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教师说课>中学语文说课

初一语文·《工之侨献琴》(一)

来源:233网校 2006年10月9日
  教学建议

  一、主旨分析

  工之侨为献琴之事而慨叹,是因为这两次献琴的不同结果表明:太常、国工、贵人、乐宫这般人并不看重琴的质量好坏,也不懂得它的好坏,而只看它古不古:“弗古”,就是平常之物;古,就是“希世之珍”。而对所谓的“古”,又是真假莫辨,只要有“断纹”,有“古窾”,有泥土,就叫做“古”,真是盲目到了极点。但工之侨的眼光并不停留在这件事上,他从这里还看到了一种带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即人们往往不重实质而只重表面,因而真假不辨、优劣不分。因此他慨叹道:“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这一慨叹,其实正是作者对这件事的结论。

  二、第一次献琴分析

  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琴,不仅是“良桐”所制,而且“金声而玉应”,材质、音质俱佳,因此制作者对它的评价是“天下之美”。虽然如此,这架琴经过太常寺主管人的手,又经优秀乐师们的鉴定,终被退回,而理由只有“弗古”二字。这样的理由是很可笑的。

  三、第二次献琴分析

  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评价。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工之侨伪装古琴的经过:先请漆工绘制“断纹”,再请刻字工匠刻上“古窾”,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过了一年才拿出来。这说明工之侨把这件事做得很精心。献琴的方法也很巧妙,他不直接去献,而“抱以适市”,让别人重价买了去献,结果真的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成了“希世之珍”。

  四、简洁的语言

  这篇寓言情节生动,人物也有好几个,但全文仅一百二十字,这跟作者语言的高度简洁是分不开时。例如写琴的音质优美,仅用“金声而玉应”五字,既概括又形象;写国工和乐宫对琴的评价,只用“弗古”和“希世之珍也”两个短句来表现他们的无知,其余与故事主旨无关的后一概不提。

  五、词语小结

  1.词性活用

  弦:名词用为动词,装上琴弦。

  鼓:名词用为动词,弹。

  匣:名词用为动词,装在匣子里。

  2.“而”字用法

  金声而玉应  表并列并且、而且。

  斫而为琴   表承接不译。

  默而识之   表修饰地、着。

  学而不思则罔 表转折却、但是。

  3.“以”字用法

  工之侨以归  介词,带着。

  易之以百金  介词,用。

  抱以适市   连词,表修饰、着。

  是以谓之文也 连词,因

  何以谓之“文”也   介词,凭。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动词,认为。

  还以与妻       介词,把。

  以就鼓德       连词,来。

  4.“之”字的用法

  弦而鼓之     代词,指琴。

  还之       代词,指工之侨。

  工之侨闻之    代词,指这件事。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 助词,的。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