觉醒”时期。②非洲人民以武装斗争和起义为反殖的主要形式,埃及人民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最为突出。③拉美国家独立后,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变成了实际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而反帝反封建是拉美人民的共同任务,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是突出事例。
11.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1)第二国际:19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工人运动逐渐走向高潮,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第二国际的成立,适应了欧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联合进行斗争的需要,它对指导各国工人政党的斗争起了积极作用。第二国际后期,修正主义泛滥,内部斗争激烈,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倒向本国帝国主义政府一边,导致了第二国际在政治上的分裂和瓦解。
(2)列宁主义诞生: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80年代,普列汉诺夫开始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0世纪初,列宁完成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准备工作。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其内部存在着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个对立的派别,列宁主义在两个派别斗争中诞生。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12.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1)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列强之间形成了三对基本矛盾,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为重新瓜分世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2)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尽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性质,但就整个战争性质来说是帝国主义战争。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告终。
(3)大战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摧垮了四大帝国;俄国的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概念阐释]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人“电气时代”。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由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发明,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出现,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内燃机的出现及90年代以后的广泛应用,为汽车和飞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化学工业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工业部门,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产品,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无烟火药也相继发明并投入了生产和使用。原有的工业部门如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以及交通运输和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
垄断组织
是资本主义大企业之间为了独占生产和原料,控制市场和价格,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经济同盟、超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垄断组织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多种形式。其中,卡特尔是由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通过订立关于控制生产规模、瓜分销售市场和限制产品价格的协定而建立的组织,辛迪加是由同一生产部门的大企业签订关于统一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建立的组织;托拉斯是由一些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或产品有密切联系的大企业合并而成的超大型企业,康采恩是由共同依赖某一大金融资本集匝的不同经济部门的大企业、大公司和银行等联合组成的大型企业集团。
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在此之前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19世纪晚期,随着垄断组织的出现,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了这一过渡。“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列宁语)。
“泛美主义”
19世纪末美国为侵略拉美和排挤英国在拉美势力提出的口号。随着向帝国主义的过渡,美国加紧了向拉美的扩张,但此时英国已在拉美占据了优势,为此美国除了仍打着“门罗主义”(强调“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旗号外,又提出了“泛美主义”口号。1889年,美国召集美洲18个国家,在华盛顿召开了美洲国家会议,提出了“美洲人民利益一致”的欺骗性口号,并成立了“美洲共和国国家联盟”组织。利用这一组织,美国极力笼络、勾结拉美统治者,逐步为其霸占西半球创造条件。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是在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工业革命的扩展,以及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侵略扩张而逐步形成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历史概念。它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亚洲的日本)主要国家的确立(19世纪60、70年代完成),一是资本主义列强将世界上一些落后地区纳入资本主义的范畴之中,即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伴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列强几乎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轨道,形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该体系的形成,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因而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但这个进步是与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很不公平、很不正常的现象。这种现象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必将被消灭,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必定崩溃。
修正主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潮。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因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伯恩斯坦以完整的形式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修正”,故称修正主义,也称伯恩斯坦主义。鼓吹庸俗进化论,在政治经济学上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否认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在政治上鼓吹阶级合作和资本主义“和平长人”社会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修正主义是一种国际现象,除了来自右的修正主义之外,还有来自“左”的修正主义,表现为用最革命的词句和最激进的姿态,歪曲、篡改马克思主义。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在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在摆脱了土耳其的统治,通过战争兼并了马其顿的大部分地区后,实力大长,其在巴尔干民族主义者的威信与日俱增。仍处在奥匈统治下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强烈要求摆脱奥匈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奥匈不仅反对波、墨独立,还想吞并塞尔维亚。俄国为了在巴尔干扩张势力,支持塞尔维亚,因此,奥塞冲突势必引起奥俄冲突,进而导致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集团的战争。1914年6月28日,奥匈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夫妇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检阅军事演习后,被一位塞尔维亚青年枪杀,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以此为借口,于,7月23日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28日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