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是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心理的一种手段,是引导学生奔向学习目标的指南。潍坊一职中王公德老师总结了如下十一种方法:
1.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在讲绿色植物的水分代谢时是这样讲的:“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但是绿色植物体内的水分却能由低处向高处流。例如在夏秋之际的早上,我们常会发现植物的叶子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就是从其根处上流而来的。那么植物体内的水分为什么能由低处向高处流呢?”这样提出了问题,设置了悬念,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在讲到蛋白质的合成时,先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在讲到遗传时,先介绍了童第周培育的“童鱼”。鲍文奎培育的小黑麦、袁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等,这样学生顿时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3.以直观教具导入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如果能灵活地采用直观教学手段,那么不仅使学生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而且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原生动物时,首先把盛有草履虫培养液的试管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然后问:“同学们请看,这只试管里有什么”学生们会说“有水”或“没有什么东西”。然后再神秘地告诉学生“这里面有动物”,这样学生们就会产生惊异、好奇的心理,进而会产生弄明白这里面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求知欲望。
4.以故事导入新课
风趣生动的故事,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生物学史知识,而且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伴性遗传时,可先讲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开始的皇家病一血友病,或者讲第一个发现色盲病的科学家道尔顿,同时他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病患者等故事。
5.以画导入新课
在讲生物的适应时,可以先出示枯叶蝶或竹节虫挂图,然后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有的学生会说“这是一片枯叶”或“这是竹子”。这时教师再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学生会惊叹不已,从而引起学生注意,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6.以声导入新课
在讲昆虫时可先让学生听录制的蟋蟀、蝈蝈等昆虫的鸣声;在讲两栖类时,可先让学生听录制的蛙、蟾蜍等的鸣声;在讲鸟类时可先让学生听录制好的百灵、画眉等的鸣叫;在讲哺乳动物时可先让学生听录制好的虎啸、狗吠、猫叫等声,让学生从动物的鸣叫声中,培养热爱动物,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7.以当前人们关心的热点导入新课
在讲自然保护时,先介绍当前人们关心的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森林锐减等问题,并指出这些问题的能否解决,都与生物特别是人类本身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激起了学生的紧迫感,提高了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兴趣。
8.以突发事件导入新课
突发事件,特别是课前发生的事件,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1987年9月23日发生日食后,我上的一节课是这样开头的:“刚才同学们都看到了日食现象,可是你们知道日食对人及生物有什么影响吗?”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吸引到课堂上来,然后再简单地介绍几句日食对人及生物的影响,并逐渐地过渡到课堂所要讲授的内容。
9.以感性知识导入新课
在讲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先讲一些同学们日常熟悉的知识,如:到了秋天树木会落叶,植物打头后会萌发侧枝,公鸡有时会打鸣等,从而导出课题,引入新课。
10.以乡土内容导入新课
在讲生物进化的证据时,我先介绍了世界化石宝库,我省临朐县的山旺化石,在讲植物分类中十字花科时,我先介绍了我校所在地潍坊市北宫是我市特产——潍县萝卜的原产地等,激起学生的爱乡之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1.以成语、谚语导入新课
如以“鹜蚌相争,渔翁得利”导出软体动物或鸟类,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导出森林的生态作用,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滓泥”导出食物链;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出生物界的种间竞争,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导出生物的遗传,以“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导出生物的变异等等。
生物课不论是在普通中学,还是在职业中学,往往都是不受学生重视的一门课,这固然有许多原因,但照本宣科,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则是一个重要原因。自己在教学中通过编设良好的导言,使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生物课成了同学们喜欢的课,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