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
读戴望舒于1927年创作的《雨巷》,感悟心境,研讨诗意。
雨巷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
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
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静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思考:
①“雨巷”、“丁香”这两个意象的蕴涵
②“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寓意
[实践要点]
1. 文中的通感修辞使得读者的多种感觉可以彼此打通并产生迁移,从而引起丰富的联想。“渺茫的歌声”乃嗅觉打通听觉,作者由此而创造出了一个新颖而意蕴悠然的独特意象(荷花),其清远高洁的意境,令人情动神摇,叹赏不已。
2.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曾经参与革命、参加共青团的戴望舒躲到了好友施蛰存在松江乡下的家里。目睹了鲜血和死亡,那时的他思想极度困惑迷茫,《雨巷》的诗意解读也是向来存有争议的。“丁香”的意蕴正如诗经里的“蒹葭”一样哀怨凄美,在寂寥的雨巷里,戴望舒借无奈的相思,惆怅的寻觅来诉说自己心中那“至美人生”的幻灭感和“可望而不可即”理想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