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说课指导>小学教师说课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拾金不昧

来源:233网校 2007年1月29日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
  2、知道一些拾金不昧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
  1、愿意做到拾金不昧,并以此为荣。
  2、拾到钱物时,替失主着急。
行为:
  拾到钱物及时交还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诚实守信”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诚实表现在很多方面,本课着重对学生进行拾金不昧的教育。在学校生活中,常常有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但也有一些学生,拾到钱物后不还给失主或不交公,占为己有。有的拾到东西为了得到表扬,明知失主是谁,却不还给失主,而是交给学校;还有个别同学为了受到表扬,而弄虚作假。针对这些问题,应当认真地进行拾金不昧的教育,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拾金不昧,为什么要拾金不昧和怎样做到拾金不昧,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的行动。
  本课选取了林积还珠的故事,林积是一个拾金不昧的人,而且非常聪明,巧妙地找到了真正的失主,关于这一点,应着重让学生体会。
教法建议:
  1、教学重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1、爱占小便宜,捡到东西占为己有的;2、为图表扬明知谁是失主,偏要交公。3、为得表扬,弄虚作假的。
  2、拾金不昧是一种好品质,对学生来说有的能做到,有的还做不到,老师应给学生树立榜样,用榜样引导学生。教学中不要批评做得不好的学生。
  3、有些学生的家长做得不好,老师不要当众点是哪位同学的家长。让学生分清是非即可。
  4、在导行时,应采取演一演的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白,拾到东西要先交给失主,找不到失主再交公。
  5、针对有些人冒领失物的情况,教师还应提醒学生,也可在课上分角色演一演,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课拾金不昧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
  2、知道一些拾金不昧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
  1、愿意做到拾金不昧,并以此为荣。
  2、拾到钱物时,替失主着急。
行为:
  拾到钱物及时交还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学重点:知道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拾到钱物要急人所急,替失主着想;拾到钱物要及时送还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育过程:
一、导入,解题。
  1、同学们,你们谁曾经丢过东西?你当时是什么心情?
  小结:同学们丢了东西,特别是自己所喜欢的、急需的或经常要用到的东西丢失了,心里很着急,真希望马上有人捡到它并交还给自己。
  2、你们捡到过别人丢失的东西吗?你当时是怎么做的?
  小结:同学们捡到别人丢失的钱或物品,自己没有要,有的交给了老师,有的交还给了失主(也就是丢失东西的人),这样做就是拾金不昧的表现。
  板书:拾金不昧
  3、解题。
  (1)“拾”就是“捡到”,“金”是指“钱或物品”,“昧”就是“隐藏”,“不昧”就是“不隐藏”,也就是自己不要。
  板书:捡到钱物,自己不要
  (2)小结:拾金不昧就是捡到钱或物品,自己不要。
  过渡:在我们国家,从古代到今天,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有很多很多。古代有一个叫林积的人,他在这方面做得就特别好。你们想知道他的故事吗?请大家看大屏幕。
  学文明理。
  1看林积还珠的故事(开头……我一定要想办法把珍珠还给失主)。提问:
  (1)林积是怎样发现这袋珍珠的?当时有人看见吗?
  小结:林积住在客店里。夜深了,四周静悄悄的,他躺在床上,总觉得裤子下面有什么东西硌着,他揭开褥垫,发现了这袋珍珠。你们知道吗?在古时候,珍珠都是从深海中打捞上来的,只有深海中的贝壳里才有,是很难找到的。因此一颗珍珠就值很多很多钱。林积捡到一袋珍珠,非常贵重,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如果他自己不说,隐藏起来自己要,不会有任何人知道。
  (2)在这种情况下,林积想到的是什么呀?
  小结:面对这袋珍珠,林积想到的是失主丢失了这么多的珍珠该有多着急呀,我一定要想办法把珍珠还给失主。
  (3)林积捡到的珍珠那么贵重,当时又没有人看见,他为什么自己不要,却要交还给失主呢?
  小结:林积捡到的珍珠是别人丢失的,不是自己的,自己就不能要,这是诚实、不贪便宜的表现;再说失主丢失了这么多珍珠一定会非常着急。林积一心替失主着想,急人所急,他要尽快地把珍珠交还给失主。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