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土壤的概念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了解土壤的肥力特性以及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通过对土壤肥力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学习,树立学生可持续发展观。
4.使学生了解生物对土壤肥力形成的作用及人类活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5.通过“土壤与生物”关系图的分析,提高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6.通过对土壤肥力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学习,树立学生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难点】:
重点: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土壤的肥力特征
难点: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1.生物对地理环境作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生物圈对其他三大圈层有何作用?
3.绿色植物对环境具有哪些保护作用?
生物尤其是绿色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土壤作为地理环境中特殊的一员,对地理环境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一问题。
【讲授新课】:
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4.34,思考土壤的含义。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10内容,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三个作用。
①四大圈层过渡地带,结合陆地环境各要素的枢纽;
②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③能够生长植物、并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立足条件
2.土壤的肥力特性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11,了解
土壤的本质属性
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土壤组成的关系
3.土壤的物质组成
(1)指导学生读图4.36,思考:
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
(2)引导学生根据课本P111第二到四段,填写下表:
(1)指导学生阅读P111右第二段,了解土壤与农业生产之间关系十分密切,知道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2)举例:
化肥、农家肥对土壤的不同影响
这些年来,许多农民施用的化肥不少,但粮食产量却没有明显上升,为什么?他们该怎么办?
一些发达国家的耕作制度——休耕制度
休耕对土壤的影响有哪些?
指导学生读图,了解土壤的剖面结构;知道土壤剖面与肥力之间的关系。
(3)结论:
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资源
1.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11-112这一段,初步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
(2)指导学生分析图4.37,要求学生比较成土母质、原始土壤和成熟土壤的异同,进一步了解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3)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
即: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使土壤中的有机质能得以积累。
2.生物对土质的改造作用
指导学生读图4.38,思考:
用你已学过的生物循环知识,来解释有机质的累积过程;
结合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某些元素可在地表聚集,而有些会淋失。
老师归纳:
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3.人类对土壤的改造作用
(1)改造方式:灌溉、施肥、翻耕等
(2)合理改造的例子:
淮安的水稻土的形成:淮安市原本的土壤为盐碱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旱改水,盐碱土逐渐被改造成水稻土。
(3)不合理的耕作经营,通常会导致土壤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
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古代巴比伦王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年,他们在数学、天文学、医学、文学和建筑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对人类文明做过卓越的贡献。但是由于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使得居住在那里的苏美尔人不得不纷纷逃离这个地区,使很多城市和乡村变成废墟,终于导致巴比伦文明的衰落。据考古学家研究,公元前2500年时,该地区大麦、小麦的种植面积比例大致是相等的。1000年后,小麦只占作物的1/6。又过了800年,因土壤盐碱化越来越严重,完全停止了小麦生产。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使原来一个土壤肥沃的巴比伦古国,变成不毛之地。
土壤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