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说课指导>中学教师说课

地理教案:大气的降水教案

来源:233网校 2006年9月2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空气的饱和状态与过饱和状态以及饱和状态与气温的关系,理解水汽凝结的主要条件。

2.学生能记住降水的概念,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产生对自然现象成因的好奇心,树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自然界中水汽是怎样凝结的,而这一现象是微观的,学生很难直接观察到,比较抽象,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例如:用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作比喻,使学生理解空气的饱和状态和过饱和状态。这样做又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本课时的难点是空气中水汽含量与气温的关系,结论很简单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突破这一难点采用由“降温凝结”实验,隐含告诉学生结论,学生就会自己从饱和状态与气温的关系图中寻找归因,这样学生的读图自学,就是主动的、积极的。自然界中的现象正是需要学生观察,思考主动探求其原因。这种对科学的积极探索精神更是难能可贵的。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实验法。

教学媒体

实验用品、录像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使用媒体
教师引导过程
学生认知活动

新 课 导 入
录像《雷阵雨的发生》

【设问】
刚才我们看了由晴→阴→雷阵雨的简略过程,这是从表面现象上看,从本质上看这是怎样的过程呢?

启发学生答出:水汽→云→降水

(凝结)

水汽怎样凝结成云?云又是如何形成降水的呢?
引发学习兴趣,产生探求导降水原因的意向

【板书】
第四节大气的降水

一、水汽的凝结

1.饱和状态与过饱和状态
记笔记

续表

教学环节及使用媒体
教师引导过程
学生认知活动

讲 授 新 课
语言叙述

形象举例
大家都给水彩笔的棉芯注过墨水,什么时候棉芯中的墨水真正满了?继续注会怎样?这两种状态就是饱和状态与过饱和状态。对空气中的水汽来说,什么状态是饱和,什么状态是过饱和呢?
表象被激活产生联想和想新象、回答课

【归纳小结】

【承转】
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水汽含量达到了这一限度,空气就呈饱和状态,如果水汽继续增加,空气就达到了过饱和状态,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

如果水汽不增加,其它条件可变,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水汽发生凝结呢?
复习、巩固

探索、解答新的问题

实验1,降温凝结实验

【设问】
用一干燥、清洁、透明的玻璃瓶集满相对湿度实验80%左右的空气,把瓶口密封后放入碎冰决中,几分钟后拿出。

放入冰块里以前,瓶子透明说明水汽没有发生凝结,拿出后瓶子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造成?
观察、思考

请学生自学,讨论课本第74页图
(学生回答后小结)气温越高,空气能容纳的水汽量越多,如果不增加水汽的数量,降温同样可以使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发生凝结。在自然界中,空气上升冷却,促使空气达到过饱和,是大气中水汽凝结的主要方式。
看“饱和状态与气温的关系图”讨论

【承转】
在实验室中有一种特殊情况:空气虽然达到了过饱和但水汽却没有发生凝结,你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呢?
形成认知冲突,进一步思考,解答

【归纳】

【板书】
水汽的凝结,要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还不够,空气中还要有吸湿性强的微粒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空气在它上面凝结。城市的上空比郊区的上空尘埃多,所以多雾和低云,就是这个道理。

2.水汽凝结的条件

A.空气达到过饱和

B.空气中有吸湿性强的微粒作为凝结核

复习 巩固

【承转】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中水汽的凝结过程,在自然界中,如果空气大规模上升就会导致水汽的凝结,天空中就会出现云,有云就会降水吗?什么情况下云就形成降水呢?
产生继续探求知识的动机

续表

教学环节及使用媒体
教师引导过程
学生认知活动

【板书】

【提问】
二、降水的形成

什么是降水?(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云是水汽凝结物,云滴只有降落到地表才能形成降水。云滴怎样才能降落到地表呢?
思考

回答

实验2,氢气球坠物实验
氢气球下坠一块很小的橡皮泥,松开手,氢气球很快上升到天花板。不断增加橡皮泥的重量,最终使橡皮泥坠落到地面。假设这个小的橡皮泥就是一个云滴,氢气球给他向上的拉力就是空气对云滴的浮力,怎样才能使云滴降落到地表呢?
观察

自学

思考

【小结】

呈上启下
降水的形成过程,就是云滴不断增大从云中坠落到地表变成雨、雪、雹的过程。云滴的增大就是空气继续上升降温,水汽继续凝结的过程,可见自然界中水汽的凝结,降水的形成都与空气的上升有关,人们根据造成空气上升的原因不同,把降水分成不同的类型,这一问题我们下节课学习。
巩固、加深

对下一节课内容产生兴趣

复习
用板书
简要总结本课内容,布置作业(略)。
看书

板书设计

第四节大气降水

一、水汽的凝结

1.饱和状态与过饱和状态

2.水汽凝结的条件

二、降水的形成

(唐桂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四种降水类型的成因、特点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2.使学生掌握全球四个降水带的分布与形成原因。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某地多雨或少雨的原因。

教学重点

1.降水类型。

2.降水带。

教学难点

锋面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比较法。

教学媒体

录像:锋面雨、台风雨,投影: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全球降水量随纬度变化的柱状图、降水类型比较表、降水带比较表,板图:地形雨、锋面雨。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降水?降水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引入新课】大气降水形成的三个条件中,关键条件是大气的上升运动。因此,依据迫使暖湿空气上升的不同原因,将降水分成了不同的类型。

【讲授新课】

【板书】三、降水的类型

【提问】按空气上升运动的不同成因,可将降水分为哪几种类型?

学生回答:降水可分为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和台风雨四种类型。

【板书】1.对流雨

【提问】对流雨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

【讲解】对流雨是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时,引起热力对流运动,湿热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不断降低,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其特点是: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又称热雷雨。

【提问】对流雨的成因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

学生回答:热。

【提问】全球什么地方终年炎热多雨?

学生回答:赤道地区。

【提问】赤道地区的降水是什么类型?

学生回答:对流雨。

【提问】我国有对流雨吗?如果有,应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学生回答:我国也有对流雨,常出现在夏季午后,因为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而午后又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

【板书】2.地形雨

【板图】“地形雨示意图”,先画一座山,在山坡的一侧画上风向,请同学们分辨哪一侧是迎风坡,哪一侧是背风坡。

【提问】什么叫地形雨?它应该降在山的迎风坡还是背风坡?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指图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在板图的相应位置填绘出云雨区。

【教师指图归纳】刚才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地形雨是指暖湿空气在前进途中,遇到地形阻挡,被迫沿迎风坡爬升,空气中的水汽因冷却而形成的降水。地形雨发生在山的迎风坡上。

【提问】为什么在山的背风坡降水很少?

学生回答:在山的背风坡,因气流下沉,温度不断增高,空气难以达到过饱和,所以降水很少。

【教师补充】对,由于降水与空气的上升运动密切相关,而在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云开雾散,所以降水很少,形成雨影区,有时还会发生焚风现象,即沿山坡向下吹的又热又干的风。

【板书】3.锋面雨

【录像】锋面雨

【提问】什么是锋面?

学生回答: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它们中间的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提问】冷、暖气团各位于锋面的什么部位?

学生回答:冷气团密度大,在锋面以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面以上。

【板图】“锋面示意图”

【提问】锋面雨是怎么形成的?它有哪些特点?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指图说明,并在相应部位填绘云雨区。

【板图】“锋面雨示意图”

【教师归纳】锋面雨是暖湿空气沿锋面抬升过程中,其中的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其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

【提问】锋面雨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学生回答:中纬地区。因为冷暖气流容易在那里相遇,形成锋面雨。

【提问】我国有锋面雨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有。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中纬,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便形成锋面雨。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长达一个月之久的梅雨,就是锋面雨。

【板书】4.台风雨

【录像】台风雨

【提问】台风雨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多分布在什么地区?

学生回答:台风雨是大量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其特点是: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由于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所以台风雨多分布在低纬大陆东部。

【提问】我国有台风雨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有。处于低纬的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地,受台风袭击比较频繁,常形成特大暴雨。

【投影】四种降水类型比较表。

降水类型
成因
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填表】我们刚才学习了降水的四种类型,请同学们填表比较它们的成因、特点及分布地区。

【承转】通过填表,我们知道了世界各地有不同的降水类型。那么,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布又有什么规律呢?

【板书】四、降水的世界分布

【投影】“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图”

【提问】降水量的多少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读图分析世界降水分布有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讲解】世界降水的分布,受地理纬度、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大致成带状分布。

【指图讲解】赤道及其两侧,降水丰沛,为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地区沙漠广布,降水稀少,为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地区降水量又有增多,为温带多雨带;极地降水很少,为极地少雨带。

【板书】1.赤道多雨带

2.副热带少雨带

3.温带多雨带

4.极地少雨带

【提问】为什么世界降水的分布出现多雨带与少雨带相间分布的特点呢?请同学们结合前面学过的大气环流知识来回答。

【投影】“全球年降水量随纬度变化的柱状图及相应纬度的大气运动示意图”

【提问】全球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学生回答:赤道地区是全球降水最多的地带,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左右。多雨的原因是:(1)气温高,海洋面积广阔,蒸发旺盛,空气中含大量水汽;(2)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全年以上升气流为主,利于成云致雨。

【提问】副热带地区为什么降水少?

学生回答: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云雨难以形成。

【提问】同是北回归线穿过地区,北非和阿拉伯半岛有大面积的沙漠,而我国长江流域的降水却达1000毫米以上,为什么?

学生回答:我国长江流域位于大陆东岸,受夏季风或台风的影响,降水比较丰富,成为世界沙漠带上的“绿洲”。

【提问】温带地区的降水为何又增加了?

学生回答:温带地区受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控制,又处于极地冷气团与赤道暖气团相遇会合地带,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多锋面雨和气旋雨。大陆东岸还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提问】极地少雨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极地少雨的原因有二:(1)全年气温低,蒸发微弱,空气中含水汽少;(2)受极地高气压控制,全年盛行下沉气流。所以降水量少,不超过300毫米。

【提问】赤道多雨带与温带多雨带的降水类型有什么差异?副热带少雨带与极地少雨带的干湿状况有什么差异?

学生回答:赤道多雨带主要是对流雨;温带多雨带主要是锋面雨和气旋雨。副热带少雨带因气温高,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所以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极地少雨带因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所以虽然降水很少,仍为湿润地区。

【教师归纳】全球降水的分布很有规律,从赤道向极地,依次经过多、少、多、少四个降水带。“两多”的降水类型不同,“两少”的干湿状况各异,副热带“少中有多,多在东岸”。

【投影】世界四个降水带的比较表

降水分布
所在气压带或风带
大气环流状况
降水类型

赤道多雨带

副热带少雨带

温带多雨带

极地少雨带

【填表】请同学们填表比较四个降水带。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四种降水类型和四个降水带,知道了降水离不开空气的上升运动,降什么雨、降多少雨都与空气运动密切相关。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翻开读图作业图册第13~14页,做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

三、降水的类型四、降水的世界分布

1.对流雨1.赤道多雨带

2.地形雨2.副热带少雨带

3.锋面雨3.温带多雨带

4.台风雨4.极地少雨带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